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块地叫唐努乌梁海,差不多有十七万平方公里,搁今天,比咱们一整个河南省还要大。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看熟了中国地图,那只雄鸡的轮廓早就刻在脑子里了。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现在咱们看到的,其实是被人修剪过的版本。
就在那雄鸡的后背上,曾经有一大块地,现在凭空消失了。
这块地叫唐努乌梁海,差不多有十七万平方公里,搁今天,比咱们一整个河南省还要大。
这块地不是被龙卷风刮跑的,也不是地震震没的。
它的消失,是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大布局,背后那个总操盘手,就是克里姆林宫里那位不爱笑的格鲁吉亚人,约瑟夫·斯大林。
这片土地的去留,就是他为苏联东方安全布下的一盘大棋里,最稳、最狠的一步。
要看懂这盘棋,得先掂量掂量这颗棋子的分量。
唐努乌梁海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
它被西伯利亚南边的萨彦岭和唐努山围着,像个天然的大盆子,谁想打进来都费劲。
叶尼塞河的源头就在这儿,河水养出了漫山遍野的肥美牧草,是天生的放牛放羊的好地方。
更要命的是,这盆子底下埋着金矿、煤矿、铜矿,还有一堆稀有金属。
对任何一个铆足了劲要搞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这地方就是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
从清朝康熙年间算起,这块地就正儿八经地归了中国,由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管着,板上钉钉的中国领土。
可到了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大清国黄了。
中原大地打成了一锅粥,谁也顾不上这块远在天边的地。
这时候,沙皇俄国的眼睛就亮了,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俄国人的渗透跟水银似的,无孔不入。
他们先是找各种借口派人过来,接着搞移民,修商站,再后来干脆把当地的官员都换成亲近自己的人。
等到1914年,一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沙俄基本上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家的了。
不过,这只是前戏,真正的大棋手还没正式上场。
时间快进到1924年,列宁走了,斯大林一步步坐上了苏联的头把交椅。
这个人,骨子里就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
他不是俄罗斯族,是在格鲁吉亚长大的,早年为了革命东躲西藏,成天提防沙皇的秘密警察。
这种经历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危险无处不在。
他摊开苏联地图一看,心里就发毛:从西边看,莫斯科这片核心区一马平川,连个像样的山脉都没有。
当年的蒙古人、后来的拿破仑,都是这么长驱直入的。
这种心病,成了斯大林搞外交的根本逻辑。
他一生的执念,说白了就一个:在苏联的国境线外头,建一圈又厚又宽的“院墙”,把所有可能的威胁都挡在墙外面。
这道墙,就是所谓的战略缓冲地带。
为了这个目标,他用铁腕搞“五年计划”,硬是把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变成了重工业强国。
坦克、大炮造出来了,说话的底气就足了。
对内,他搞大清洗,谁不听话就让谁消失,保证命令能一竿子插到底。
对外,他的目光就死死盯住了东方,尤其是当时乱成一团的中国。
在他看来,中国的新疆、外蒙古,还有这块唐努乌梁海,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院墙”材料。
一场看着没什么动静,但每一步都算计到骨子里的棋局,正式开盘了。
斯大林下棋,从来不玩虚的,每一步都稳准狠,直奔主题。
他把当时中国的烂摊子看得一清二楚,知道国民政府和后来的共产党都需要他的支持,也知道日本人是他远东最大的敌人。
他就利用这些矛盾,在各方势力之间反复横跳,目的只有一个:让苏联的利益最大化。
他的第一招,先稳住西翼,也就是新疆。
三十年代那会儿,新疆是军阀盛世才的地盘。
盛世才这个人野心不小,但实力有限,总怕别人把他吞了。
斯大林就抓住了他这个心理,主动示好,给他送枪送炮,还提供低息贷款,帮他坐稳了“新疆王”的宝座。
当然,这不是白送的。
条件是,苏联可以在新疆随便开矿,苏联的“顾问”要进驻新疆的各个部门。
盛世才一度对斯大林言听计从,新疆差点就成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可后来,盛世才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投靠蒋介石。
斯大林二话不说,马上在新疆北部策动叛乱,扶持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给盛世才上眼药。
这事儿就说明白了,在斯大林这儿,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步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搞定外蒙古。
外蒙古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日本人占了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之后,苏联在远东就直接跟日本陆军脸对脸了。
斯大林睡不着觉,总担心日本人会从蒙古方向打过来,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
1939年,两边在诺门罕这个地方真就干了一仗。
朱可夫带着苏联军队,用坦克集群把牛气哄哄的日本关东军打得满地找牙。
这一仗,把日本人打怕了,也给了斯大林谈判的本钱。
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斯大林急着把远东的军队调到西线去救火。
为了稳住日本,他跟日本人签了个《苏日中立条约》。
这个条约里,双方心照不M宣地做了个交易:苏联承认日本人搞的“伪满洲国”,作为交换,日本默认外蒙古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两个侵略者,在中国人的土地上,握手言和,瓜分了利益。
到了1945年,二战快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把这笔交易做到了极致。
他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想要我出兵打日本关东军可以,但你们得同意“维持外蒙古现状”,说白了就是要承认外蒙古独立。
当时的美国急着结束战争,不想再牺牲更多美国士兵的性命;英国自顾不暇;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内外交困,根本没能力跟斯大林叫板。
最终,斯大林如愿以偿。
外蒙古就这么从中国的版图上,被硬生生地挖了出去,成了一道横亘在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巨大屏障。
当外蒙古这颗棋子落袋为安后,唐努乌梁海的命运也就没了悬念。
其实早在1921年,当时的苏俄红军就进入了唐努乌梁海,赶走了中国和白俄的军队,然后扶植成立了一个叫“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的政权。
这个所谓的“国家”,国旗、国徽都模仿苏联,连总理都是斯大林亲自指定。
从地图上看,唐努乌梁海被苏联和“独立”了的外蒙古夹在中间,跟中国的联系被彻底掐断了。
它从中国边疆的一个角落,变成了苏联事实上的囊中之物。
最后的收官,是在1944年。
当时全世界的报纸头条都是诺曼底登陆、苏军大反攻,没人注意到这个偏远角落里发生的事。
斯大林指示“唐努图瓦”的领导人,给苏联最高苏维埃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申请信,请求加入苏联大家庭。
程序走得非常“完美”,没有开一枪一炮,这片比河南还大的土地,就正式并入了苏联,成了苏联俄罗斯联邦下面的一个“图瓦自治州”。
从沙俄时期的移民渗透,到苏俄时期的扶植“独立”,再到斯大林时期的直接吞并,这整套操作玩了三十多年。
斯大林用他那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政治手腕,趁着二战的乱局,悄无声息地就把这块肥肉吞进了肚子里。
二战打完,中国的内战开打,斯大林又玩起了他最擅长的两面下注。
他一边在口头上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一边又把从日本关东军手里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送给东北的林彪。
对他来说,谁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战后的中国必须是一个亲近苏联,或者至少是不敢跟苏联作对的国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面对西方的封锁和国内的烂摊子,只能选择“一边倒”向苏联。
对于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这些已经木已成舟的旧账,也只能暂时放在一边。
如今,唐努乌梁海在俄罗斯的官方名字叫“图瓦共和国”。
俄罗斯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就是图瓦人,普京也特别喜欢去那里度假钓鱼,把那里打造成一个宣传俄罗斯多民族团结的样板。
1948年,中苏就西段边界进行谈判时,苏联代表拿出的地图上,唐努乌梁海已经被明确划在苏联境内。
几年后,当地居民身份文件上的国籍一栏,也从“图瓦”被改成了“苏联”。
参考文献:
Westad, Odd Arne. 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 Basic Books, 2012.
Elleman, Bruce A. Modern Chinese Warfare, 1795-1989. Routledge, 2001. (特别是关于边疆冲突和中苏关系的章节)
Forsyth, James.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of Siberia: Russia's North Asian Colony 1581-199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其中包含对图瓦地区历史的论述)
Kotkin, Stephen. Stalin: Waiting for Hitler, 1929-1941. Penguin Books, 2017. (该书深入分析了斯大林在三十年代的外交决策和动机)
来源:时光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