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会客厅》:传承创新,做强安徽中医药产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1:07 1

摘要:近日,由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传媒联袂推出的财经访谈栏目《徽商会客厅》,专访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孔振,深入解读安徽中医药产业在传承中创新的发展逻辑。

如何借政策之力,推动安徽中医药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近日,由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传媒联袂推出的财经访谈栏目《徽商会客厅》,专访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孔振,深入解读安徽中医药产业在传承中创新的发展逻辑。

访谈嘉宾走进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01 “医”与“药”的双重考量

在孔振看来,中医药产业是一个串联起“药材—药品—医疗—消费”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从道地药材到产品研发再到诊疗服务,中医药产业链涵盖了各个环节,因此打造全产业链显得更为任重道远。

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孔振(右)接受《徽商》全媒体记者专访

“药材好,药才好”,在产业前端要确保中药材的道地性,这是先决条件。因此,孔振在经过长期调研后,围绕道地药材的追溯体系形成了《关于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认为,要想实现对中药品质的提升,就要搭建好标准化种植体系,为药品一致性、可控性打好基础。

药材种出来,还要经过中药加工、药物研发以及中成药生产多个环节。而在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

经典名方是目前仍广泛应用、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具有“临床有疗效、市场有需求、产业有前景”的特点。但在孔振看来,古人流传下来的处方只记载了药物功效,而现代中医药的研究要到分子层面,找到新的化合物、新的靶点、新的通路和新的适应症,才能够真正以市场为导向,激发中药创新研发活力,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有没有效果是关键,此外还要判断药物如何应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症状,起效过程是怎样的。”孔振认为,传统中医药讲究“望、闻、问、切”,辨证开方,对症下药,而现代中医药依托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更加完善了医疗服务模式。

以康春堂为例,孔振介绍称,当前,康春堂围绕共享诊疗、共享药房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通过与医疗机构HIS系统(处方管理系统)对接,在线获取电子处方,通过“系统+人工”的方式,进行严谨的处方审核后,利用专业机器进行自动化煎煮生产,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药服务。

02

守正创新 擦亮安徽中医药名片

一段时间以来,“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养生消费的热门选择,“中医药+”成为流量密码。传统中药材融入现代饮食,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在一年的养生旺季中,中药茶饮也成了消费者养生首选。采访中,孔振透露,面对新的消费热潮,康春堂也在积极开发此类产品,推向市场。

在孔振看来,这是康春堂的最新尝试,也是“中医药+”为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的新路径。

而康春堂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在产品研发上,康春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聚焦新产品研发、落地、转化;在数字化应用上,智能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不断涌现,中医药信息化质量追溯体系日益完善,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在名医队伍建设上,企业与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等深化合作,与此同时,特邀名中医、名专家参与问诊,通过搭建智慧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诊疗服务。

“尽管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好,但在面向市场时,诸多消费者仍然会存在认为中医药起效缓慢、缺乏科学依据的认知误区。”孔振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发掘及阐释还不够系统深入,导致有些人对中医药存在误解和偏见。这凸显了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挑战,也呼唤着更具穿透力的传承路径。

《徽商会客厅》栏目组与访谈嘉宾进行交流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孔振提到将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中医药文化普及等活动,传播中医药发展理念,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可触、可品的沉浸式体验。

秉持长期主义的孔振,着眼长远,全力推动企业稳健前行,而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更加专业、精准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既做民营企业锦上添花的朋友、更做雪中送炭的伙伴,近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按下“提速键”。孔振期待,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托举企业在产业升级浪潮中不断突围,是企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的有力助推者!

来源:连接徽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