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声明:(阅读此文章时,请勿断章取义,建议收藏后完整阅读。)视频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大部分存在,但具体细节、言论表述、背景信息存在严重失实、夸大、混淆或张冠李戴的情况。部分人物或事件是真实的,但被严重扭曲;部分信息则完全错误或无法查证。
刚才刷到一个以“难怪杨某媛如此奇葩,原来武大不止一个奇葩人物”为题的视频。
首先声明:(阅读此文章时,请勿断章取义,建议收藏后完整阅读。)视频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大部分存在,但具体细节、言论表述、背景信息存在严重失实、夸大、混淆或张冠李戴的情况。部分人物或事件是真实的,但被严重扭曲;部分信息则完全错误或无法查证。
图片与文章无关联
1. “莫红线” / 莫洪宪
身份真实性:真实。莫洪宪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刑法学家。
“废除女性犯罪死刑”主张:严重失实/曲解。莫洪宪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学、刑事政策,主张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是中国法学界的主流学术观点之一,也是国际趋势(您提到的104国废除死刑是事实)。但她从未专门提出“只废除女性死刑”这种基于性别区别对待的主张。这种说法违背刑法平等原则,也与她的学术观点不符。公开文献和报道中找不到她发表过此类极端、歧视性言论的证据。将“限制/废除死刑”的学术讨论歪曲为“只废除女性死刑”并扣上“搞对立”的帽子,是极大的误解或故意扭曲。
劳荣枝、余华英案例关联:错误关联。劳荣枝案(2022年终审死刑)和余华英案(2023年终审死刑)的判决发生在莫洪宪教授发表其学术观点多年之后,判决结果清晰表明其学术观点(即使是主张限制死刑)并未影响司法实践对严重暴力犯罪(无论男女)适用死刑。她们不可能是该“不存在的主张”的受益者。
2. 宋更衣” / 宋庚一
身份真实性:真实。宋庚一曾是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公开信息显示她毕业于武汉大学(具体学历层次如硕士需进一步确认,但武大校友身份无误)。
“武汉大学30万数字是历史小说...”言论:部分真实,但对象错误。宋庚一引发争议的言论发生在 2021年12月14日的课堂上,对象是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30万),而非“武汉大学30万数字”。她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数据的严谨性,称“史料记载不足”、“民间个人说的东西可能都不太对”,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众怒。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于 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将其开除。该言论伤害民族感情是事实,但与武汉大学本身无关(是其个人行为),且描述中地点(武汉大学?)、数字对象(武大30万?)均错误。
3. “黄思涵”
身份真实性:真实。黄思涵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曾担任武汉大学辩论队执行教练。
辩论赛言论(70%女性文盲,3000万女婴死亡):严重失实/曲解。黄思涵确实参加了辩论比赛(如2018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新国辩)。但关于“70%女性是文盲”、“每年3000万女婴死亡”的极端数据指控,经查证比赛视频和公开报道,并非她在武大辩论队期间于新国辩等主流赛事上的发言。中国女性文盲率早已大幅下降(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远低于70%)。年死亡女婴3000万的说法更是荒谬,远超中国年出生人口总量(如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这些数字极可能是网络谣言或对他人极端言论的张冠李戴,强加于黄思涵名下。她的辩论观点可能涉及性别议题,但如此离谱的数据并非其公开言论。
4. “王怡”
身份真实性:高度存疑/信息混乱,关键部分无法证实或明显错误。
背景描述(16岁吉大,武大新传硕士):无法查证。公开信息中找不到符合此描述的“王怡”(16岁考入吉大材料系,后考入武大新传硕士)。
“精日”言论(支那,核废水,废核武):无法查证具体来源。网络上有自称“王怡”的精日分子散播类似言论,但无法确认其与描述中的“16岁天才考入吉大武大”为同一人。
“借20万去日本饿死”:关键情节严重失实。描述中“活活饿死在出租屋”的情节,与已知公开报道不符。2022年底至2023年初,日本确实发生多起中国公民在出租屋内死亡的案件(如病死、意外等),但没有一起被警方确认为“活活饿死”,且死因与“精日”、“求投喂无人理”无直接关联。没有权威媒体报道过符合您描述的“王怡”(吉大-武大背景,因精日言论在日饿死)事件。该描述融合了多个网络传言和悲剧事件,拼凑出一个无法证实的故事。
5. “顾某” (顾某)
身份与事件真实性:真实。事件发生于2024年5月。
人物: 顾某是武汉大学2024届德语系本科毕业生,通过甘肃省“选调生”考试被分配到嘉峪关市工作(非其家乡兰州)。
言论: 顾某因对分配地点不满,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发表不当言论,将去嘉峪关工作比喻为“被贩卖的黑奴”、“出卖肉体的妓女”,引发巨大争议。
导师言论:其本科导师(非武大官方)在相关群聊中发表了诸如“嘉峪关能有什么好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去做野妇”等不当言论,进一步激化了舆情。
结果:甘肃省组织部表示选调程序合规,尊重个人选择(意指可放弃)。武大方面未公开处理导师,但该事件对武大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描述中地点(嘉峪关)、事件核心(选调生分配不满及不当言论)属实,时间(2024年5月)准确。
图片来源于网络
6. “杨某员” (指“举报偷拍”事件涉事女生)
事件真实性:真实。核心事件发生于 2024年6月。
人物:涉事女生为武汉大学在读本科生(非“警员”,网传其姓名为化名或误传)。
事件核心:
诬告指控:该女生怀疑同校男生张某在图书馆偷拍她,男生自证清白(手机相册无偷拍照片)后,女生仍在网络平台(小红书)发文指控,引发网暴。核心争议在于其在未确认事实的情况下公开指控。
论文造假指控:有网友质疑该女生本科期间(在河南另一所高校)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武汉大学表示将按程序调查。此指控独立于诬告事件,需等待调查结果。
学校态度争议:武汉大学在事件初期被批评回应不够及时、不够有力(如未第一时间公布对涉事学生的处理),引发公众不满。学校后续表示会依法依规处理。描述中事件的基本轮廓(诬告疑云、论文质疑、学校处理态度争议)存在,时间(2024年6月)准确,但“杨某员”的称呼不准确(非其身份)。
总结:
真实存在且有公开事件支撑的人物/事件:宋庚一(言论对象和地点描述错误)、顾某(选调生事件)、杨某员(实为涉事女生,诬告和论文质疑事件)。时间节点需以修正后为准(宋:2021.12;顾:2024.5;杨:2024.6)。
人物真实,但核心指控严重失实/曲解:莫洪宪(从未主张“只废女性死刑”)、黄思涵(极端数据言论非其公开言论)。
人物身份及核心情节高度存疑或无法证实:“王怡”(吉大-武大背景+精日+饿死日本的情节拼凑,无可靠信源)。
武汉大学的关联:除宋庚一仅为校友(事发时非武大员工)、王怡身份存疑外,莫洪宪、黄思涵、顾某、涉事女生均为武大师生或毕业生。武大近年因个别师生校友的争议言行频受舆论关注是事实。
视频的描述问题:存在大量姓名错误(莫红线/毛洪宪?宋更衣?)、时间混淆、事件嫁接(如把南京大屠杀30万说成武大30万)、数据捏造(70%文盲,3000万女婴死)、情节夸张失实(饿死)、标签化(屎里长脑子)等问题。武大领导“敲门”属网络调侃,无事实依据。
最终强调:武汉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校,师生校友群体庞大。个别成员的争议言行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绝大多数武大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着积极贡献。学校对负面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效果,是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
来源:月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