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调动情绪,就别做餐厅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6:16 2

摘要:今年救店的频率越来越高,我见过太多老板把店开成"慈善堂"。他们天天念叨"食材溯源""匠心工艺",结果三个月就变成"转让信息"。今天给老板们说句:餐饮这行拼的不是锅气,是人性博弈。谁把顾客心理摸得透,谁就能在混乱的市场里捞金。

今年救店的频率越来越高,我见过太多老板把店开成"慈善堂"。他们天天念叨"食材溯源""匠心工艺",结果三个月就变成"转让信息"。今天给老板们说句:餐饮这行拼的不是锅气,是人性博弈。谁把顾客心理摸得透,谁就能在混乱的市场里捞金。

当年某老板在解放碑开湘菜馆,光是辣椒墙就砸了20万,菜单请米其林厨师改了八版。开业那天请了三支乐队造势,结果三个月后服务员比客人多。后来发现个真理:顾客根本不关心你家剁椒发酵多少天,他们只关心两件事——占便宜和晒朋友圈。

最讽刺的是对面重庆小面馆,汤底飘着两片菜叶,老板天天蹲门口发抖音:"美女,加辣不?"结果日均流水顶他半个月。你以为人家真不会做菜?人家把成本全砸在"视觉锤"上——红油里掺了三滴老干妈,筷子一搅就是网红爆款。

去年辅导倒闭的日料店,我做了三件反常识的事:

把刺身吧台改成"解压发泄墙",顾客切三文鱼前先捶沙袋

推出"社畜套餐":9.9元关东煮+免费续杯肥宅水,但必须发抖音带定位

每周举办"厨艺翻车大赛",顾客吐槽菜品最狠的送全年免费券

结果三个月收回成本,现在门口天天排长队。最绝的是有情侣为抢"最难吃料理"称号,半年消费了23次。

很多人觉得搞这些噱头不务正业。我告诉你个数据:现在顾客平均在餐厅停留18分钟,其中刷手机占12分钟。与其让他们无聊地等餐,不如把等待变成表演。我在等位区设了"黑暗料理体验区",顾客DIY失败的菜品能抵现,结果差评率直接归零。拍视频、发朋友圈,硬造出爆满气氛。结果第二天就有人跑来问:“这儿是不是很火?”没两周,真成了网红店。你说这是不是忽悠?是,但生意本来就是认知游戏。假的演着演着,就成真的了。

记住三条铁律:

菜品是基础,表演是关键

价格要像过山车,套餐永远比单点便宜

差评是最好的广告位

上个月有个顾客投诉"鱼不新鲜",当场直播解剖鱼鳃:"您看这血线多鲜红!"转头做成"火眼金睛检测套餐",现在成了招牌。餐饮江湖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你给顾客造的梦越离谱,他们越愿意买单。

最近在筹备新店,准备玩更野的——把后厨改成真人秀片场,顾客点菜就是选剧本。炒菜时突然停电?那是剧情需要!打翻酱料?免费加双倍!现在年轻人就爱这种不确定的刺激,比米其林摆盘有意思多了。

餐饮老板别总想着传承老字号,这个时代最值钱的是"制造惊喜的能力"。你以为顾客吃的是菜?他们吃的是情绪,买的是谈资。下次备料时记得多备点剧本,比多雇几个厨师管用多了。

来源:健康体育特搜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