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uora平台上类似问题不少,提问者往往期待答案夸赞韩国流行文化或日本动漫,却常常引来更深层的讨论,涉及地缘政治、媒体影响和历史因素。
Quora平台上类似问题不少,提问者往往期待答案夸赞韩国流行文化或日本动漫,却常常引来更深层的讨论,涉及地缘政治、媒体影响和历史因素。
这些回复不是简单赞美,而是指出西方对韩日的偏好源于多重原因,包括两国作为美国盟友的地位,以及在全球推广软实力的方式。
从Quora答案看,许多西方网友认为,日本和韩国文化出口更主动。日本有动漫产业,年产值巨大,韩国K-pop演唱会遍布欧美,收入数十亿。
这些元素易于消化,情节简单,吸引年轻人。相比之下,中国古典文学如《红楼梦》更复杂,需要深度阅读,不易快速传播。
中国虽有丰富遗产如故宫和长城,但宣传低调,国内市场庞大,无需过多对外推销。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负面,聚焦环境问题或南海争端,忽略高铁网络世界第一、时速350公里的成就。
地缘政治是核心,日本韩国听从西方,尤其美国,作为盟友被媒体正面描绘。中国拒绝屈从,共产主义背景导致偏见。西方精英推崇韩日作为模范,避免其他国家效仿中国独立路径。
历史也起作用,两千年里,中国主导全球经济和技术,那时西方模仿中国瓷器丝绸,视中国为文明中心。
现在形势逆转,韩日更贴近西方审美。日本韩国向西方文化低头,西方人在那儿享受优待,当地人提供折扣优先服务,而在中国更多平等对待。
韩国网民抛出这类问题时,本意往往是寻求支持,证明韩国优秀。但回复常出乎意料,指出韩国网民的自大。
韩国网民在Naver或YouTube上热血,新闻评论区充满愤怒,尤其涉及国家议题。他们否认中国成就,如高铁视频被嘲“太慢”,韩国KTX全国只需2小时,而忽略韩国国土小,高铁总长仅几千公里,中国连通全国。韩国网民认为中国产品山寨,天宫空间站是动画骗局。
这种态度招来中日网友群嘲,在东亚三国中,韩国常被视为最被嫌弃的。
反日情绪在韩国根深蒂固,反日根源于历史,包括倭寇袭击和1592-1598年日本侵朝。现代社会则源于1910-1945年日本殖民,韩国人被剥夺鼻子耳朵,日本建鼻冢作为战利品。
殖民期,日本绑架韩国工匠发展自家艺术。2005年调查显示,89%韩国人“不信任日本”。2013年BBC民调,67%韩国人负面看待日本影响,仅次于中国大陆。
教科书争议加剧,如1982年日本教科书淡化二战侵略,将1937年侵华改成“推进”,南京事件归咎中国挑衅。中国施压后,日本教育部采纳“邻国条款”,要求教科书促进国际和谐。
但2006年,日本教科书称独岛为日本领土,引发韩国抗议。2007年,韩国总统卢武铉要求日本修正教科书,涉及慰安妇和独岛主权。
2019年8月,首尔计划安装千余反日横幅,写“NO”并用日本国旗圈代表“O”,标语“我不去日本”“我不买日本产品”。安装50条后,因公众批评可能恶化关系而道歉。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也引发争议。1986年,中曾根康弘应中国要求停止参拜。
韩国对中国的态度近年转变,反中情绪上升,尤其年轻人。中国取代日本成韩国最不喜欢国家,韩国人青睐美国胜过中国六比一。
韩国被视为“地狱朝鲜”,社会问题严重,生育率世界最低,男女分裂高。男人抱怨找不到对象,女人指责男人骚扰、偷拍、期望她们做家奴。
西方痴迷韩日源于盟友关系和推广,但忽略中国深度。
西方偏好韩日非文化优越,而是媒体、地缘和历史混合。
韩国网民提问引出更广讨论,提醒我们看待邻国需理性。东亚和平需超越偏见,聚焦合作。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