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外卖大战已经先后两次被监管部门约谈。原因之一是,实体商家受到的影响弊大于利。嘉禾一品总经理曾在社媒上发出“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今年外卖日订单破两亿,比去年增长了1倍,是靠巨额补贴硬生生从堂食抢到外卖去的。
外卖“0元购”结束了。
外卖的下半场竞争,拼什么?供应链。
8月1日,美团、淘宝、京东先后发文,一致强调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并坚决抵制恶性竞争。
这场外卖大战已经先后两次被监管部门约谈。原因之一是,实体商家受到的影响弊大于利。嘉禾一品总经理曾在社媒上发出“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今年外卖日订单破两亿,比去年增长了1倍,是靠巨额补贴硬生生从堂食抢到外卖去的。
补贴只是把购买力从堂食转移到了外卖上,实体商家赔本赚吆喝。但是外卖代表的是高频的流量,没有哪家公司会轻言放弃。当市场回归理性,接下来巨头要怎么在成熟的外卖行业找到新增量?
此前,刘强东曾公开表示,“京东外卖很快会出现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七鲜小厨诞生了,目前首店也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日均订单量超过1000单,三日复购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20%。对一家新店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业绩了。
供应链差异化,效率和用户体验都优于传统外卖模式,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用户是否愿意为京东下场“餐饮供应链”买单,用户认账,有更高复购率,那么这个模式就可持续。如果用户不认账,这个模式就走不通。
京东对这项业务寄予厚望,七鲜小厨计划3年内扩张1万家门店。七鲜小厨能挑起京东外卖的大梁吗?
取代幽灵外卖,合营厨房带动实体扩张
当平台亲自下场做外卖,引发了不少实体商家的担心。事实上,七鲜小厨首店上线一周已经带动商圈带动商圈订单增长12%。后台收到了6.6万份的餐品报名,其中包括个体厨师,以及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连锁品牌。
七鲜小厨为什么能圈粉大品牌?换个方式做外卖,为什么这些品牌态度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七鲜小厨的“无堂食”门店。
之前提到无堂食,首先就会想到行业里的幽灵外卖,也是消费者关心的一个核心痛点。幽灵外卖用更低的价格,抢走了合规经营商家的生意。七鲜小厨想要用一种供应链创新的模式,保证食品安全和性价比,抢夺这部分市场。
实体商家看中的是七鲜小厨带来的增量,相当于无形当中增加了销售点。
七鲜小厨的选址主要在幽灵外卖订单占比比较高的地段。相当于商家把一两道菜打包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放到七鲜小厨的门店去卖。门店支持外卖和自提,线下装修采用透明玻璃,卫生环境、炒制过程都能看得到,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要知道今年餐饮店的生意不好做。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 0.9%;特别是大商家更难了,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2亿元(年总营收>=200万元,年末从业人员>=40人),同比下降0.4%。
餐饮行业整体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不少商家缩减门店,或者把门店搬到租金便宜的位置。
这些餐饮商家想要的是门店扩张,最好是轻量化运营。特别是现在餐饮发展了这么多年,不少核心的点位已经被占了。连锁餐饮已经有自己的大店,但是现在的门店模型难下沉到社区、住宅等区域里面。
同时商家能通过合作分成,七鲜小厨定位“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主要模式是“菜品合伙人”提供配方并参与研发,京东负责食材采购、门店运营、品控和履约。此前京东发布了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分成保底100万元。
关键是七鲜小厨的定价不会抢夺商家的正餐市场。补贴后的定价在10元到20元之间,并不是正餐市场30元到50元的区间。
对很多个体厨师、中小商家来说,配方被采纳相当于自己获得了京东的信誉背书。在上万份配方中脱颖而出,至少证明自己的菜品口味,也可以打出自己的知名度。
一些夫妻店没有办法连锁化的原因,本质是因为成本难优化。租金、人工、食材,像三座大山压在餐饮老板的头上。对他们来说,自己的销售范围只能局限在附近几公里的范围内。开连锁店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参加招募计划,可以直接获得分成,不用承担扩张的风险。
可以看出,京东想要把餐饮变成标准化的商品。七鲜小厨3年内将开出1万家店,核心也是为了后端的供应链。这个被称为“过去十五年餐饮外卖市场最大的供应链创新”的项目,究竟打算怎么做?
万店野心,中式肯德基
要取代“幽灵外卖”,除了干净卫生,还要做到相似的价格。这一点,七鲜小厨想通过供应链的创新完成。
七鲜小厨可能会成为中式肯德基。肯德基把西式快餐做到了标准化,店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快速出餐。万店规模下,背后的供应链可以提供稳定的货源保障品质,价格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但是中式快餐缺少一个同样的品牌。
所以无数连锁品牌都想要开万店来实现供应链成本下降,品牌效益提升。但中餐比西餐更难标准化,单一的餐饮品牌很难完成这项任务。
目前国内突破万店规模的更多是茶饮、咖啡。相反是隐藏在无数角落里的幽灵外卖占据了这个生态位。
核心还是为了标准化、规模化的模式降低成本,维持现在“省”的优势,用新鲜现炒的“好”继续发力,取代幽灵外卖的生态位。同样价格下,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干净卫生的外卖。
幽灵外卖靠的是节省原材料、不够合规。食材不新鲜,隔夜临期情况很难被监管。可能会存在好几家门店挂在同一个营业执照下的情况。炒饭、烧烤、炒饭是重灾区。
万店就意味着后续库存管理更精准。传统门店食材损耗率在15%左右,但是集中采购和统一加工配送的模式,损耗率可以降到5%。之前不少品牌都想建立自己的中央厨房,但是也存在门店规模不够大,跑不通的情况。
据了解,嘉和一品曾经也为了规模化,耗资1.5亿建设中央厨房,但是最终还是把这项资产卖出去了。这间中央厨房的产能可以支持三五百家门店,后续品牌只有一百家门店。
七鲜小厨在供应链上的探索,向前一步参与到了食材供应链的环节,向深一步以合伙的方式开店运营。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模式,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是京东出资,餐饮商家只需要负责菜品研发和食材供应链的协同。
目前肉类和净菜都是工厂洗好切好、经过严格的出厂检测、密封包装好后,由冷链运输到七鲜小厨门店。省去了洗切配的动作,开袋现炒。明厨亮灶及24小时直播监控,确保透明化。调味品来自中粮、中盐和益海嘉里等品牌。
如果七鲜小厨能开到1万家门店,至少京东的供应链就能发挥优势。成本可以维持目前的模式。万店规模并不简单。
苦差事做增量场
京东是一家靠电商起家的公司,今年突然高调进入外卖市场,并拿出了绝不是“玩玩”而已的认真架势。
今年Q2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合计在外卖市场补贴了250亿元。之前的几轮外卖大战都证明了短期的补贴很难留下忠实的客户。补贴减少,订单减少。烧钱就像一个无底洞。京东做外卖市场,要准备一张新牌。毕竟补贴只是在抢存量,京东想要的稳定的增量。
七鲜小厨就是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标志着行业正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无堂食的门店+差异化的选址+供应链创新的模式,取代幽灵外卖的生态位。
如果能跑通万店模式,不仅能在外卖市场更进一步,促进行业正向循环,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还有望为电商主站提供稳定的流量。
七鲜小厨的出现或许倒逼了餐饮商家建立差异化优势。首先是服务,七鲜小厨走的是效率路线,线下餐饮还可以走服务路线,会比前者多了一些人情味。其次也可以是菜品的创新,七鲜小厨目前的品类都比较中规中矩,商家可以研制自己独家秘制,多研发。
中国餐饮业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到“供应链驱动”转移。它的威胁并非击垮夫妻小店,而是以规模化效率揭穿“低价低质”的行业谎言,逼迫传统玩家在食品安全与体验上升级。
京东下场干“七鲜小厨”就是拼供应链拼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品质的外卖,而不只是拼价格拼无底线内卷。这才是外卖平台竞争下半场该努力的方向!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