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粮仓丨下半年四川“三农”划出重点,如何干一件成一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9:20 1

摘要:“2012年我刚接手合作社时,小麦亩产250公斤、水稻亩产400公斤,根本不敢想有一天能生产出千斤粮。”近日,成都崇州市集贤梁景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牟崇伦说。作为崇州重点培育的“吨粮田”生产经营主体之一,去年,全社2300余亩农田以稻麦轮作模式,首次实现平

李菲菲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2012年我刚接手合作社时,小麦亩产250公斤、水稻亩产400公斤,根本不敢想有一天能生产出千斤粮。”近日,成都崇州市集贤梁景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牟崇伦说。作为崇州重点培育的“吨粮田”生产经营主体之一,去年,全社2300余亩农田以稻麦轮作模式,首次实现平均亩产1015公斤。今年,丰收势头不减,“吨粮”稳产在望。

一亩地产一吨粮,正由“想不到”变成“做得到”,这也成为全省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的缩影。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冲刺“天府粮仓”中期目标的决胜之年。今年下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近日召开的全省“三农”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给出答案,明确将以做好“吨粮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等工作为重点,把“三农”工作做细做小做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东庙子村的高标准农田。C视觉龙进文 摄

提高产量

全省将建设200亩“吨粮田”

“稻穗很壮实,只要管理得当,今年产量可能又要创新高。”崇州市隆兴镇种粮大户杨福明承包了1000亩农田,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灌溉、绿色防控等综合技术,着力提高产量。据悉,今年推广的小麦新品种亩产已达584.3公斤,“吨粮田”目标进度过半。

这样的“吨粮田”,成都一共规划了30个,覆盖崇州、大邑、邛崃等高产高效重点示范区。自2024年起,成都通过挑选种子,优化农机、技术,总结出一批可供推广的经验,确保土地“多产粮”。

放眼全川,今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省有200万亩“吨粮田”建设目标。四川将根据各地农业种植特点,鼓励成都、德阳、眉山等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整县整片建设。

良田、良机、良种、良法“四良融合”是“吨粮田”建设的核心要素。如何推进“四良融合”?会上提出,接下来要加快推进49个已开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及“一图管田”系统建设;继续加快创新机具的中试熟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要聚焦晚秋和明年小春,持续开展重大品种推广,抓好种源供应调度,加强质量抽检,保障良种供应;集成一批水稻集中育秧、玉米大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形成“一县一策”服务清单,挖掘单产提升潜力。

当前,四川水稻陆续进入扬花灌浆期。会上提出,接下来要奋战100天,全力夺取粮食丰收。四川将开展抓夏管提单产防灾害夺丰收行动,组织1.2万名农技人员、3.4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入户到田,指导农户因苗施策做好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控。同时,各地将充分利用田坎、腾退低质低效经果林等,挖掘晚秋播面潜力。此外,四川将继续推进115个县2000个高产示范区建设,带动全省单产持续提升。

打响品牌

“天府乡村”用标主体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30枚土鸡蛋,只要53.9元!”“山里采的野生艾草,只有一筐!”近日,苍溪县河地镇兴华村党支部书记谢艾军正忙着直播售卖土特产。

在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截至7月,村支书关祖苹已经通过直播卖出了价值900多万元的农产品,平均售价高出本底价格10%。

越来越多的村支书化身带货主播,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三无”乡村闯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去年,四川省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将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其中,“一主播”就是指以直播销售本土特色农文旅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网络流量和带货能力的农村电商主播与团队。

不仅仅是建队伍。促进消费、打响品牌,同样有抓手。目前,四川、浙江两省共同印发《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据介绍,在消费帮扶过程中,“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对于农产品促销起到了直接作用。今年上半年,“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全省累计用标主体达4055家、产品20548个,已带动全省销售规模达95.97亿元,同比增长20%。

放眼下半年,任务艰巨。“今年将力争实现用标主体和产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5%,确保用标主体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四川就提出了‘天府乡村’用标产品带动销售规模稳定在200亿元以上。”

上百亿元的规模,将如何完成?活动,成为关键举措。从9月至年底,四川将联合浙江对口办、浙江驻川工作组,开展2025年度“天府乡村”优质农产品浙江行、“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年货大集等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推介活动,线上促销推广也将同步展开。

焕新颜值

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管理

前几天,在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六角嘴村,村民康华仙指着整齐的家禽饲养区说:“以前鸡鸭到处乱跑弄得路上又脏又臭。现在分区管理,既卫生又方便。”

像六角嘴村焕然一新的乡村,在四川越来越多。随着《“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进入实施的最后一年,部分成效已经显现。截至目前,全省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项目6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管控)率达77%,全省共计20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下半年,四川将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工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管理,加强对人居环境中厕所、污水、垃圾等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保障乡村焕发活力。今年,四川“百千万”工程首批已确定21个先行片区、200个样板村、2000个补短村,拟实施建设项目8484个,总投资达171.75亿元。“接下来,各地要聚焦全年任务,未开工项目要加快开工建设,进度滞后的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乡村“颜值”起来了,“价值”也需同步提升。下一步,四川将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田园美化、庭院净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田园休闲、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打造一批非遗村、艺术村、网红村等。根据规划,今年将新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