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年前,在电影《僵尸世界大战》里,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找到了一种对抗僵尸的方法——让正常人先感染病毒,看上去病恹恹,僵尸便会自动感受到疾病威胁,从而避开染病人群。
责编丨汪 航
12年前,在电影《僵尸世界大战》里,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找到了一种对抗僵尸的方法——让正常人先感染病毒,看上去病恹恹,僵尸便会自动感受到疾病威胁,从而避开染病人群。
这或许并不只是电影里虚构的科学幻想。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当人看到身边出现病患,大脑会自动感受到威胁,规避并迅速调动免疫系统,好像随时就要被病原体所感染。
这项研究于7月28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学者指出,生物体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预测威胁的来临,并迅速激活相应的“战斗或逃跑”系统。他们想知道,这样的系统是否同样有助于规避疾病。
为此,研究人员招募了248名健康参与者,并给他们佩戴上VR眼镜。
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参与者分别看到三组人脸逐渐靠近,并最终“触摸”他们,分别是看上去身患疾病的人、面目狰狞的人和“普通人”。研究人员要求,一旦虚拟人物“触摸”参与者时,他们要迅速按下“停止”按钮。
测试结果显示,相比其他两组面孔,当面对重疾面孔时,参与者对面部被触碰后的反应更加迅速,这表明他们的身体已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尽管这只是虚拟人物。
脑电图测试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大脑扫描同样发现,随着重疾虚拟形象的逼近,大脑中与个人活动空间相关的网络会被迅速激活,紧接着,大脑突显网络的活动激增——该网络主要负责对威胁事件做出反馈。
大脑负责监测人体附近空间的区域,在受到感染威胁时激活免疫细胞。
而这一系列大脑活动的变化触发了先天性淋巴细胞(ILCs)数量激增,这些细胞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血液测试显示,与另外两组虚拟形象相比,面对“重疾面孔”时,参与者ILCs的激活速度和数量也更高。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进一步量化机体预测病原体威胁的能力,研究人员还招募了一些接种流感疫苗的参与者,疫苗接种本身会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同时他们并未佩戴VR眼镜。
结果显示,“虚拟疾病威胁组”和“真实感染(疫苗接种)组”诱导的 ILCs频率和活化指数相当,“这就好比生活中的烟雾探测器,人体面对周围环境中的‘疾病线索’也极其敏感。”研究人员表示。
“这项虚拟现实研究非常有趣。”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家Isaac Chiu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了人体复杂系统间的团队合作,“它们相互协调反应,并建立针对病原体等潜在危险的保护机制。”
但该研究同样存在着局限性,除了结果普遍性有待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进一步验证,此次试验只测试了两种免疫细胞——ILCs和自然杀伤细胞,但后者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变化。
进一步的探索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表示,人体的“病原体威胁保护机制”有望在未来改进疫苗的研发,比如接种者可以提前观看VR视频,这或许能进一步增强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疫苗的效力。
家庭场景中同样具有高可及性的实用价值。“比如你不幸患上流感,正在使用感冒药,你或许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视频,调节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加速康复。”研究人员表示。
参考资料:
1、Neural anticipation of virtual infection triggers an immune response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