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天醒来,所有人都在心里拉黑彼此,却还得笑着递水杯——这就是卧铺的魔幻现实。
卧铺车厢像一口高压锅,夜里十点准时开锅。
有人电话开免提,有人脱鞋熏全厢,还有人把泡面汤直接泼在过道。
第二天醒来,所有人都在心里拉黑彼此,却还得笑着递水杯——这就是卧铺的魔幻现实。
最窒息的还不是味儿,是“社交突袭”。
上铺小姐姐穿着短裙想换到下铺,对面俩大哥是熟人,场面瞬间尬到结冰。
没人坏,只是熟人圈自动关门,陌生人就被晾在空气里。
那一刻,卧铺成了临时小社会,座位等级=社交门票。
更离谱的是“深夜搭讪局”。
大站一到,有人掏啤酒往邻铺一递,“兄弟哪儿下?”被拒绝也不恼,转头就找下一个。
像极了一场快闪相亲,孤独在铁轨上被拉得老长。
想活命?
带三样东西:耳机、一次性鞋套、一张厚脸皮。
耳机挡噪音,鞋套防生化武器,脸皮用来在被踩脚时说“没事”。
列车员不会替你吵架,规则只在广播里好听。
高端列车确实舒服,独立卧室、马桶、牛排,但票价直接劝退打工人。
多数人还是得挤在六人隔间里练心态。
毕竟,火车不是家,只是一段必须一起熬的夜。
熬过去,下车就散伙,谁还记得谁打呼噜?
来源:榕荫惬意闲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