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里装着各类效率软件,日程表一格不空,连下午三点喝水都被设置成了提醒事项。读书要读有用的,社交要交能帮得上忙的人,连散步都要听播客增长见识。
前几年,我对“时间管理”几乎到了执念的程度。
手机里装着各类效率软件,日程表一格不空,连下午三点喝水都被设置成了提醒事项。读书要读有用的,社交要交能帮得上忙的人,连散步都要听播客增长见识。
那时候,我以为“被充分利用”的每一分钟,才算不白活。
但现在的我,坐在阳台上,一壶茶、一束光,一本随手翻开的旧杂志,看着窗外的风晃动树叶,竟然觉得——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安静,又这么好。
有一天中午,我花了一个小时煮了一锅排骨汤,只为自己。
没有饭局,没有拍照发圈,也没人点赞。
但我发现,那顿饭吃得格外香。厨房飘出的香味,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让我久违地感受到“活着”这件事,是具体的、温热的、不需要证明的。
以前,我总害怕“浪费时间”,现在才明白:真正浪费的,其实是对“效率”的盲从,把每一刻都塞得满满当当,却从没认真体会过它的意义。
我没有放弃成长,也没有躺平,而是换了一种不那么拧巴的方式生活。
比如,不再强迫自己看完所有热门书单,而是翻回十年前喜欢的一本旧小说;不再看完所有育儿鸡汤,而是陪孩子慢慢拼一下午拼图;不再赶着发朋友圈,而是好好吃顿饭、洗个碗、晒晒太阳。
在这些看似“没意义”的事里,我的心慢慢松了下来,生活也不再是任务清单,而是有滋有味的日常。
以前,我太想被肯定、被需要、被看见,活得紧张又累。
现在,我学会了尊重自己的节奏。哪怕只是下午坐着发呆,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
有人说,中年女人最怕被“无用化”。但我想说:真正的无用,是一直活在别人眼里的焦虑中。
当我学会浪费时间,才真正拥有了时间。
如果你也曾焦虑“这事有用吗”、“做这个值得吗”,不妨停一停。
试着去做一些“没用”的事:喝茶、晒太阳、看云发呆、给阳台的植物浇水,哪怕只是躺一会儿,不想事。
你会发现,生活真正的滋味,就藏在这些“无用”的片刻里。
当我们不再追着“意义”跑,生活反而自带光。
来源:说书闻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