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肉球滚出俩猛将!郑印杨怀庆咋从河沟子里混成救驾英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9:20 1

摘要:要说五代十国那阵子,真是乱得锅碗瓢盆都打仗。后周那会儿,郑子明(郑恩)在山西蒲州娶了个母老虎媳妇陶三春,这婆娘抡起扁担能打跑山贼,可生下娃来却吓破了胆——产房里“扑通”掉地上个肉球,红不棱登圆滚滚,跟刚出锅的豆包似的直冒热气。

要说五代十国那阵子,真是乱得锅碗瓢盆都打仗。后周那会儿,郑子明(郑恩)在山西蒲州娶了个母老虎媳妇陶三春,这婆娘抡起扁担能打跑山贼,可生下娃来却吓破了胆——产房里“扑通”掉地上个肉球,红不棱登圆滚滚,跟刚出锅的豆包似的直冒热气。

“妈呀!生妖怪了!”稳婆吓得一屁股坐地上。陶三春正疼得龇牙,瞅见这玩意儿眼睛一翻:“快!扔护城河里去!别污了我们老郑家的门楣!”(《飞龙全传》里提过这茬)手下人不敢怠慢,用破席子一裹就往河边跑。刚走到渡口,突然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喊:“慢着!这是紫微星转世,扔了要遭天打雷劈!”

这边厢,杨业在太原府当团练使,他媳妇佘赛花(后来的佘老太君)更玄乎——生娃时屋里红光冲天,丫鬟进去一看,炕头上躺个肉球,跟吹足了气的猪尿脬似的直打滚。佘赛花刚喝了口参汤,“噗”全喷出来:“这哪是娃?分明是黑山老妖投胎!”(《杨家将演义》里有影子)下令让家丁扔到汾河里。

俩肉球就这么被扔到河里,顺流漂了几里地。说也奇怪,郑恩家那个肉球漂到中条山脚下,被一个穿道袍的老头捞起来,用拂尘一甩,“咔嚓”裂开,里面跳出个胖小子,天生自带副小铁斧;佘赛花家那个漂到华山云台观,被观主用朱砂笔一点,肉球“砰”地炸开,露出个攥着银枪头的娃娃。

就像老话讲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俩老娘们随手一扔,愣是把未来的猛将扔给了神仙当徒弟。

仙山学艺:斧头劈碎青石,银枪挑落苍鹰

救郑印的是华山老祖陈抟,这老头把娃抱回山洞,取个法号“金锤”,天天拿野果喂他。郑印长到十岁,能举起三百斤的石锁,陈抟扔给他一柄八棱紫金斧:“去劈那座青石峰!”小伙儿运足力气一斧头下去,“轰隆”半座山都塌了,惊得林子里的老猿猴直拍巴掌。

杨怀庆更神,被云台观主收为弟子,赐名“玉郎”。观主让他在悬崖上练枪,枪头拴着二十斤重的铁砣。有天飞来只苍鹰叼走了他的干粮,杨怀庆怒了,银枪“嗖”地掷出去,跟长了眼睛似的,直接把苍鹰钉在三十丈外的松树上。观主捋着胡子笑:“够了!下山去吧,你爹妈还等着后悔呢。”(这桥段有点像《说唐》里裴元庆学艺)

俩小子学艺有成,临下山时陈抟塞给郑印一面杏黄旗:“看见黄旗就冲,保准遇不上吃亏的买卖。”云台观主给杨怀庆一支响箭:“危难时射向东南,自有贵人接应。”临走前哥俩在山脚下碰了头,郑印拍着胸脯:“兄弟,以后跟哥混,斧头帮你开路!”杨怀庆摸摸枪头:“得嘞,咱哥俩凑个‘锤枪组合’!”

李白有诗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俩从肉球里蹦出来的主,注定是要在乱世里砸出个响儿的。

阵前救驾:斧头劈开连环马,银枪挑翻铁滑车

转眼到了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刚登基,北汉刘钧就联合辽兵杀到黄河边。宋军在高平摆开阵势,谁知辽兵放出“连环马”,马身上裹着铁皮,跑起来跟坦克似的,步兵上去就被踩成泥。赵匡胤骑在马上直搓手:“完犊子,早知道该带郑子明来!”

正着急呢,南边尘头大起,郑印举着紫金斧冲在最前头,身后跟个杨怀庆挺着银枪。郑印瞅准连环马的马腿,斧头贴着地皮一扫,“咔嚓”砍断三条马腿,连环马顿时乱了套;杨怀庆更绝,银枪抖出七八个枪花,专扎马眼睛,辽兵还没看清人影,就被挑落马下。

“我乃郑子明之子郑印!来取反贼狗头!”郑印扯开嗓子一喊,声如洪钟。北汉大将张元佐挺刀来战,郑印斧头往上一架,“当”的一声,刀断成两截,紧接着反手一斧,把张元佐连人带马劈成四半。杨怀庆那边更热闹,一枪挑翻铁滑车,吓得辽兵直呼“南朝有天将下凡”!(《北宋志传》里写过类似场面)

赵匡胤在阵后看得直拍大腿:“好小子!比你爹还猛!”旁边赵普念叨:“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这场仗从晌午打到黄昏,郑印砍翻二十多员敌将,杨怀庆枪挑三十六辆铁滑车,北汉军队被杀得哭爹喊娘,一路逃回太原。

老娘认亲:灶台前跪俩猛将,陶三春佘太君直抹泪

仗打赢了,赵匡胤要封赏,郑印挠挠头:“陛下,俺得先找俺娘去。”杨怀庆也跟着说:“俺也得问问俺娘为啥扔俺!”哥俩骑着马直奔蒲州,到了郑家门口,陶三春正坐在灶台前烙饼呢。

郑印“扑通”一跪:“娘!我是当年那个肉球啊!”陶三春举着擀面杖愣住了,瞅着眼前这黑铁塔似的小伙儿,跟郑恩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再看看他手里的紫金斧,突然“哇”地哭出来:“儿啊!娘对不住你!”旁边杨怀庆也跪下:“伯母,俺是佘赛花家那个肉球,跟您家郑印一块被扔河里的!”

没两天,佘赛花听说儿子找上门,坐着轿子就来了。一见杨怀庆长得眉清目秀,手里银枪耍得虎虎生风,当场抱着儿子哭:“儿啊,都怪娘当年糊涂,以为是妖怪……”郑印在旁边直乐:“这下好了,俺俩不光有娘了,还成了拜把子兄弟!”

这事传开后,街坊邻里都编了顺口溜:“肉球不是怪,是俩金疙瘩;老娘扔河里,神仙捡回家;学成文武艺,救驾把敌杀;要问这俩谁?郑印杨怀庆啊!”就像刘禹锡说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年的糟心事,最后都成了大喜事。

后话:从河沟子到凌烟阁,这俩主儿凭啥逆袭?

现在有人琢磨:郑印杨怀庆咋就这么 lucky?扔河里都能遇着神仙。要我说啊,五代十国那时候,兵荒马乱的,老百姓见着怪事就犯嘀咕,陶三春佘太君也是一时糊涂。可这俩小子命硬,不光没喂鱼,还跟对了师父,学了真本事。

您看郑印,后来跟着赵匡胤打天下,斧头劈过南唐的“铁头太岁”;杨怀庆更厉害,成了杨家将里的“八太保”,银枪挑过辽军的“龙虎大将”。俩人都进了宋朝的“昭勋阁”(类似唐朝凌烟阁),画像挂在宫里。

说到底,老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算裹在肉球里,该发亮的时候照样刺得人睁不开眼。要是当年陶三春佘太君没扔孩子,说不定哥俩就在灶台前喂猪呢,哪来的后来救驾封侯?所以啊,人生这事,有时候兜兜转转,反倒是老天爷给你开了条暗道。

来源:梦蝶逸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