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带来的不仅是体重的变化,更点燃了我对营养与健康管理的浓厚兴趣。今年,一个清晰的念头在我心中扎根:将这份让我重获活力的健康知识传播出去,成为我愿终身奋斗的事业!
从自由职业者到终身事业探索者:《个人经验萃取》为我点亮经验的价值之光
作为一名拥有灵活时间的外贸自由职业者和两个孩子的妈妈,六年前那场成功的“生活化减肥”,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日常。
它带来的不仅是体重的变化,更点燃了我对营养与健康管理的浓厚兴趣。今年,一个清晰的念头在我心中扎根:将这份让我重获活力的健康知识传播出去,成为我愿终身奋斗的事业!
然而,兴奋之余,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个人零散的成功经验和持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真正有价值、可复制、成体系的内容?
这份迷茫,在遇见罗依芬老师写的这本《个人经验萃取》后,终于找到了破局的钥匙。
这本书于我而言,最大的震撼在于它赋予“个人经验”前所未有的尊严和价值。
罗老师书中那句:“每个人的经历里都藏着答案”,不再是一句飘渺的鼓励,而是被书中系统的方法论稳稳托起的真理。
它清晰地告诉我:“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才值得萃取,日常里的每一次试错、每一点心得,都是构建你独特知识体系的基石。” 这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回顾自己的旅程:从外贸工作中锻炼的逻辑思维与沟通能力,到作为妈妈对家庭饮食健康的实践,再到减肥时踩过的坑(盲目跟风食谱的无效、饿肚子后的反弹)和最终摸索出的“可持续、重营养”平衡点——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碎片,在“经验萃取五步法”的框架下,被清晰地识别、梳理、连接起来。
它们不再只是“我的故事”,而是构成我未来知识产品最鲜活、最接地气的“原材料”。这本书让我确信,我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份终身事业默默积累专属资产。
更宝贵的是,书中提供的实操工具,直接解答了我作为“探索者”的核心困惑,为未来的体系化打下基础:
1. “场景化提炼”让经验从“我”走向“你”: 书中强调“脱离具体场景的经验都是空谈”,这让我豁然开朗。
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讲解“蛋白质重要性”时,不再停留于理论,而是思考“我的外贸同行:如何在差旅中便捷补充?”、“忙碌的宝妈:如何在一日三餐中巧妙融入?”、“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如何避免零食陷阱?”。
这种方法,让我跳出了“自我视角”,学会了如何将个人体会和经验精准嵌入不同对象的生活脉络,让知识真正具备穿透力和实用价值。这正是构建未来可复制知识产品的关键一步。
2. “经验验证环”塑造终身学习者的心态:在跟随我的营养学师父(身兼四家健康管理公司高管)系统学习营养学、跟随路彬老师钻研“翻书成课”技巧的同时,我深知专业道路漫长。
初期分享时,对“不够权威”的担忧和面对质疑时的忐忑在所难免。书中关于“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过程”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定心丸。
例如,我曾笃信“某类食物必须严格限制”,但在深入学习并与不同人群交流后,理解了“个体化”和“适度”才是核心。
这本书教会我拥抱反馈,视每一次质疑和不同案例为迭代、深化认知的宝贵机会——这种“开放、进化”的心态,是支撑我在这个领域深耕、最终构建可靠知识体系的必备素养。
目前的我,状态清晰而坚定:一手稳固外贸自由职业,保障探索的根基;一手全力以赴地投入营养健康知识的学习、实践与分享。
我拜师精进营养专业知识,沉浸于“翻书成课”的乐趣,享受将复杂知识转化为易懂课程的过程。
虽然尚未萃取出体系化、可复制的知识产品(这正是我未来1-2年重点沉淀的方向),但《个人经验萃取》已为我铺设了至关重要的认知轨道和方法论基石。
结语:
对于我这样一位决心将健康传播作为终身事业的外贸自由职业者而言,《个人经验萃取》的价值远非一本普通的工具书。
它是一位高明的“点金术士”,教会我如何从自身经历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壤中,识别、挖掘、冶炼出闪光的“知识金矿”。
它让我深刻领悟到:外贸工作中的项目统筹、自由职业的时间管理、养育孩子的生活智慧、减肥路上的磕磕绊绊、系统学习营养的求知若渴……
所有这些经历,都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想搭建的那座“健康知识传播”大厦添砖加瓦。
罗老师的人生经验和她的这本书,不仅给了我梳理与转化经验的实用工具,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我一种笃定的信念——我所经历和积累的一切,都是为这份终身事业量身定制的宝贵资源。
带着这份清晰的认知和强大的方法论武装,我正满怀信心地走在积累、沉淀、最终萃取出属于自己体系化产品的路上。我知道,每一步扎实的探索,都在无限接近那个理想的未来。
来源:凝凝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