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有些网友狂喷“拿爱国当生意”,可要是真想赚钱,谁会把揭露日军罪行的片子和日本市场彻底绝缘?
央视打破惯例两次为《731》定档站台,把商业电影推上历史教育前线确实够刚。
这片子没选暑期国庆黄金档,偏挑个周四上映,票房估计要亏到底裤都不剩。
但恰恰证明主创团队是真想搞历史传承,不是消费民族伤痛圈钱。
现在有些网友狂喷“拿爱国当生意”,可要是真想赚钱,谁会把揭露日军罪行的片子和日本市场彻底绝缘?
中国院线二十年出过四十几部抗战题材片,敢碰731部队的屈指可数。
2008年《黑太阳》复映版被紧急撤档,2010年陆川团队筹备的同名项目直接胎死腹中。
这次能过审本身已是突破,更别说拿到国家级媒体双buff加持。
导演以前那些没上映的片子,估计都是卡在“过度血腥”或“国际关系”的红线上,这次怕不是把档案局仓库里的绝密文件都翻出来了。
日本731部队在华实际设有36个支队,光哈尔滨本部就残杀上万人。
但多数民众只知道个731,连同在南京搞活体解剖的1644部队都没听说过。
电影选在九一八上映确实聪明,既规避了拿恶魔部队编号当噱头的争议,又让观众把细菌战和全面侵华历史串联理解。
那些喊着“天天炒冷饭”的人该看看东京审判记录,日军销毁证据时连实验数据都打包运回国内,我们再不拍就真没人记得了。
有人拿《八佰》的56亿票房说事,觉得历史题材就该拍得热血煽情。
可731暴行根本没法用商业片套路呈现,冻伤实验、毒气测试这些反人类罪行,真实还原怕不是要成限制级。
导演要是能顶住压力拍出纪录片的质感,就算镜头语言平实点也值了。
看看广岛长崎每年纪念活动,再看看我们连罪证陈列馆都才建了十年,再不抢救性记录真要被篡改史实了。
那些担心电影引发仇日情绪的真想多了。
现在年轻人看日漫玩任天堂,早把历史课上的知识点忘干净。
哈尔滨731遗址每年参观者七成是外地游客,本地人路过都不带扭头。
这部电影要是能让观众散场后去搜下516部队、100部队的资料,就算完成历史使命了。
总比刷短视频看主播装日本鬼子强吧?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