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但这次选在独立日、选在“政变起点”的独立广场,显然是冲着国内外听众来的。一句“只是时间问题”,说得像在给全世界打预告,可真要实现,却远没那么轻松。
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站在基辅独立广场上,话说得格外响亮。他说:“克里米亚、顿巴斯,都是乌克兰的,迟早要拿回来。”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但这次选在独立日、选在“政变起点”的独立广场,显然是冲着国内外听众来的。一句“只是时间问题”,说得像在给全世界打预告,可真要实现,却远没那么轻松。
泽连斯基这场讲话看似振奋人心,实则逻辑清晰。他没有给出时间表,也没有谈具体路径,反倒用了一个“零公里”的说法,把失地和广场之间的“距离”变成象征意义。他说:“这些标记不再代表距离,而是提醒我们土地属于乌克兰。”这是情绪调动,也是一种政治表态。
问题是,喊口号容易,收回领土难。克里米亚早在2014年就通过公投“并入”俄罗斯,俄方说公投合法,乌方和西方国家则认为是非法吞并。顿巴斯问题更复杂,《明斯克协议》原本是缓冲冲突的工具,结果反被视为导火索。乌方被指主动撕毁协议,引来俄军全面进攻,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再加上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统统落入俄军控制。
现实是,俄罗斯目前实际控制乌克兰大约18%的土地,而且还在推进。就在独立日前不久,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一天推进了157平方公里。这可不是几句“团结一致”就能收回的地盘。
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一方面是国内民意的绑架,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博弈的筹码。他必须强硬,否则就等于交出政治生命。乌克兰国内超过八成的民众支持“战斗到底”,哪怕是表面上,泽连斯基也不能露怯。退一步,就是“卖国”。
可问题是,西方的支持也并非铁打的。拜登政府虽然在最后阶段追加了7.25亿美元的军援,里头有反坦克导弹、防空系统等硬货,但特朗普一回来,就暂停了部分交付,理由很简单,“美国利益优先”。这话不新鲜,但在乌克兰听来就像是断粮信号。好在德国、挪威及时补了两套“爱国者”系统,挪威还承诺到2026年援乌85亿美元。
然而,西方援助政策的“冷热交替”让乌克兰不得不加快自主军工研发。他们一边抱怨“星链”前线信号不稳,一边试图绕开美方限制,自研无人机和导弹。比如欧洲出资的ERAM导弹,射程450公里,一旦上手,或许能在战场上打出一点加分项。
而俄罗斯这边更是毫不松口。普京说得明白,谈判可以,但前提是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归俄,还得接受“中立非军事化”。简单来说,不许再抱美西方大腿。俄外交部还警告,阿塞拜疆要是敢解除对乌的武器禁运,那就等着局势升级。
美国的态度也越来越微妙。特朗普摆出一副“调解人”姿态,建议“以地换和平”,说得倒是轻松,可对乌克兰来说,这无异于割肉求和。更麻烦的是,泽连斯基看得很清楚:一旦美俄绕过基辅直接谈,那乌克兰只能被晾在一边。
现实战场上,乌克兰也不是一点动静没有。乌军最近宣称夺回了顿涅茨克的3个定居点,还袭击了俄库尔斯克核电站和乌斯季卢加港的炼油厂,算是打了几个响亮的“耳光”。但这些动作更像是战术层面的“刷存在感”,距离战略性突破还远着。
俄罗斯国防部说,24小时内乌军损失1415人。虽然这类数据常常带着宣传意味,但也说明战场的消耗压力巨大。乌方还抱怨星链终端的故障率高,前线通讯受限,连基本的战场协同都很吃力。
乌克兰想要夺回失地,必须打赢这场“时间战”。但时间对谁有利,还真不好说。一方面,乌方希望通过持续对抗拖垮俄方资源,等西方追加援助;另一方面,俄方则相信持久战能让乌克兰内部、国际支持都慢慢耗尽。
泽连斯基说“只是时间问题”,听起来像是在鼓舞士气,实际上是没有时间表的模糊承诺。没有具体的路径、没有阶段性的目标,说到底是个“政治表达式”。
泽连斯基的独立日讲话,是一次政治上的“定海神针”,但战争不靠话术解决。他赌的是西方的耐心和资源,赌的是俄方会在某个节点松口。但越是把话说死,就越难转身,越容易被困在自己的话语里。
而对乌克兰来说,收复失地不是喊回来那么简单。这场战斗,比拼的是军力、资源,更是时间。问题在于,时间站在哪一边,还没人说得准。现在看,喊话和现实之间,差的不是一寸,而是一场完整的战争。
参考资料:
专家:美国可能会撤出对乌克兰援助 乌方担忧加剧
2025-07-06 中华网
泽连斯基独立日致辞:今天的乌克兰,再不会被迫接受所谓的“妥协”
2025-08-25 腾讯网
来源:明法言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