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关东香酥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0:00 1

摘要:光绪 34 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席卷河北,旱魃肆虐,大地干裂;洪水泛滥,冲毁无数家园;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

享誉关东的“饼王”李连贵当初他并不出名。

多亏了四洮铁路督办,东边道镇守使马龙潭的慧眼识真人,才使他李连贵的大饼出名了,熏肉出名了。

李连贵,字广忠,于公元 1887 年 6 月 12 日,诞生在河北省滦县那个宁静的小柳庄。

光绪 34 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席卷河北,旱魃肆虐,大地干裂;洪水泛滥,冲毁无数家园;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

这旱、水、蝗三重灾害交相侵袭,将河北大地搅得天翻地覆,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生存下去,李连贵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他带着四个尚在年幼的弟弟,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柳庄,踏上了沿着京奉铁路前往关东的漫漫求生之路。

一路颠沛流离后,他们在梨树县的偏脸子城停下了脚步,暂且安顿下来。生活的重担压在李连贵稚嫩的肩头,为了维持生计,他开了一家烧饼铺。

李连贵天生心灵手巧,对烧饼的烹制技艺极为上心,每日沉浸在钻研之中。凭借着这份执着与专注,没过多久,他便成功烙出了糖酥、焦盐以及芝麻小烧饼。

这些烧饼各具特色,糖酥烧饼甜香酥脆,焦盐烧饼咸香可口,芝麻小烧饼更是芝麻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尽管李连贵的烧饼手艺精湛,可店铺的名声始终未能传开,收入也仅仅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看着微薄的收入,李连贵陷入了沉思。

经过一番考量,他决定做出改变,将烧饼炉改成了大吊炉,并且转变经营方向,开始专门售卖饼和熏肉。

从那以后,李连贵全身心投入到饼和熏肉的制作中。

他所烙制的大饼,外皮酥脆得恰到好处,轻轻一咬,便能听到“咔嚓”一声,浓郁的香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而那精心熏制的猪肉,肉质鲜嫩,入口即化,每一口都散发着独特的香味。

可即便如此,店铺的生意依旧不温不火,名气也始终局限在小小的偏脸子城。

命运似乎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转机。

民国十年春天的一个普通日子,梨树县县长神色匆匆,赶忙差遣公差,一路小跑着奔向李连贵的大饼铺。

公差气喘吁吁地冲进铺子,急切地对李连贵说道:“李师傅,赶紧的!马上烙好几张大饼,再准备几碟最好的熏肉,装进食盒,立刻送往县衙门!”

李连贵深知此事耽搁不得,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当即转身奔向炉灶,迅速生火烙饼。

在炉灶前,李连贵全神贯注,双手不停地忙碌着。

只见他熟练地揉面、擀面、撒料、烘烤,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每一个环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一会儿,几张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大饼便新鲜出炉了。

与此同时,几碟早已熏制好的鲜嫩熏肉也被精心挑选出来,一同装入食盒。

晌午时分,一切准备妥当,食盒被稳稳地送进了县衙。

此时,县衙后宅那宁静的小跨院里,一场宴请正在进行。

县长孙品一正在这里设宴款待前来梨树县视察公务的东边道镇守使兼四洮铁路督办马龙潭。

宴席上,摆满了当地精心烹制的各类上等菜肴,色香味俱全,令人目不暇接。

马龙潭坐在席间,面对满桌的佳肴,起初还饶有兴致地品尝着。

然而,几道菜过后,他渐渐有些吃腻了这些千篇一律的酒菜,正打算草草地结束用餐,然后退席。

就在这时,只听侍卫高声喊道:“大饼熏肉到了!”

“上饭上饭!”县长孙品一连忙招手示意。

侍卫赶忙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打开食盒。

刹那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马龙潭不禁眼前一亮。

只见侍卫先从盒内取出两碟色泽红亮、鲜嫩诱人的熏肉,那熏肉的色泽犹如玛瑙般诱人,纹理清晰可见,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接着,侍卫又从下层捧出几碟大饼。

马龙潭顺手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张烙饼,目光瞬间被这张大饼吸引。

这大饼色泽金黄如秋日的暖阳,散发着一种无法抵挡的诱人香气。

马龙潭好奇地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大饼,轻轻撕下一层,对着光亮一照,只见那饼层薄得如同蝉翼,几乎透明,在光线下微微颤动,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他忍不住将这薄如纸的饼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起来。

瞬间,一股奇异而浓郁的香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那独特的风味仿佛是大自然与美食技艺的完美融合,让他陶醉其中。

马龙潭几口便将一张烙饼吃完,完全顾不得平日里的斯文形象,兴奋地连连拍手称赞:“美食啊,这绝对是上乘的佳品!世间竟有如此美味,当真是难得!”

兴致正浓的马龙潭,索性拿起大片的熏肉,熟练地卷入饼内,然后一口咬下。

刹那间,熏肉的醇厚香味与大饼的酥脆口感完美结合,在口中碰撞出一场美味的盛宴,只觉口感香酥无比,令人欲罢不能。

他接连吃了两张,仍觉意犹未尽,随后突然转头问县长:“孙县长,这梨树县看似平凡,没想到竟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不知这美味绝伦的大饼,究竟是出自哪位师傅之手?”

孙县长微笑着回答道:“是街上一家烧饼铺的师傅,名叫李连贵。”

马龙潭听闻,心中越发惊奇,不禁感慨道:“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梨树县这般偏远之地,居然隐匿着如此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今日品尝的这大饼,配方独特,制作工艺更是精湛!我马龙潭为官数十载,走南闯北,虽说不敢夸口吃遍了大江南北的所有美食,但也称得上是个对美食颇有研究的地道行家。像这样别具一格的大饼,我确实还是头一回品尝,实在是难能可贵至极!”

马龙潭一边说着,一边咂咂嘴,似乎那美味依旧在口中回味无穷。他微微皱眉,略作沉思后说道:“孙县长,我对这位大饼师傅实在是充满了好奇,很想见见他,不知是否方便?”

孙县长爽快地应道:“这有何难?将军既有此意,我这就安排人去请!”说罢,当即吩咐手下人前往李连贵的铺子。

没过多久,李连贵便来到了客房。他步伐沉稳,神态从容,见到马龙潭后,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谦逊有礼的举止给马龙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龙潭看着眼前不过二十几岁的李连贵,只见他模样憨厚老实,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聪慧的精明劲儿,心中顿时好感倍增。

于是,马龙潭决定考考他,开口问道:“小师傅,你这烙大饼的手艺堪称一绝,我还听闻你在面案功夫上也颇有造诣,想必对面案上的各种技艺都了如指掌吧?据我所知,世界面食的精髓在中国,而中国面食当以山西为最。你会做山西的特色面食吗?”

李连贵微微一笑,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不紧不慢地说道:“马将军过奖了!广忠虽不敢狂妄地自称面案高手,但对于山西面食,确实也略知一二。

山西面食文化源远流长,花样更是繁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抻面、拉面和刀削面。

山西面食自古就有‘一面百样’的美誉,无论是炸、炒、蒸、煮、烤还是烙,每一种烹饪方式都能制作出令人叫绝的美味面食。

不瞒马将军,除了山西那些经典的面食,我还能制作辽宁春香饼、广东菊花糕、江苏油春饼、云南雪花酥、河南玫瑰团圆糕、北京檀香饼以及湖南菜馅椒盐饼!不知马将军对哪种比较感兴趣?”

马龙潭听着李连贵的回答,心中暗自惊叹。

他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师傅,不仅烙饼手艺超凡出众,对面食技艺的了解竟如此广泛,而且头脑灵活,应答如流,绝非寻常之辈可比。

他的好奇心越发浓厚,迫不及待地想见识一下李连贵的真本事,说道:“小师傅,听你所言,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很想尝尝你最拿手的面食。”

李连贵毫不犹豫地回应道:“马将军,我最拿手的是桃花面。在我看来,衡量一位面案师傅技艺高低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用最普通的面粉制作出上乘的美味面食。

我有十足的信心,能将玉米面抻成如丝线般纤细均匀的面条,保证每一根面条都粗细一致,而且坚韧不断,这样制作出来的桃花面,绝对能成为盛宴上备受瞩目的美味佳肴!”

话音刚落,李连贵便当场展示起他的精湛技艺。

他熟练地拿起玉米面,开始揉面、抻面。只见他双手上下翻飞,那玉米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逐渐变成了一根根纤细如丝的面条。

每一根面条都均匀细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仿佛是用金丝银线编织而成。

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桃花面便呈现在马龙潭面前。那细腻的面条,搭配上精心调制的汤汁和配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看了便垂涎三尺。

马龙潭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瞬间,那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让他连连称奇:“妙啊,妙极了!这手艺,当真了不起!”

品尝完桃花面后,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饮食之道上。

马龙潭感慨地说道:“李师傅,你这熏肉大饼独具特色,拥有李氏独家风味,如此绝妙的美食,为何不让它走出这小小的梨树县,扬名于更广阔的天地呢?依我之见,梨树县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传播。

不如把铺子开到四平街和奉天这些繁华热闹的地方去。凭借你这高超的手艺和独特的风味,我敢断言,这关东风味美食,日后必定会在神州大地声名远播,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面食!”

说罢,马龙潭站起身来,走到桌前,慷慨地取出五百大洋,轻轻放在桌上,说道:“李师傅,这算是我对你的一点支持,希望你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连贵接过这沉甸甸的五百大洋,心中满是感动与感激。他深知这不仅是一笔资金,更是马龙潭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李连贵没有辜负马龙潭的殷切厚望。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让老三广恩留在梨树,继续维持旧铺的生意,以保证这份手艺在梨树的传承。

而自己则带着老四广居、老五广德,满怀信心地前往四平道东,挂出了“李连贵大饼”的招牌。崭新的店铺,承载着李连贵的梦想与希望,在繁华的街道上崭露头角。

次年,李连贵又精心安排老二广志的儿子李尧,在奉天中街的广生堂胡同挂出了“李连贵熏肉大饼”的招牌。这一举动,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奉天城激起了层层涟漪。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连贵熏肉大饼”的名声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关东地区传播开来。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过往的商旅,都被这独特的美味所吸引。

每到一处,人们都对李连贵的手艺赞不绝口,李氏风味大饼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在关东大地留下了一段令人传颂的美食传奇。

来源:樱花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