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特辑|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流通学院实践团到那坡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7:29 1

摘要:2025年7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国商院)现代流通学院实践团到那坡县,开展以“技能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串联“红色基因传承+民生服务提质”双支线,在边疆勾勒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技能赋能边疆

实践绽放芳华

2025年7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国商院)现代流通学院实践团到那坡县,开展以“技能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串联“红色基因传承+民生服务提质”双支线,在边疆勾勒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一、数字赋能激活边疆好物

在那坡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团与团那坡县委、县职业教育中心、县供销社携手合作,成功举办了“青年技能赋能乡村振兴”新媒体人才公益培训班。来自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的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为80余名学员系统讲授了融媒体运营和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通过这种“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学员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更为推广那坡本地特色产品开辟了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二、急救培训铸牢安全防护网

实践团深入那乐村、弄耀村、中山村,将急救课堂搬到村民家门口。通过情景模拟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教授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指导每位村民,从按压位置、力度到包扎手法逐一示范,并用当地方言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这种“零距离”的教学方式让“救命技能”真正走进边陲农家,为当地群众织就了一道坚实的健康安全防护网。

三、推普活动架起连心桥

在那乐村、弄耀村和中山村,实践团走入村头院坝、农家教室开设“普通话小课堂”。通过“方言-普通话”对照教学、生活情景模拟等生动形式,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卡片认读、情景对话等互动环节,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跟读练习,村民们也从最初的腼腆到勇敢开口。这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普通话学习变得简单易懂,更在村民与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相伴成长守护多彩童心

在科冬社区、那乐村和弄耀村,实践团为留守儿童精心打造了“七彩假期”主题课堂。通过课业辅导、红色故事会、非遗油纸伞制作、趣味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在志愿者的耐心陪伴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在互动中绽放出灿烂笑容。一声声欢快的笑语在村落间回荡,让原本寂寞的留守时光充满了温暖与色彩。

五、青春力量温暖边疆民心

在团那坡县委的精心组织下,实践团成员带着米面粮油等慰问品,深入合群村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暖心帮扶。他们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认真聆听老人们讲述生活琐事和往昔岁月;细致询问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所需,详细记录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贴心话语,一件件饱含真情的慰问物资,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关怀的温暖,青春的温度就这样悄然融入边疆百姓的日常生活。

六、红色教育淬炼青春担当

在边疆博物馆,一件件斑驳的戍边文物诉说着守土卫疆的厚重历史;在庄严肃穆的那坡县烈士陵园,团员们聆听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重温入党初心;在平孟天池哨所,青年学子们实地体验边防巡逻路,与巡边员面对面交流。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走在这条穿越时空的红色脉络上,从历史纵深到现实感悟,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也让“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在实践淬炼中愈加坚定。

“技能火种”“民生服务”,从“红色信仰”“实干担当”,国商院学子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必须有我姓名!那坡的故事未完待续,青春力量,永远在路上!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