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当夕阳的余晖悄然隐没在地平线下,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南南贡村东崂小院院内逐渐热闹起来。一块巨大幕布缓缓升起,投影仪发出柔和的光束,村民们摇着蒲扇、拎着小马扎,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孩子们兴奋地追逐嬉戏……这是今夏以来,由村内餐饮企业东崂小院免
鲁网8月25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尹超)8月21日,当夕阳的余晖悄然隐没在地平线下,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南南贡村东崂小院院内逐渐热闹起来。一块巨大幕布缓缓升起,投影仪发出柔和的光束,村民们摇着蒲扇、拎着小马扎,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孩子们兴奋地追逐嬉戏……这是今夏以来,由村内餐饮企业东崂小院免费为周边企业、村庄和村民举办的露天老电影放映活动现场的一幕。自八月初启动以来,这项充满温情的公益文化活动已成为当地夏日夜晚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快看!《喜盈门》!年青时候看多少遍都不腻!”67岁的村民张大爷兴奋地指着幕布对身旁的老伙计说道。当晚放映的是八十年代初的经典影片《喜盈门》,幕布上光影闪烁,幕前观众如痴如醉。随着《喜盈门》《小兵张嘎》《少林寺》等一系列承载着几代人集体记忆的老电影轮番上映,不仅勾起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回忆,也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厚重。
“我们特意精选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经典国产影片,这些作品艺术价值高、群众基础好,既有革命历史题材,也有农村生活喜剧,适合全年龄段观看。”东崂小院经理华成刚介绍,企业专门组建了影片遴选小组,并投入1万余元购置了专业级的露天放映设备,“就是希望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作为一家扎根乡土、成长于乡土的餐饮企业,如何更好地回馈乡里?一直是东崂小院管理层思考的问题。
“过去我们多集中在助老、助学等传统公益项目上。今年初,在一次与村庄的座谈会上,有村干部提到小时候全村人挤着看露天电影的热闹场景,让我们灵光一闪。”华成刚说,在现代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传统露天电影看似“过时”,却恰恰能唤起深沉的情感共鸣,促进社区互动。“夏季是农闲时节,大家晚上户外活动多,我们决定重启这项充满温情记忆的文化活动。”
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热烈欢迎,吸引了周边村庄村民、企业员工前来观影。村里和企业还专门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提前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发布放映预告,现场免费提供茶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细微之处尽显贴心。
夜幕低垂,星光与幕布光影交相辉映。电影开场前,是邻里之间唠家常、互通信息的热闹时间;放映过程中,随着剧情推进,观众们同声欢笑、共同紧张;散场后,人们一边热议剧情,一边结伴而归……露天电影放映的意义,远超电影内容本身。
“平时大伙儿各忙各的,交流少了。现在好了,每天晚上就像过节聚会!”南南贡村党支部书记张科感慨,自打露天电影放映以来,村民晚上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打牌闲聊的少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们,特别开心。”
周边企业的员工们也受益匪浅。“下班后有个放松的好去处,还能和当地村民一起看电影、交朋友,感觉真正融入了这里。”在附近一家纺织厂工作的青年员工小刘说,这种跨社区的交流活动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建场馆、搞活动,更在于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南南贡村通过这样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巧妙地将企业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服务能力,为乡村文化惠民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夏夜漫漫,光影流转。一块幕布、一束光、一群人或专注或欢笑的脸庞,勾勒出乡村夏日夜晚最温馨的画面。老电影里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幕布外上演的则是新时代乡村文化繁荣、邻里和睦、企民共融的生动现实。华成刚表示,公益放映活动将作为企业长期坚持的夏季品牌项目,未来还会征集群众意见,丰富片源,并结合农业技术科普、政策宣讲等,让银幕之光持续照亮乡村美好夜晚。
来源:鲁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