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警惕自媒体刮起畸形“纯狱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04:32 2

摘要:近日,一名自称为民生银行某支行前副行长的男子肖某,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讲述入狱前的经历,短短几天涨粉2.2万。8月26日,抖音方面作出回应,经核查,该报道所涉账号发布的内容存在以犯罪经历博眼球的情况,违反了《抖音社区自律公约》,目前已对其作出禁言处置。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朱浙萍

图源 抖音黑板报截图

近日,一名自称为民生银行某支行前副行长的男子肖某,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讲述入狱前的经历,短短几天涨粉2.2万。8月26日,抖音方面作出回应,经核查,该报道所涉账号发布的内容存在以犯罪经历博眼球的情况,违反了《抖音社区自律公约》,目前已对其作出禁言处置。

公诉书显示,时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某,以高息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并将钱款转入其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骗取147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27.46亿余元。肖某作为共犯,因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九万元。

如此斑斑劣迹,本应终生引以为耻,如今却被他包装成“逆袭剧本”,堂而皇之地在镜头前炫耀,真可谓厚颜至极。

以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肖某不是第一人。一段时间,在“黑红也是红”的扭曲逻辑下,网络短视频平台刮起了一阵畸形“纯狱风”。刑满释放,不再是悔过自新的起点,反而成了打造“人设”的资本。今年4月,因外貌出众被网友戏称为“最美通缉犯”的女子,出狱后当起主播,用“大牢出来的女人”等标签博眼球,一个月圈粉近万。2022年,一名曾因“持刀强奸”15岁女孩而服刑的男子发布短视频后,摇身一变成了“浪子回头”的励志网红,直播带货风生水起。

曾经犯过错的人,也有重新生活的权利,如果刑满释放人员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重获新生,我们不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但若以“刑满释放人员”的标签为噱头,以“揭秘犯罪内幕”“还原高墙日常”为卖点,收割流量与金钱,这种行为,早已超越“自我表达”的边界,演变为对法治精神的公然挑衅,对受害者尊严的二次践踏,对公众认知的恶意扭曲,必将遭到人们的反感与抵制。

社会包容改过自新,但不会纵容这种试图把罪恶娱乐化的行为。当犯罪经历成为流量密码,正义的底线何在?法律的威严何存?谁还会敬畏规则?更可怕的是,这种“犯罪变现”的示范效应,还可能在青少年心中造成“犯罪是成名捷径”的错觉,引发跟风效仿。

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于那些通过炒作社会热点事件或有组织地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将一律予以关闭。网络平台对肖某等人的账号作出禁言处理,并非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歧视,而是对扭曲价值观的果断亮剑,是对网络生态的必要净化。

当然,及时封禁相关账号,只是第一步。切断“犯罪网红”的赛道,还需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和创新监管,建立长效内容审核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治宣传和价值观引导,铲除畸形流量滋生的土壤。公众也需擦亮双眼,拒绝为“黑红”买单,用理性构筑清朗网络的防火墙。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