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老周今年58岁,最近总感觉身上发痒,尤其是手臂和大腿内侧长了不少小红疹。他以为是换季过敏,随便抹了点药膏就没在意。
可一个月后,症状不但没缓解,连他老伴身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疹子。去医院一查,结果让老两口大吃一惊——HPV感染。
"这病毒不是年轻人才会得吗?"老周满脸疑惑。事实上,很多人对HPV的认知还停留在"宫颈癌"和"性传播"上,却不知道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染率正在悄然上升。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少感染者最初都以为自己是皮肤过敏、湿疹甚至老年斑,结果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很多人觉得HPV离自己很远,可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的HPV感染率近年增长了近3成。
浙江省疾控中心一项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男性中,近15%携带至少一种高危型HPV。
为什么中老年人感染风险增高?免疫力自然下降是最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原本能被轻易清除的病毒可能长期潜伏。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皮肤科主任提到:"很多老年患者感染HPV后,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为普通皮肤病,等到发现时,病毒可能已经潜伏了好几年。"
1、共用毛巾、浴巾
老李夫妇查出HPV后一直想不通:"我们这把年纪了,怎么可能感染?"医生详细询问后发现,他们家里常年共用一条浴巾。
HPV病毒在潮湿环境中能存活数小时,如果皮肤有微小破损,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
2、去公共澡堂不穿拖鞋
北方人爱泡澡堂子,可很多人光脚在潮湿的地面上走来走去。
研究发现,公共澡堂的地面HPV检出率高达21%,尤其是修脚、搓澡后皮肤屏障受损时,感染风险更大。
3、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张阿姨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吃免疫抑制药物。最近她手上长了些奇怪的"瘊子",检查才发现是HPV感染。
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身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让原本不成问题的病毒变成隐患。
4、忽视小伤口
老刘手上有个倒刺没在意,后来变成顽固的"瘊子",医生用激光打了三次才治好。
皮肤出现微小裂口、倒刺、湿疹时,如果不及时处理,HPV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些"突破口"入侵。
5、长期吸烟
很多人不知道,吸烟会让口腔和咽喉黏膜的HPV感染风险增加3倍。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黏膜屏障,还会抑制局部免疫力。
临床发现,长期吸烟的老年人,口腔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HPV感染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毒活跃,身体会给出一些提示:
皮肤上出现粗糙的小疙瘩,不痛不痒,但会慢慢变大。这种"瘊子"医学上叫寻常疣,常见于手指、膝盖和脚底。
私密部位长出菜花状赘生物,这可能是尖锐湿疣的信号。很多老年人羞于启齿,自己买药涂抹,结果越治越严重。
口腔里反复出现白斑或溃疡,尤其是吸烟的人要警惕。高危型HPV可能诱发口咽癌,早期表现就是黏膜异常。
指甲周围频繁长倒刺或开裂,可能是HPV感染导致角质异常增生。不少人误以为是缺维生素,耽误了治疗。
个人物品坚决不共用:毛巾、浴巾、剃须刀、指甲剪……这些日常用品必须专人专用。哪怕夫妻之间,也要避免混用。
公共场合注意防护:去澡堂、泳池时一定要穿拖鞋,尽量不在公共场所赤脚行走。搓澡、修脚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擦干。
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洗完澡及时涂抹保湿霜,尤其是脚跟、手肘等容易干裂的部位。皮肤完整,病毒就难有机会入侵。
定期体检别偷懒:5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HPV检测,男性也别觉得和自己无关。早期发现,才能及时干预。
提升免疫力最根本: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研究发现,每天晒太阳20分钟的老人,体内免疫细胞活性明显更高。
查出HPV阳性不代表一定会得癌症。临床上,80%的感染会在1-2年内被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关键是要做到:
先分型,再应对
去医院做个HPV分型检测,如果是低危型(如6、11型),主要观察皮肤变化;如果是高危型(如16、18型),则需要定期随访。
局部治疗很关键
对于已经出现的疣体,可以采用冷冻、激光或外用药处理。千万别自己用剪刀剪或贴鸡眼膏,可能造成病毒扩散。
夫妻同治很重要
一方感染,伴侣最好也做检查。就像老周夫妇,同时治疗才能避免"乒乓球感染"(互相传染)。
心态要稳住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保持乐观的患者,病毒清除率比焦虑者高出40%。每天适当运动、培养兴趣爱好,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很多人觉得,到了这个年纪,有些小毛病不必太在意。可就像老周的经历提醒我们的:健康问题,永远不怕小题大做。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习惯,可能正在为病毒敞开大门。
记住,HPV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中老年人同样需要警惕。
预防永远比治疗简单,从今天开始,检查一下家里的毛巾是否分开使用,泡澡时记得穿上拖鞋,小伤口及时处理……这些举手之劳,可能就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李红梅, 张雪峰, 等. 中老年男性HPV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44(5): 712-717.
[2]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HPV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4, 57(3): 189-195.
[3] 陈敏华, 刘晓峰, 黄志强, 等. 公共场所环境HPV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8): 561-565.
来源:聊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