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创乡村 携手共富”首届青年入乡创业项目展播⑨:“茶三代”的茶叶革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8 19:27 1

摘要:人才奔涌而来,项目落地生根。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推动青年入乡工作,探索扩大就业岗位的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农村生活、创业,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1

3

3

3

3__

___

人才奔涌而来,项目落地生根。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推动青年入乡工作,探索扩大就业岗位的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农村生活、创业,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展示全省各地党建引领推动青年入乡工作的成效,激发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解锁兴村强村的“金钥匙”,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报集团党建传播中心和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承办的“燃创乡村 携手共富”首届青年入乡创业项目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一批鲜活案例。“浙江党建”微信公众号进行择优展播。

项目推荐词:

该项目以“高山生态茶”与乡村共富为核心理念,依托檀溪镇优质茶叶资源与非遗制茶工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集种植、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茶产业共富工坊,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品牌赋能、数字驱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项目背景:

金华市浦江县檀溪镇地处“杭州、绍兴、金华”三地交界,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孕育出品质优良的高山生态茶。然而,长期以来,当地茶叶产业以散户经营为主,缺乏品牌化运作,市场竞争力较弱。2020年,准00后“茶三代”陈金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决心改变传统小作坊模式,整合资源、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家乡的好茶走出深山,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24年,陈金鸿成立“心檀茶叶”共富工坊,以170亩茶园为核心,联合周边农户成立合作社,引入现代种植技术、非遗制茶工艺和数字化营销手段,推动茶叶产业升级。短短一年内,“心檀茶叶”斩获“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茶王奖”,产品远销北上深及俄罗斯市场,带动7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8000余元。

项目简介:

“茶三代”的“茶叶革命”

在浦江县檀溪镇的云雾深处,26岁的陈金鸿正弯腰检查茶树的生长情况。这个相貌俊秀、说话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手里握着的不仅是鲜嫩的茶芽,更是一把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四年前,刚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陈金鸿做了一个让同学惊讶的决定——放弃城市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茶农”。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作为“茶三代”,他从小就在爷爷的茶篓边长大,闻着茶香入睡。看着父辈们守着好茶却卖不出好价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的茶叶品质不比名茶差,凭什么只能当‘无名英雄’?”带着这个执念,他开始了自己的“茶叶革命”。

陈金鸿把大学所学的营销知识用在了茶叶上。他跑遍周边茶山,发现散户种植标准不一、工艺传统但缺乏创新。于是,他先是拜师非遗传承人精进制茶技艺,又引入浙江丰瑜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学种植技术,在170亩茶园里装上了智能监测设备。最让老茶农们啧啧称奇的是,这个年轻人居然在茶园里架起了直播设备,带着网友“云采茶”。“我们要让消费者亲眼看到,高山生态茶从采摘到炒制的每一个环节。”陈金鸿说。

“以前采完春茶就闲着,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村民陈根梅边包装茶叶边笑着说。陈金鸿创新推出的“四季用工”模式,春天采茶、夏天管护、秋天制茶、冬天加工农副产品,让村民家门口能就业、月月有收入。他还把收购价提高了30%,“不能让乡亲们的辛苦打折扣”这是他一贯秉持的朴素理念。现在,连周边乡镇的茶农都抢着把鲜叶送到他的工坊。

去年,陈金鸿的“心檀毛尖”斩获“中茶杯”茶王奖!领奖台上,陈金鸿捧着奖杯的手有些发抖。从无人问津到一茶难求,他用了三年时间。如今,“心檀”不仅进驻北上深的高端商场,还飘洋过海卖到了俄罗斯。最让他自豪的是,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动收藏了他们的产品作为展示茶样。展望未来,陈金鸿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茶叶种植,提高加工能力,提升茶叶品质,推进茶旅融合,实现檀溪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推荐单位:

项目坐标:

金华市浦江县檀溪镇

来源:浙江党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