摘要: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壳长可达1米,重300公斤),占珊瑚礁生物量的30-40%。它们通过分泌碳酸钙骨骼加固礁体,为鱼类、藻类等提供栖息地,并维持虫黄藻共生关系(砗磲提供栖息环境,虫黄藻提供光合营养)。过度捕捞砗磲直接导致珊瑚礁退化,形成“海底荒漠”。另
砗磲(又称“车渠”)从廉价海产到被严格禁采、禁止跨境携带,这一转变源于其生态价值的重估、过度捕捞导致的濒危状态,以及国际国内法律体系的完善。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壳长可达1米,重300公斤),占珊瑚礁生物量的30-40%。它们通过分泌碳酸钙骨骼加固礁体,为鱼类、藻类等提供栖息地,并维持虫黄藻共生关系(砗磲提供栖息环境,虫黄藻提供光合营养)。过度捕捞砗磲直接导致珊瑚礁退化,形成“海底荒漠”。另外砗磲嵌入珊瑚礁生长,捕捞需炸毁或打碎礁石,造成生态链崩溃。
20世纪80年代前,砗磲在南海广泛分布,有些朋友提到早年去海南旅游,在小商品市场还随处可见砗磲制品首饰挂件等。这正是2010年后砗磲工艺品市场爆发的节点,海南潭门镇形成“捕捞-加工-销售”产业链,从业者近10万人。大型砗磲壳收购价从几千元飙升至8万元,雕刻品售价达70万元。
但随潜水设备普及,滥捕致其数量锐减90%以上,全球砗磲化石储量仅约5万吨,而潭门镇年采挖量达5000吨,加速资源耗尽,部分区域已绝迹。
2017年海南出台了最严禁令:全面禁止采挖、捕捞、加工、销售砗磲及其制品,邮政快递不得收寄无合法证明的砗磲物品。《刑法》也明确规定了非法捕捞、交易砗磲可判5-10年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者最高判10年以上。
作为CITES附录Ⅱ物种,砗磲国际贸易受严格管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要求:
进出境需许可证:携带、邮寄砗磲制品必须持有国家濒危办出具的进出口证明书,否则视为走私。海关严查案例:近年北京、天津、海口海关多次查获旅客违规携带砗磲手串、围棋子等制品,均依法扣留并追究刑事责任。禁采后市场存量砗磲产品价格5年内上涨10倍,优质手串从百元升至万元,与和田玉、红珊瑚等禁采矿种类似,形成“稀缺性溢价”。
一些不法商家以“车渠”“玉化贝壳”等谐音词在电商平台售卖,而这种行为本身也在继续纵容着开采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砗磲从“廉价贝壳”到“禁采珍宝”的转变,本质是人类对生态价值认知的深化。其禁采不仅是物种保护,更是维系珊瑚礁生态的关键——失去砗磲的珊瑚礁,如同失去支柱的房屋,终将坍塌并引发海洋生物链崩溃。
有朋友说在东南亚的一些市场上看到砗磲在售卖,价格还十分便宜,这本身就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他们是在提前消耗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但是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不排除他们是人工养殖的砗磲贝壳,但是这项技术目前成本还是相对高,且没办法鉴别是否属于人工养殖,所以进口的话仍然属于违法行为哦,还是不要去冒险。
来源:商女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