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全公司组织实施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六大行动”,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职工主人翁地位保障行动、职工成长成才促进行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行动、职工建功立业支撑行动和职工权益保障服务行动,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六大行动”培育高技能人才
典型引领“复合型”人才持续成长
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走进企业“传经送宝”
……
助力产业工人从“工”到“匠”
各地又有新举措
东风汽车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深化“产改” 培育高技能人才激荡产业“东风”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全公司组织实施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六大行动”,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职工主人翁地位保障行动、职工成长成才促进行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行动、职工建功立业支撑行动和职工权益保障服务行动,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东风汽车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六大行动”全面深化“产改”,让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职工队伍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当前,全公司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更加浓厚;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正加速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等级清晰、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思想政治引领凝聚正能量
全国劳模魏明伟30年专注现场改善,500元自制工具媲美50万元设备,3个月让生产线提速17%,1000多项改进创效1400万元;全国劳模冯月兵5年来完成改善课题21项,创效553万元,完成各类质量解析1.2万多项……
近日,东风汽车全国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公司武汉、十堰、广州、襄阳基地先后举行。“两位全国劳模的事迹,是东风职工敬业爱岗、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促进全体职工奋发进取、拼搏奉献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现场聆听了劳模宣讲的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
近年来,东风汽车通过班前会、分会主席例会、全委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心中落地生根,结合实际做好职工网上思想政治引领。
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行动中,东风汽车做好劳模培育选树,打造新时代东风职工的旗帜标杆;创新劳模宣传宣讲,塑造可信、可亲、可学的劳模形象,激励全体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争做贡献。
今年,东风汽车还常态化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传播精准的形势目标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深刻树牢“勇争第一、当好国家队”的职责使命。同时,加强职工队伍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培养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生产一线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入党。
拓宽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
2024年6月,东风公司2024年职工技能竞赛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竞赛实操测试赛场上,选手们正凝神聚力。这是东风汽车2024年职工技能竞赛十大竞赛活动之一,作为培养研发人才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竞赛一直是东风公司技能竞赛的重要内容。
“比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技能,还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2004年首次参加技能竞赛并夺得冠军的团队成员、东风日产用户运营中心的张恬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验。
2018年至2024年间,东风汽车举办三级技能竞赛139场次,培养出34名职工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大奖,16名职工获评荆楚工匠,20名职工获评东风工匠,104项职工创新成果获省部级以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今年提出的职工成长成才促进行动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行动明确,不断创新优化公司“三级百工种”技能竞赛管控体系,常态化、分层级举办各类技能大赛,鼓励、支持优秀选手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立足岗位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
两项行动还提出,将全面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促进“新八级工”与集团标准职级深度融合,探索实施职级、职称“一评两用”,并探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津贴制度。同时,研究出台技能、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指导意见,支持高技能人才取得专业技术、管理领域职业资格,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还将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导向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薪酬精准激励,鼓励职工向标杆看齐,立足岗位持续提升技能水平。
持续提升全员幸福指数
在深化“产改”进程中,东风汽车将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绘制技能人才学习发展地图,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技能人才前置培养共享平台。加快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强东风青年小工种技能竞赛,不断拓展竞赛领域,促进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鼓励职工立足工作岗位开展各类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巾帼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构建以班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为核心、以创建“六型”班组为目标的班组建设新体系,进一步激活班组细胞。
“通过以此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建功立业支撑行动,支撑和引导职工在思想政治引领下,通过职工成长成才促进行动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行动,为推动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东风汽车工会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在职工权益保障服务行动中,东风汽车推出“139”幸福在东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计划升级版,针对职工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好满足不同职工群体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并通过构建“我的班组我的家”班组文化品牌,打造一线职工的心灵港湾、蓄能驿站,持续提升全员幸福指数。
山东港口青岛港以技能竞赛为引擎深化“产改” 典型引领“复合型”人才持续成长
在“金牌导师”许振超的言传身教下,山东港口青岛港桥吊司机郭磊不断夯实技能,主导攻克了码头岸桥“双小车协同控制”自动化改造等多项技术难题。从普通装卸工成长为首席技师,郭磊带领团队取得国家专利136项、技术革新243项,创出“飞箱穿障”等6项岗位绝技,将桥吊单机效率提升15%。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深入贯彻国家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以“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先进典型为引领,通过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评价和保障链条,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和山东港口发展的“龙头”,青岛港构建以提升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成长体系。建成12个产教融合型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了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5个省级“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年实训规模突破5万人次,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学习实训、技术攻关与技能转化的一体化赋能培训平台。
青岛港连续36年开展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和技术大比武,将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等级晋升与“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自开展自主评价以来,已累计评价210余场次,参评8689人,其中4922人技能晋升。建立了集团、公司、科队3级技能培训体系,分类别、分层级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大讲堂”“高技能人才轮训”等赋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持续培育“精一专二会三”复合型人才。
青岛港搭建比学赶超技能竞技舞台,以高素质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双轮驱动打造优秀产业工人队伍。深入实施九大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构建了覆盖装卸生产关键岗位的三级技术比武体系。2024年,青岛港集团第36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吸引973名选手参与46个项目的角逐,其中259人脱颖而出,37人被授予“青岛港状元”称号。同时,选派143人参加国家、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27场次,19人获得冠军,为更多职工搭建了技能成才的广阔舞台。
青岛港建立的“一培一考一评一聘”动态考核机制,构建了“能上能下、优进劣汰”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激励技能人才成长。2024年共聘任技师以上1800余人,评选出集团突出贡献技能专家60人、首席技能专家20人,逐级设置技能津贴标准,让“技能含金量”转化为“成长的真金白银”。
在新时代“振超精神”和“连钢创新团队”精神激励下,青岛港“振超团队”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连钢创新团队”13次刷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27次刷新铁矿石接卸、4次刷新纸浆昼夜接卸世界纪录。
未来,青岛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完善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国港口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品牌。
四川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走进“小巨人”企业
“今天终于把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盼来了!”近日,四川省“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走进资阳,涉及电子科技、天然气研究、石油钻探、大数据和AI等多个领域劳模工匠专家团队的到来,让四川弘晟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晟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张燕与团队感到异常兴奋。
弘晟公司主要从事油田化学剂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在智能化转型、油田化学剂处理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该公司通过资阳市总工会向四川省总工会发出请劳模工匠前来助企的申请。
目前,张燕在弘晟公司领办针对水泥浆所需的超温降失水剂、超高温缓凝剂及水泥浆体系研发的创新工作室,3年多来,部分研发项目赢得行业认可,但在工作室日常运营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疑问。她详细整理出问题清单,希望在有丰富经验的劳模工匠专家团队那里找到解题思路。
“在工艺研究方面,企业标准应始终严于行业标准”“‘红工衣+白大褂’要充分结合、相互促进,这至关重要”“AI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日常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是极为宝贵的创新资源”……当天,特邀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会商持续良久,十分热烈,金句频出。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总组建了省级“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专家库,指导各级工会发布助企服务信息,建立需求匹配机制,引导组织全省各级工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组织劳模工匠参与达1500人次,服务企业1000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1500个、提升职工技能水平1.5万人次。
据悉,2024年以来,四川省总在全省启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已开展省级“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化专项行动2次,引导各地、各单位组织205人次劳模工匠开展活动56场次,现场解决技术问题108个,帮助提升职工技能水平2060人次。今年6月,在乐山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化专项行动,梳理出省内100余家企业需求181条,协调147名高校专家、劳模工匠和省内外134家企业现场参与,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