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时代,共情才是企业的“流量密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6:34 1

摘要:情绪价值已渗透到悦己消费、疗愈体验等多领域,企业争相布局这片“心灵蓝海”。据《工人日报》援引报告显示,2013年起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2%,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破2万亿元,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情绪价值已渗透到悦己消费、疗愈体验等多领域,企业争相布局这片“心灵蓝海”。据《工人日报》援引报告显示,2013年起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2%,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破2万亿元,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多直接:为盲盒拆箱那刻的小惊喜掏钱,在茶馆的安静角落放空发呆,捏着软乎乎的解压玩具就觉得治愈。这哪是单纯买东西,明明是一场“情绪大采购”。情绪消费的风这么大,企业拼的早就不只是“谁更便宜”了。真正的杀手锏啊,是能不能“get”到大家的心情、懂大家的小情绪。抓准了这点的品牌,才能在这片万亿市场里站稳脚步。

造型各异的毕奇娃娃。图源小红书用户@种花种果小天才

共情不是刻意讨好,而是精准捕捉消费者的情绪痛点。快节奏生活里,职场焦虑、生活迷茫等成了当代人的常态,大家都需要情感出口。泡泡玛特的走红正源于此,Molly、PUCKY等IP形象,精准击中年轻人对陪伴与认同的需求,早已从玩具变成情绪寄托。这种将产品与情感绑定的能力,让品牌从“卖商品”升级为“传情感”,也因此圈粉无数。

共情的落地需要具象载体,既藏在产品巧思里,更融在场景温度中。重庆光环花园城的“生命之树”用绿意消解压抑,“窗口有笑脸”咖啡店以暖心服务治愈疲惫,这些案例都说明共情是融入消费全程的体验设计。企业需跳出“功能至上”思维,从消费者视角构建场景,便利店的暖灯、外卖的便签、品牌的鼓励,都能成为共鸣触点,让消费从“被动需求”变“主动奔赴”。

互联网时代,共情需靠双向互动的情感桥梁落地。社交媒体上,“共鸣内容”比硬广更有穿透力——网红分享香薰温馨、消费者晒潮玩快乐,都帮品牌完成了真实的“二次传播”。这种共情口碑比广告更高效,因源于真实体验而易引发共鸣。卡游就是例子,它用卡牌赛事搭建社群,让收藏者获得归属感,精准抓牢了情绪消费的社交属性。

要注意的是,共情不是短期的流量套路,而是长期的品牌修行。不少企业跟风做“治愈系”产品,只重噱头却轻品质与情感内核,最终昙花一现。真正的共情,需要企业读懂消费者,从产品设计、服务细节到品牌传递,构建完整的情感服务体系。故宫文创便是典范,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让消费者收获文化自信,这份深层共鸣正是共情转化为竞争力的关键。

说到底,情绪经济是消费终于回归“关心人”的本质——日子过好了,自然就想找点能让心里舒服的东西。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比拼的赛道早变了:不再是“谁的产品更能打”,而是“谁更懂人心”。能接住大家的情绪、递上一份温暖的品牌,肯定能在这场“心灵买卖”里攒下好口碑,站稳脚跟。毕竟啊,最戳人的生意经,从来都只有三个字:我懂你。(杨贤云)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