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爆发战争,有多少人愿为国参战?我国人民清账意愿强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6:42 1

摘要:高市早苗放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狠话,民调支持率瞬间飙到82%。听起来好像全国上下都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准备为“保卫民主”冲上第一线。

|议史纪

编辑 |议史纪

原来那些网上最爱喊“出征”的人,打仗的时候一个比一个退得快。

高市早苗放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狠话,民调支持率瞬间飙到82%。听起来好像全国上下都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准备为“保卫民主”冲上第一线。

日本国内不仅没反对,反而大多数人鼓掌叫好。表面看起来,日本人好像已经准备好打一场“民主保卫战”了。但真要让他们穿上军装、扛枪上阵,民调结果却来了个大翻车。

调查一出,答案啪啪打脸:只有13.2%的日本人愿意为国家而战,全球垫底。

嘴上主战,脚底抹油,谁更虚伪?这次,日本右翼的“硬汉滤镜”算是彻底碎了。

问题来了:这82%的人,真的愿意为这场战争去流血牺牲吗?答案,马上揭晓。

就在高市早苗“出兵台海”的言论余波未平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Fitch在2025年8月发布了一份全球民意调查报告。调查覆盖91个国家和地区,核心问题是:“如果国家爆发战争,你是否愿意为国参战?”

这份调查的结果堪称对日本右翼最大的打击。

日本,仅有13.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国而战。与此同时,48.6%明确表示拒绝参战,38.1%选择‘不确定’。

简而言之,支持战争的是大多数,但愿意上前线的几乎没有。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数据:

中国:88.6%愿意参战

韩国:67.4%

美国:59.6%

连一向被视为“和平主义国家”的德国,愿意参战的比例都远高于日本。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度依赖“安全距离”。只要不是自己上战场,嘴上喊得再响都不心疼。

这也揭示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日本右翼鼓吹“保卫民主”、宣扬“自由阵营抗中”,其实只是政治包装。真打起来,绝大多数日本人根本不想参与。这不是和平主义,而是“战场推诿主义”。

国际权威调查显示,日本人愿意为国家参战的比例,在全球91个国家中垫底。几乎可以说,日本是全球最不想打仗的国家之一。

这下,日本右翼喊了几十年的“出征梦”,算是被民意打了个对折。

高市早苗一上任就不走寻常路,在外交安全问题上强硬到底。她公开表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声称日本将“考虑军事介入台海冲突”,以确保国家安全和“自由秩序的稳定”。

日本自战后以来一直保持“专守防卫”政策,虽然近年来逐渐走向军事正常化,但公开谈及出兵台海这种超越底线的言论,依然是罕见的。

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用词罕见地尖锐,指出日本此举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如果日本胆敢军事介入台海,中国将视其为“对中国的再次侵略”,并警告“整个日本可能沦为战场”。

这不是一句外交辞令那么简单。从历史角度看,中日之间的战争记忆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块心病;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军力早已非昔日可比。高市这番“强硬”表态,实则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但让人意外的是,日本国内媒体随即发布的民调显示,高达82%的受访者支持高市的涉台言论。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日本社会对这类“出兵”表态非常认同。

日本右翼这些年在国内越来越擅长营造一种“国家危机感”,尤其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上,主张动辄“自卫队出动”、“必须强硬回应”。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出一种“我们随时准备一战”的姿态。

但这份民调把所有伪装都揭开了。13.2%的参战意愿,就是他们“战斗力”的真实写照。

更让人无语的是,日本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开始“自黑”起来。

有网友调侃说:“要是真打仗,我第一个投降,顺便加入解放军。”还有人说:“日本右翼就是嘴巴硬,身体软。”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一些网民已经开始自嘲了。有的说:“真打起来,我第一个加入中国军队”,有的甚至开玩笑说:“打仗的时候,右翼一个都找不到,他们都去躲在山里直播了。”

甚至连日本国内的学者和媒体评论员都指出,日本右翼所谓的“保守力量”,实际上是典型的“键盘战士”。他们在网络上喊得最凶,但一旦战争临近,跑得比谁都快。他们支持战争的底气,不是因为相信胜利,而是根本没想过自己会上战场。

这就是日本社会中一个典型的“战斗幻觉”:认为战争不会发生,或者就算发生,也不会波及自己。正因为有这样的幻觉,日本右翼政客才敢在外交上不断试探中国底线,以为可以打“安全的擦边球”。

但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已经明确警告,敢动手就是战争,不会给你“只打一点点”的空间。到时候,靠嘴炮是挡不住导弹的。

对比日本人“嘴上爱国、身体诚实”的态度,中国民众的参战意愿则显得格外真实。根据同一份Fitch调查,高达88.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国而战,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这个数字不仅仅反映了民族主义情绪,更是深植于历史记忆和现实信心之中的民意体现。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无数中国家庭的记忆中都留有日军的血债。这不是国家宣传,而是几代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历史没有被清算,仇恨也从未真正消散。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的信任值是负的,一旦冲突爆发,民族情绪的爆发力会非常惊人。

一方面,中国人对日本的警惕和敌意是有历史基础的。从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中国人对日本的侵略记忆从未淡化。

特别是在日本右翼不断否认历史罪行、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的背景下,中国人对“再来一次”的警觉始终未曾放松。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的崛起也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还是国际地位,中国人越来越有“国家是我家”的意识。这种集体认同不是口号,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信心。

如果说日本人不愿打仗是怕死,那么中国人愿意参战,是因为“这事不能再让了”。

而且,民意的力量往往在关键时刻决定国家的行动方向。中国社会对台海问题的关注度极高,对日本军事介入更是零容忍。一旦日本真的军事干涉,中国国内不会犹豫,而是全力反击。不是因为好战,而是因为再也不能退了。

高市早苗上台以来的强硬言论,其实就是一场作秀。她试图用“抗中”姿态换取保守派选票,用“出兵台海”来打造自己的标签。

但她忽略了一点:战争不是靠姿态打的,是靠人民的信念和意志打的。当日本社会的实际态度——“支持你打,但我不上”——被揭穿,整个右翼的“战争叙事”就像气球一样瘪了。

82%的人支持出兵台海,13.2%的人愿意参战,这种反差不是“民主的理性”,而是“战场的逃避”。日本右翼最擅长的,不是保卫国家,而是制造幻觉。

他们给日本社会注射了一针又一针“战争麻药”,让人误以为只要喊得够响,就没人敢动你。

但现实中,真正管用的,从来是实力和意志。

而这两样,日本右翼都不具备。

参考资料:

もし戰争が起こったら国のために戰うか(2017年~22年)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