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8.6万人从中央苏区出发,到达陕北时不足8000人;红二、六军团1.7万人出发,陕北会师时还有1.1万人。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减员不多,得益于他们在长征途中大量“扩红”。溆浦,无疑是红军长征途中“扩红”最多的一个县。
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8.6万人从中央苏区出发,到达陕北时不足8000人;红二、六军团1.7万人出发,陕北会师时还有1.1万人。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减员不多,得益于他们在长征途中大量“扩红”。溆浦,无疑是红军长征途中“扩红”最多的一个县。
溆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县现有总面积3440平方公里,总人口93.04万人。1952年,溆浦县常住总人口约为79.89万人,主要集中在卢峰、低庄、桥江、龙潭等乡镇。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县城镇人口只有7000人。
早在1922年,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就回到溆浦家乡,宣讲我党宗旨,播洒革命火种。1922年暑假期间,地下党员向五九、严文清回到溆浦,积极开展革命宣传。1926年9月,中共溆浦党支部成立,直属中共湖南区委领导。1927年1月,中共溆浦县委成立,这是我党在大湘西的第一个县级党委……
在中共溆浦县委领导下,溆浦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1927年3月创办了县农民运动讲习所,随即成立了两丫坪苏维埃政府,并发展了100余人的农会武装力量。1927年5月24日,溆浦发生“敬日惨案”,25名共产党人惨遭屠杀。但是,幸存的革命者不被敌人所吓倒,到1928年5月,全县又成立了17个地下党支部和小组,新组建了20多个农民协会,会员3000多人,并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农民武装……
为了突破国民党大军“围剿”,红二、六军团进行了战略转移。1935年11月27日上午,红四、五师占领辰溪县城,下午红六师占领溆浦县城。同日占领新化县城的红六军团,以“进攻湘中”之假象,调动了敌人部署,然后迅速回撤溆浦桥江,与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合。
11月28日中午,贺龙率总指挥部、二军团直属队、红军学校及大行李(辎重队)进驻溆浦县城。总指挥部驻扎在县城老天主堂,直属队、红军学校等扎营城东郊寺坪,即今天的人民体育场一带。
红二、六方面军长征在溆浦县停留27天中,足迹遍及全县41个乡镇,415个村。红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商铺照常开门营业,民众日常生活照常进行。
红军在地方党组织的大力配合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他们张贴文告,刷写标语,散发传单,同时组织群众召开大会,斗土豪打劣绅。据统计,红军在溆浦期间,惩处土豪劣绅381户,没收谷物2万余石,家什物品8千余件,衣物万余件,全部分发给贫苦民众,并将没收的数万银元充为军饷。红军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一些群众自发送猪送羊,溆浦商会也积极为红军捐钱筹粮。
红军在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在县城及麻阳水、观音阁、花桥、低庄、岗东、两江、桥江、水东、两丫坪、龙潭等地积极展开“扩红运动”,招收贫困青年,以扩充红军,壮大革命队伍。
一首《当红军歌》,回响在溆浦城乡:“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长官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谁。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买办豪绅和地主,杀他一个不留情。当兵就要当红军,退伍下来不愁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做田的有田耕。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杀敌人。消灭军阀和地主,民族革命快完成。”
红二、红六军团高举抗日救国大旗,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扩红”,极大地调动起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溆浦形成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加上共产党人早在溆浦培养出的红色革命基因,群众觉悟高,很多青壮年踊跃参加了红军。红军在扩红中,不仅吸收工农群众,也吸收先进知识分子参加红军。为了长远的革命事业,红军还帮助溆浦的地方党组织,成立了15支共800余人的游击武装。
1935年12月7日,“扩红大会”在城东寺坪召开,来自全县乡村1000余报名的新兵在此集结,上万群众欢送儿郎参军,情景十分感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红二、六军团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讲话,溆浦籍红军干部荆吉生讲述了自己参加红军的亲身经历。扩红大会上,许多青年当场报名参加,有六支游击队集体参加红军。红16师师长周仁杰将军后来在回忆溆浦扩红时说:“这里的群众基础好,老百姓很支持我们。”
据有关资料介绍,红二、红六军团经过溆浦,一次“扩红”近3000人。在周边县,也有不少青壮年踊跃参加红军:新化“扩红”2000多人,安化“扩红”100多人,辰溪“扩红”300多人,邵阳、武冈等地至少“扩红”110多人,黔阳、晃县等地至少“扩红”110多人……长征中红二六军团在湖南共“扩红”至少5600多人,其中溆浦县占了一大半!
溆浦“扩红”大获成功,红军专门为溆浦籍子弟成立了“红新团”。红二、六军团爬雪山、过草地时,总兵力约1.2万人,几乎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溆浦籍子弟。
红军在溆浦扩红,溆浦人民用实际行动支持着革命事业,在红军长征扩红史上,溆浦子弟参加红军的人数创历史之最。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扩红”,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为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撤离溆浦后,国民党迅即反攻倒算,他们下达了“清乡肃匪”令,凡“赤匪红属”,“抓住了就被砍头”。1936年3月初至7月,溆浦大地血腥弥漫:低庄江坪集市场一天有47名红军及红属被砍头,观音阁岔路口一天里被砍头23人,城西郊茅草坪一天被砍头84人,桥江朱砂溪古驿亭边一天被砍头38人,两丫坪被砍头11人,龙潭被砍头35人……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清乡剿赤”大屠杀,全县前后被屠杀的红军和“红属”大约有1700人,溆浦人为支持红军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历经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1936年10月22日,红二、六军团在宁夏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毛主席为此高度赞赏:“……你们一万多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
溆浦县在此期间参加革命队伍的3000多名红军战士,部分在长征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只有少部分看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并投入建设新中国,如舒易龙、李金龙、向基初等老红军。当时,由于激动加好奇,小横垅乡年仅13岁的贺芳齐,约了两个小伙伴,瞒着家人翻山越岭走了60华里,到县城如愿参加了红军,他后来成为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
今天,在溆浦县水东镇溪口村和中都乡椒溪村,依旧保留有红二军团长征扩红活动旧址,并被列为第11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溆浦县经省政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溆浦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范围。
来源:秘境大湘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