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调研篇:探寻渔业密码,聆听红色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1 17:30 2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7月23日,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前往云浮市新兴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

探寻渔业密码聆听红色故事

“渔”跃乡村实践团调研篇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7月23日,佛山大学“渔”跃乡村实践团前往云浮市新兴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

晨曦微露,阳光如丝,轻轻拂过水面,唤醒沉睡的鱼群,这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问候。沐浴在晨光中,“渔”跃乡村实践团开启了调研之旅。

一、调研地介绍

广东省云浮市稔村镇坝塘村,地处新兴县东南部,与江门开平、恩平相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1993年被认定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村。

稔村镇坝塘村红色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革命老区,是粤中纵队滨海总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坝塘村及当地兴育学校共有117名群众和师生投身革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坝塘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现有养殖面积达745亩。村庄立足实际,借助自然优势与政策支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水产养殖专业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调研过程

01

初见坝塘村

踏入新兴县稔村镇坝塘村,眼前是一派整洁祥和的乡村新貌。平坦宽阔的环村大道贯穿全村,道路两侧的景观树长势繁茂,绿意盎然。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沿道而立,灯柱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图文并茂,成为传播文明的风景线。

村内,错落分布的农家小楼规划有序,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花草,各色鲜花竞相绽放,庭院雅致温馨。和谐广场上,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闲聊,话语间满是生活的惬意;贵茂公园里,孩子们奔跑嬉笑,清脆的笑声回荡其间。从完善的基础设施到文明新风的滋养,再到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坝塘村处处涌动着活力,尽显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与和谐景象。

图|坝塘村一角

03

与鱼塘养殖户进行深入交流

在跟鱼塘养殖阿叔的深入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阿叔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已30多年,目前经营着约50余亩的鱼塘。其养殖的鱼类品质优良,已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固定的收购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深受市场认可。

在交流中,养殖户告诉实践团成员,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极端天气,如暴雨及台风等自然灾害时鱼塘水位经常超预警,导致养殖水产外流,造成经济损失。

图|实践团成员听养殖户讲述养鱼那些事

在养殖户的介绍下,我们感受到了坝塘村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与“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为农村和老百姓带来的新机遇,新契机和新变化。

随后,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还走访了附近的鱼塘。在塘主的介绍下,我们对当地的水产养殖环境,养殖方式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塘主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鱼塘概况

04

革命的摇篮

下午,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实践团一行人前往兴育学校参观中共新兴县委旧址。

中共新兴县委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坝塘村的兴育学校内,是新兴县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1946年,冯扬武,孔令淦以教员身份进入兴育学校开展革命运动,恢复中共新兴县委员会,至新中国成立,坝塘村、兴育学校相继走出117位走上革命道路的群众、师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摇篮。

图|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共新兴县委旧址展览

三、调研总结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实践团聚焦云浮新兴坝塘村的渔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开展了实地走访、入户采访与现场参观等多项调研活动。在与村委崔书记的深入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坝塘村近年来积极推动“一村一品”水产养殖产业,形成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标准化养殖体系,有效带动村民增收,构建起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同时,坝塘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历史文化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我们实地参观了兴育学校革命斗争史展览馆,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革命故事。这份红色基因,在今天依旧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不断前行。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不仅从“看得见”的发展成果中读懂乡村转型的力量,也从“听得见”的群众声音中体会到基层真实的需求与温度。我们相信,青年只有走入乡村,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与深度;只有深入人民,才能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答卷。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