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古时候,天地像个蒙着灰布的陶瓮,风裹着沙在荒原上乱撞,河水里漂着断木与枯草,连天上的太阳都常躲在乌云后,不肯露半张脸。那时候还没有“人”这个族群的说法,只有零散几个部落,在洪荒里像风中残烛般挣扎。直到一场滔天洪水来临时,连那些零星的部落,也几乎被吞进了浑浊的
远古时候,天地像个蒙着灰布的陶瓮,风裹着沙在荒原上乱撞,河水里漂着断木与枯草,连天上的太阳都常躲在乌云后,不肯露半张脸。那时候还没有“人”这个族群的说法,只有零散几个部落,在洪荒里像风中残烛般挣扎。直到一场滔天洪水来临时,连那些零星的部落,也几乎被吞进了浑浊的浪涛里。
洪水来的那天,伏羲刚在蔡河边结好一张新网,正准备帮部落里的老人去捕鱼。忽然间,远处的山峦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像是大地在翻身。他抬头一看,只见西边的天际线处,一道浑浊的水墙正顺着山谷往这边涌,所到之处,低矮的丛林被连根拔起,穴居的野兽四处逃窜,发出凄厉的嚎叫。
“洪水!快躲起来!”伏羲抓起身边的石斧,朝着部落聚居的山洞跑去。他的妹妹女娲,正蹲在洞口给受伤的小兽包扎,听到哥哥的呼喊,抬头就看见那道越来越近的水墙,吓得手里的草药都掉在了地上。
部落里的人慌作一团,老人们拄着拐杖想往高处跑,孩子们吓得哭出声。伏羲知道,寻常的山洞根本挡不住这样的洪水,他突然想起部落里老人们说过的“雷泽仙洞”——那是在蔡河上游的一座孤山半山腰,洞口很高,据说曾经有仙人在里面住过。他一把拉起女娲,又背起身边的一位老奶奶,朝着孤山的方向喊:“跟我去雷泽仙洞!那里能躲水!”
可洪水跑得比人快,没等更多人跟上,浪头就已经漫到了脚边。冰冷的水裹着泥沙,灌进了鞋窠,伏羲能感觉到脚下的土地在慢慢变软,像是要被洪水掀翻。他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部落里的茅屋被洪水冲得支离破碎,几个没来得及跑的族人,瞬间就被浪头卷走了,连呼救声都被水声盖过。
女娲紧紧抓着伏羲的衣角,眼泪混着脸上的泥水往下淌:“哥哥,怎么办?大家……大家都没了……”伏羲咬着牙,把老奶奶往背上又托了托,脚步没停:“先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
好不容易爬到雷泽仙洞时,洪水已经漫到了孤山的半山腰。洞口很宽敞,里面干燥又温暖,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木香。伏羲把老奶奶放在洞口干燥的地方,又转身想再去救其他人,可往山下一看,只见一片汪洋,除了漂浮的断木,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了。女娲扶着洞壁,看着山下的景象,哭得浑身发抖:“哥哥,是不是……是不是只剩下我们了?”
伏羲沉默着,他沿着洞口走了一圈,只在洞的最深处,发现了一只蜷缩着的白龟——那龟壳有锅盖那么大,背上的纹路像刻上去的星星,眼睛闭着,像是受了惊。他蹲下身,轻轻碰了碰龟壳,白龟才慢慢睁开眼,朝着他点了点头,像是在打招呼。
从那天起,伏羲和女娲就住在了雷泽仙洞里。白天,伏羲会顺着孤山的石壁往下爬,在洪水退去的地方找些野果和野菜;女娲则在洞里收拾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把找到的干草铺成床,还会给白龟换水、喂些嫩草。那只白龟很通人性,每当伏羲带着食物回来,它就会爬到洞口等着,要是遇到刮风下雨,它还会用龟壳挡住洞口的缝隙,不让雨水灌进来。
洪水退得很慢,过了整整三个月,山下的土地才慢慢露出来。可露出的土地满是淤泥,连棵像样的草都长不出来,更别说找到其他的人了。伏羲带着女娲下过几次山,他们沿着蔡河走了很远,看到的只有倒塌的树木、死去的野兽,还有被泥沙埋了一半的部落遗址。
有一天晚上,两人坐在洞口看月亮,女娲突然叹了口气:“哥哥,你说,咱们是不是这世上最后两个人了?要是咱们老了、走了,那这世上,是不是就再也没有人了?”
伏羲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周围没有星星,显得孤零零的。他想起部落里老人们说过的话:“人是天地的孩子,要是人没了,天地就会变得冷清。”他心里一阵发酸,摸了摸女娲的头:“不会的,咱们一定能想办法,让这世上再有人烟。”
可办法哪有那么好找?他们试过在部落遗址里找其他幸存者,试过对着山谷呼喊,可回应他们的,只有风吹过的“呜呜”声。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娲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连那只白龟,都像是察觉到了他们的愁绪,常常趴在角落里,不怎么动。
这天清晨,伏羲刚从山下摘了些野枣回来,就看见女娲蹲在洞口,手里拿着两块磨盘——那是他们从部落遗址里挖出来的,一块是青石板做的下磨盘,一块是砂岩做的上磨盘,边缘都磨得很光滑,以前部落里用来磨粟米的。
“哥哥,我昨晚做了个梦。”女娲见伏羲回来,站起身,眼睛里带着一丝光亮,“梦里有个白胡子老爷爷,他说,要是咱们想繁衍人类,就得问问天意。他还说,这两块磨盘,就是问天意的物件。”
伏羲放下手里的野枣,走到女娲身边:“老爷爷怎么说?”
“他说,让咱们把这两块磨盘搬到孤山的山顶,然后一起往下滚。要是两块磨盘滚到山脚下,能合在一起,就说明天意让咱们结为夫妻,一起繁衍后代;要是合不到一起,那就是天意不许,咱们也不能强求。”女娲说着,声音有些发颤,“哥哥,你说……这梦是真的吗?咱们是兄妹,这样……合适吗?”
伏羲也愣住了。他从小就把女娲当亲妹妹疼,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可他看着女娲眼里的期盼,又想起山下空荡荡的荒原,想起老人们说的“人不能绝”,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着。他沉默了半天,才抬起头,看着女娲的眼睛:“不管合适不合适,先问问天意吧。要是天意不许,咱们再想别的办法;要是天意允许,咱们就担起这个责任。”
当天下午,伏羲和女娲就开始往山顶搬磨盘。下磨盘沉得很,伏羲背着它,一步一步往山上走,石片划破了他的肩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很快就被风吹干。女娲背着上磨盘,跟在后面,磨盘的边缘硌得她后背生疼,可她咬着牙,没喊一声累。那只白龟跟在他们身后,沿着山路慢慢爬,像是在给他们鼓劲。
孤山不算高,可带着沉重的磨盘,他们走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到山顶。山顶上很平坦,风很大,吹得他们的头发都飘了起来。伏羲把下磨盘放在山顶的东边,女娲把上磨盘放在西边,两人站在磨盘中间,都有些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哥哥,咱们一起喊‘请天意指示’,然后就推磨盘,好不好?”女娲看着伏羲,声音有些发抖。
伏羲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和女娲一起大声喊:“请天意指示!”
喊完,两人同时伸出手,把磨盘往山下推。只见下磨盘“咕噜咕噜”地滚了起来,沿着山坡往下跑,一路上撞断了几根小树枝;上磨盘也紧跟着滚了下去,方向和下磨盘差不多,可滚到半山腰时,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往旁边偏了点方向。
女娲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忍不住朝着山下喊:“别偏!别偏啊!”伏羲也紧紧盯着磨盘,手心捏得发白。那只白龟趴在山顶,脖子伸得长长的,眼睛一直盯着山下的磨盘。
就在两人以为上磨盘要偏到一边时,忽然刮来一阵风,风裹着几片落叶,正好吹在上磨盘的边缘,把磨盘又推回了原来的方向。紧接着,下磨盘滚到了山脚下的一片草地上,停了下来;上磨盘顺着山坡继续滚,“咕噜”一声,正好扣在了下磨盘上,严丝合缝,像是本来就长在一起似的。
“合了!合了!”女娲看到这一幕,激动得跳了起来,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伏羲也松了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朝着山下的磨盘拜了拜:“谢天意成全!”
他们赶紧从山顶往下跑,到了山脚下,伏羲小心翼翼地把上磨盘拿起来,又放下去,还是严丝合缝。女娲蹲在磨盘旁边,轻轻摸着磨盘的边缘,像是在摸一件稀世珍宝:“哥哥,天意让咱们在一起,咱们以后,就一起把人类繁衍起来,好不好?”
伏羲点点头,把女娲扶起来:“好,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儿,咱们都一起扛。”
从那天起,伏羲和女娲就结为了夫妻。他们还是住在雷泽仙洞里,可日子却和以前不一样了。伏羲每天除了找食物,还会在山洞周围开垦土地,把从部落遗址里找到的粟米种子种下去;女娲则会把采摘的野果晒干,储存起来,还会用植物的纤维编织布片,做简单的衣服。那只白龟依旧陪着他们,有时候伏羲在田里劳作,它就趴在田埂上,看着伏羲耕地;有时候女娲在洞里织布,它就趴在旁边,安静地听着织布的“沙沙”声。
过了几年,女娲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出生那天,洞里的草木突然冒出了新芽,连蔡河里的水,都变得清澈了些。伏羲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给孩子取名叫“炎”,希望他能像火焰一样,给这洪荒带来温暖。又过了两年,女娲又生下了一个女孩,伏羲给她取名叫“华”,希望她能像鲜花一样,让这荒原变得有生机。
随着孩子们长大,伏羲和女娲开始教他们生存的本领。伏羲教男孩们结网捕鱼、用石斧打猎,还教他们观察天象,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获;女娲教女孩们采摘野果、编织衣物,还教她们辨认草药,知道什么草能治病,什么草有毒。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本领,还会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后来出生的弟弟妹妹。
渐渐地,雷泽仙洞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伏羲和女娲的孩子长大后,又各自结为夫妻,生下了更多的孩子。他们从雷泽仙洞搬到了山下的平原上,搭建了新的茅屋,开垦了更多的田地。伏羲还按照老人们的说法,给每个家庭定下了姓氏,有的姓“风”,有的姓“姜”,有的姓“姬”,还规定同姓的人不能结为夫妻,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健康。
有一天,伏羲带着孩子们去蔡河边捕鱼,忽然看到河里浮出一只龙马——那马的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像是天上的星星,它的背上还驮着一块玉版,玉版上刻着奇怪的图案。伏羲赶紧让孩子们停下来,仔细看着龙马身上的斑点和玉版上的图案。他突然想起了那只白龟背上的纹路,再看看龙马身上的斑点,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后,伏羲把自己关在山洞里,用石片在地上画着图案。他按照龙马身上的斑点和白龟背上的纹路,画出了八个不同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事物:有的代表天,有的代表地,有的代表水,有的代表火。他把这八个符号叫做“八卦”,用它们来推测天气的变化、庄稼的收成,还有打猎的吉凶。孩子们按照伏羲的八卦去做事,果然更顺利了——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就提前把粮食收进仓库;知道哪个方向有野兽,就朝着那个方向去打猎。
后来,伏羲还发明了琴瑟。他砍来蔡河边的梧桐树,把树干挖空,做成琴身,又用蚕丝做成琴弦,弹出的声音像流水一样好听。女娲则跟着琴声唱歌,歌词里唱的是洪水退去的景象,唱的是开垦田地的辛苦,唱的是孩子们欢笑的声音。每当琴声和歌声响起,部落里的人都会围过来听,脸上满是笑容。
很多年后,伏羲和女娲都老了。他们坐在茅屋前,看着部落里的人来来往往: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大人们在田里劳作,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女娲靠在伏羲的肩膀上,轻声说:“哥哥,你看,咱们做到了,这世上的人烟,又旺起来了。”
伏羲笑着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欣慰:“是啊,多亏了当年那两块磨盘,多亏了天意成全。以后,咱们的子孙后代,会把这片土地变得越来越好的。”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伏羲和女娲,就把他们尊称为“人祖”,还在蔡河边修建了庙宇,庙里供奉着伏羲和女娲的雕像,还有当年那两块滚下山的磨盘。每年春天,人们都会来到庙里祭拜,祈求人祖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而那只陪伴他们的白龟,据说后来变成了蔡河里的神龟,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它就会浮出水面,给人指引方向。
直到现在,淮阳一带还流传着“滚石成婚”的故事。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给孩子们讲起伏羲和女娲的故事时,总会指着蔡河边的山峦说:“当年啊,人祖伏羲和女娲,就是在那座孤山上,用两块磨盘问了天意,才让咱们人类有了今天的兴旺呢!”孩子们听着故事,眼睛里满是向往,心里都记着:是先祖们的勇气和担当,才让这洪荒大地,变成了人间乐土。
来源:上善若水2020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