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医学院团队揭示激活T细胞机制,治卵巢癌有新思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7:13 2

摘要:卵巢癌(OC)因高复发率、低免疫应答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全球每年超30万女性因此病逝。尽管免疫治疗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但卵巢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罢工”始终是疗效的拦路虎。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徐韶华教授团队一项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

卵巢癌(OC)因高复发率、低免疫应答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全球每年超30万女性因此病逝。尽管免疫治疗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但卵巢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罢工”始终是疗效的拦路虎。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徐韶华教授团队一项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的最新研究揭开了卵巢癌微环境中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关键调控机制——NAD+代谢通过SURF4-STING轴重塑T细胞活性,联合PARP抑制剂可显著增强抗癌效果,为卵巢癌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困境:卵巢癌微环境“偷走”T细胞的战斗力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抗癌主力,但在卵巢癌微环境中,它们常因“能量供给不足”和“功能抑制”而失效。既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间的“代谢竞争”是关键:肿瘤细胞通过“掠夺”关键代谢物(如NAD+),削弱T细胞的激活、增殖及杀伤能力。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细胞能量代谢与信号传导的“通用货币”,其水平直接影响T细胞的功能状态。然而,NAD+代谢如何精准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这一问题长期未被阐明。

突破:NAD+前体NAM“激活”STING轴,唤醒T细胞抗癌力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聚焦NAD+代谢的核心分子——NAM(烟酰胺,NAD+的前体物质),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分子机制验证及动物模型,揭示了一条“NAD+→STING轴→T细胞活化”的调控通路。

关键发现一:NAD+水平决定T细胞“战斗力”

通过对卵巢癌单细胞数据的分析,团队发现:与肿瘤细胞相比,T细胞中NAD+合成关键酶(如NAMPT)的表达显著降低,导致其NAD+水平仅为肿瘤细胞的1/3。体外共培养实验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会“竞争性消耗”微环境中的NAD+,导致T细胞NAD+水平随共培养时间延长持续下降,伴随其增殖、趋化及杀伤能力同步减弱。

补充NAD+前体NAM后,T细胞的NAD+水平可快速回升至正常状态的80%以上。更关键的是,NAM不仅逆转了T细胞的"能量危机",还显著上调了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如CCR4、CCR5)及杀伤因子(如GZMB、IFNγ)的表达,使其重新武装为高效抗癌战士。

关键发现二:STING轴是NAD+调控T细胞的“分子开关”

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是连接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关键“桥梁”,但其是否直接参与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证实:NAD+水平通过调控STING蛋白的定位与激活,直接影响T细胞功能。

实验显示,当T细胞NAD+水平升高时,STING蛋白会大量聚集于高尔基体(STING发挥功能的作战指挥部),并激活下游p-STING/p-IRF3信号轴,促进干扰素等抗肿瘤因子的分泌;反之,NAD+耗竭会导致STING滞留于内质网,无法激活下游通路,T细胞随之“失能”。

STING在T细胞中的激活此前多被认为是"辅助角色",但我们的实验证明,它直接决定了T细胞的杀伤效率。这颠覆了"STING主要连接先天与适应性免疫"的传统认知,为靶向T细胞STING通路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发现三:SURF4是NAD+调控STING的“关键中介”

STING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转运需要特定“运输助手”,其中SURF4(一种内质网输出蛋白)被证实是核心调控因子。研究发现,NAD+水平升高会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加速SURF4的降解,减少其对STING的“束缚”,使STING更多滞留于高尔基体并激活;反之,NAD+耗竭会导致SURF4积累,将STING“拉回”内质网,抑制其功能。

这就像给STING装了一个智能开关:NAD+充足时,SURF4被降解,STING顺利"出征";NAD+不足时,SURF4"拦截"STING,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关键发现四:NAM联合PARP抑制剂,卵巢癌治疗“1+1>2”

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明星药物,但其疗效依赖T细胞的“协同作战”——若T细胞功能被抑制,PARP抑制剂的抗癌效果会大打折扣。

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NAM可通过提升T细胞NAD+水平,增强其对PARP抑制剂诱导的肿瘤DNA损伤的响应。在动物模型中,单独使用奥拉帕利或NAM仅能轻微抑制肿瘤生长,但二者联用后,肿瘤体积缩小60%以上,肿瘤组织中T细胞浸润增加3倍,杀伤因子(如IFNγ)表达上调5倍,免疫抑制标志物(如PD-1)显著降低。

这意味着,NAM可作为PARP抑制剂的"增敏剂",通过激活T细胞STING轴,弥补后者单药治疗的不足。这一发现为克服卵巢癌耐药提供了新策略。

展望:从实验室到病床,仍需跨越哪些障碍?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挑战。首先,NAM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需优化。实验显示,口服NAM后,其血药浓度峰值仅能维持12小时,且高剂量(>3g/天)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未来需开发缓释制剂或联合用药方案,以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

其次,PARP抑制剂与NAM的联用需关注毒性叠加。两者均可能引起血液学毒性(如白细胞减少),需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降低风险。

此外,研究仅在卵巢癌模型中验证了机制,其在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肺癌)中的普适性仍需探索。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NAD+代谢调控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新机制,更提出了“代谢调控+免疫治疗”的创新策略。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卵巢癌患者将迎来更高效、更安全的“代谢-免疫”双靶向疗法。

来源:鹏鹏的两性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