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新韵,中国民协领导专家盛赞大余湾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双丰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6:57 1

摘要:石墙黛瓦间,金黄玉米、火红辣椒缀满檐廊,六百余年的传统村落晒秋盛景美如画卷;乡村场院中,皮影戏、斗鸡和湖北大鼓等民俗演艺精彩纷呈;石屋街巷里,婚俗文化、黄陂工匠和家风文化等微博物馆鳞次栉比;武汉船雕、黄陂泥塑和木兰传说等非遗传承人在古村非遗市集展技献艺,引来游

石墙黛瓦间,金黄玉米、火红辣椒缀满檐廊,六百余年的传统村落晒秋盛景美如画卷;乡村场院中,皮影戏、斗鸡和湖北大鼓等民俗演艺精彩纷呈;石屋街巷里,婚俗文化、黄陂工匠和家风文化等微博物馆鳞次栉比;武汉船雕、黄陂泥塑和木兰传说等非遗传承人在古村非遗市集展技献艺,引来游客阵阵喝彩......2025年11月16日下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带领全国民间文艺领域专家一行,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开展专题调研。

漫步在青石板路,调研专家组一行立刻被眼前“活态”的博物馆聚落所吸引。昔日沉默的古村,经过保护性修缮和活化利用,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古建筑不再是静态的展陈,而是化身为一个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微博物馆,形成了“露天博物馆聚落”。

在70年代生活馆,老式收音机、搪瓷缸瞬间将人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在家风馆内,余氏家族“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家训箴言与历代先贤的嘉言懿行相映生辉,让优良家风浸润人心;古村博物馆通过规划、老照片和文献知识,系统展示了大余湾600余年的家族变迁、村落肌理、建筑特色与厚重民间文化;中医药文化馆陈列着各类中草药标本,游客可在互动体验中感知中医的博大精深;村规民约馆展示了古代乡村治理的独特智慧;工匠文化馆汇集了地方能工巧匠的工艺和器具,彰显了“无陂不成镇”的人文精神;长达百米的农耕文化长廊,以实物形式,生动再现了从春耕到秋收的传统农事场景。

据大余湾古村落项目负责人卢千介绍,大余湾在古建修缮中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旧”的原则,所有改造都旨在提升其文化展示和文物安全功能,重点保护其历史风貌。将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古民居转化为主题博物馆,既是对建筑本体的最佳保护,也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成为一部部“可触摸的历史教科书”。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对此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大余湾将静态的古建保护与动态的文化展示相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新空间,这是民间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为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古老的农耕文明,在这里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在大余湾,土地是根脉,农耕文化是底色。近年来,大余湾创新性地将传统农事活动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IP。每年春季,这里都会盛大举办插秧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活动不仅复原了传统的开秧门、喝插秧酒等仪式,还设置了插秧比赛、稻田摸鱼等趣味体验,让都市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在泥泞与欢笑中亲身感受“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与喜悦,理解农耕文化的价值。

而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已成为大余湾金色名片的“晒秋”景观。深秋时节,村民们将收获的玉米、辣椒、南瓜等农作物,精心晾晒在自家的窗台、屋檐和场院上,与古朴的石墙黛瓦构成一幅幅色彩浓烈的丰收画卷。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生产习俗,如今被打造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传播力的文化旅游景观,连续三年亮相央视新闻。

调研当日,乡村场院与街巷间,锣鼓喧天,喝彩不断。大余湾对民俗非遗的保护,绝非束之高阁,而是将其融入日常,实现了有效的“活化”传承。皮影戏幕布后的光影变幻,木偶戏艺人的巧手操控,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惊险刺激的非遗斗鸡表演和刚柔并济的木兰武术展示,展现了力量与技巧之美;韵味十足的楚剧、妙趣横生的湖北大鼓、神奇的川剧变脸,以及富有节日喜庆氛围的采莲船等民俗表演,轮番上场,为参观者奉上了一场场传统文化的盛筵。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古村非遗市集。这里汇聚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其中不乏国家级大师。国家级传承人讲述“木兰传说”等黄陂本土国家级非遗故事,船雕、皮塑、泥塑、面塑、剪纸等精湛技艺在现场得以动态展示,工匠们现场制作、销售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个市集不仅是一个展销平台,更是一个活态的传承课堂和互动体验空间,成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亮丽窗口。

“太精彩了!”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陈金文在调研时感叹,“在这里,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古村血脉中的活态文化。群众的喝彩与参与,赋予了非遗传承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实地考察结束后,专家组与地方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大余湾的成功实践,核心在于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它通过古建活化为博物馆,守住了乡村的“形”;通过农耕文化的创新转化,留住了乡村的“魂”;通过对民俗非遗的活化利用,聚拢了乡村的“气”。真正让民间文艺从资源变成了资产,让文化力量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经验值得广泛借鉴。

深秋的暖阳,为大余湾的乡愁画卷镀上了更加璀璨的金色。这个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正以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世人证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的创新精神相结合,必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动人的华彩乐章。(来源:大余湾)

来源:长江日报好玩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