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风过硬,才能把准乡村振兴的“脉搏”。乡镇干部离群众最近,乡村的“痛点”“堵点”,他们本该最清楚。可要是带着“走过场”的浮躁下基层,瞧见的不过是“表面风景”,听到的也多是“客套回应”;唯有揣着“实打实”的务实劲蹲在田埂上,才能摸准村民“钱袋子”鼓没鼓的实情,看
作风是干事的基石。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宁陕县广货街镇的干部作风成色如何,直接关系着当地发展的速度,也连着群众心里的温度。
作风过硬,才能把准乡村振兴的“脉搏”。乡镇干部离群众最近,乡村的“痛点”“堵点”,他们本该最清楚。可要是带着“走过场”的浮躁下基层,瞧见的不过是“表面风景”,听到的也多是“客套回应”;唯有揣着“实打实”的务实劲蹲在田埂上,才能摸准村民“钱袋子”鼓没鼓的实情,看清产业“路数”对不对的关键。就像镇上有的干部,带着一身“泥土味”串户走访——蹲在地里和种玉米的农户一笔笔算“收成账”,坐在广场上听老人念叨“养老难”,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一条条记下来,变成手里的“任务清单”,这才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作风模样”。
作风提效,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引擎”。乡村振兴从不是“喊口号”,产业培育、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哪一样都要啃“硬骨头”。这时候,干部的作风就是“推进器”——是遇着难题“绕着走”,还是盯着问题“往前冲”?是守着“老经验”不肯动,还是跟着“新需求”找变化?差别一眼就能瞅见。镇上为帮农产品“出圈”,干部们学着开直播、跑销路,干脆把办公室挪到了田间地头;为建乡村民宿,有人反复跑着协调用地、对接资源,凭着“磨破嘴、跑断腿”的韧劲啃下了“硬骨头”。正是这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劲头,让村里的产业活了,环境美了,大伙儿的心也聚到了一块儿。
作风常新,才能为乡村振兴“续航”。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乡村振兴也不是“终点站”。要让干部始终有劲头,就得给作风建设“常拧螺丝”:一方面靠“民情日记”“现场办公”这些法子,让干部“沉下去”的脚步松不了劲;另一方面凭“实绩说话”“群众打分”评干部,让“干得好”的能有奔头。这样一来,作风建设的“加油站”就能持续供能,广货街镇的干部也能始终带着“闯劲”“拼劲”,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跑越有方向、越跑越有力量。
作风是基层工作的“魂”。广货街镇这艘乡村振兴的航船要行稳致远,干部作风这块“压舱石”就得压得牢、垫得实。少些虚浮气,多些务实劲,把“实”字刻进干事的每处细节,乡村振兴的“船帆”才能迎着发展的风,载着群众的盼,稳稳驶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彼岸。(通讯员:胡代红)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来源:正法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