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川字号”劳务品牌代表团精彩亮相,通过成果展示、项目签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四川深化劳务协作、以品牌促就业的扎实成效。
2025年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川字号”劳务品牌代表团精彩亮相,通过成果展示、项目签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四川深化劳务协作、以品牌促就业的扎实成效。
图片来源:苏鹤 摄
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拓宽“三州”群众就业增收致富路发展大会上,两项关键签约凸显四川劳务协作的精准布局:
阿坝州人社局与浙江温州市人社局签署劳务协作协议,为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有序转移搭建稳定通道,助力脱贫地区群众稳定就业。
宁南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签署劳务品牌合作协议,强化科技赋能,为“宁南茧哥丝妹”品牌注入新动力。该品牌已累计带动10.2万人栽桑养蚕、2.5万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达3万元。
“川字号”劳务品牌亮相国家馆主题展区,精准服务四川重点产业链遂宁市“川中锂工” 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锂电主题展区代表,已累计培养技能人才520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年输送技术工人2000余人,占当地锂电产业新增用工的70%,从业人员月薪平均达6800元。
图片来源:苏鹤 摄
自贡市“龙乡品厨” 布展人社部美食展区,吸引无数参展人员驻足。品牌依托盐帮菜体系,推动全市餐饮从业人员超10万人,2024年餐饮零售额达184.5亿元,品牌影响力覆盖全国并走向世界。
乐山市“桥乡晶工”作为新兴劳务品牌,在全国劳务品牌对接交流活动中,向大会推荐中国绿色硅谷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取得的创新成就。“桥乡晶工”累计培训人才2.5万人次,直接吸纳就业1.2万余人,带动就业超10万人,助力五通桥光伏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区域最大产能基地。
内江市“甜字号”劳务品牌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该市已累计培育特色劳务品牌11个,开展精准技能培训近10万人次,带动超140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创造产值达400亿元。
四川主体展馆“川字号”劳务品牌精彩纷呈,稳稳托起2600万农民工就业增收致富梦阿坝州“高原玫艺师” 通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带动3700余户农户增收,创建标准化车间提供200余个稳定岗位,有效促进藏族群众就地就业。
图片来源:苏鹤 摄
凉山州“宁南茧哥丝妹” 推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1亿元,联合高校培训3.8万人次,推动千余人持证上岗,其6A级高端生丝占据国内50%市场份额,出口LV、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
成都市“龙泉车工”投入超2亿元建设培训体系,培养技能人才27万余人,带动产业链超10万人次就业。成都创新“共享人才”模式,实现人才在同一产业链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企业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达州市“巴蜀藤艺师”深耕非遗传承与活化,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企业园区为依托,以展销门店为窗口,致力“产教研”融合发展。品牌累计培育技师1600余人,藤编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带动“家门口”就业10万余人。
内江市“威远无花果工匠”立足县内无花果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优势,培养种植加工户超5万户,带动全国超30万人次参与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威远县成为国内无花果集中成片种植面积最大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5.2万亩、约占全国15.7%。
广安市“武胜麻哥”依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武胜麻哥面”,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培育产业工人3.5万余人次,孵化产业品牌20余个,全国门店突破3000家,带动就业近10万人,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累计培育区域特色劳务品牌358个,其中省级特色品牌60个。2024年全省劳务收入达7340亿元,2025年1—10月已实现劳务收入6395亿元。未来,四川将持续深化省际劳务协作,推动劳务品牌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为全国“稳就业、促共富”贡献四川经验。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