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这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就在今年电商双十一期间,有不少商家都被AI给害惨了,而那些“薅羊毛”的消费者甚至都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链。
当惠及全国消费者的双十一电商大促遇到AI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虽然这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就在今年电商双十一期间,有不少商家都被AI给害惨了,而那些“薅羊毛”的消费者甚至都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链。
通过足够以假乱真的AI改图,来迫使商家发起“仅退款”?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人类的发展智慧竟会被用来欺骗,而那些妄想利用AI继续钻小空子的消费者们也得好好掂量一下这样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了。
相较于往年的双十一,今年确实没了那么喧嚣的氛围。
在各种补贴的惠及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一味选择在大促期间购物,但实际上电商依然是消费者们必不可少的购物平台。
然而,早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有不少商家开始抱怨自己的经历,而现在某些消费者的行径也确实变得越来越恶劣了。
以西安某陶瓷店电商店主的经历举例来说,他今年就曾收到过一条特殊的售后申请,对方上传了一张关于陶瓷杯子出现多条裂纹的图片,并希望商家可以仅退款处理。
按照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很多平台店家为了不影响到店铺口碑,往往都会答应此类申请,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商品出了问题。
虽然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一定的损失,但是真正申请仅退款的消费者终究是少数,而店家们一开始也可以接受这种程度的损失。
然而,该陶瓷店店主却认为此事有蹊跷,因为白色的陶瓷杯上怎么会出现那么明显的黑色裂纹?
虽然图片看着就像是实物拍摄,但是为了继续确认一番,店主便向消费者提出了“视频验证”的请求。
然而,该消费者一看店主如此要求,瞬间便撤销了退款申请,并且后续也不打算再继续追究。
如果商品真有问题,店主是可以进行退款的,但消费者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就更促使着店主认为对方是在“造假”。
同样也借助了AI工具,店主确认这张图片就是由AI渲染生成的,而那个消费者只是个骗子而已。
关于此类的案例,在今年双十一简直是层出不穷,有用AI渲染食物变质的,也有修改衣物鞋子出现破损的。
因为AI的发达程度,这些退款申请里的图片很难被辨别真假,而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被“薅羊毛”。
更有甚者,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取消修改后的图片水印就上传上了图片,即使此举被店家发现,他们却还是选择硬着头皮狡辩。
一开始,这种情况还只是小范围出现,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薅到羊毛的消费者开始在网上分享经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心得”的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人专门售卖“薅羊毛课程”,只需要288元就可以从店家那里薅到数千元的“羊毛”。
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具有那家陶瓷店店主的警惕性,因此这场本该是惠及无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十一,对于某些商家来说却成了“灾难”。
这一群体尤其喜欢把目光放在百元以下的产品上,因为店家看到自家商品出现问题,往往都会答应仅退款要求。
然而,随着店家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大,相关单位也开始注意到这种现象,而那群不法分子所要面临的就是法律的严惩。
对于一个善于利用AI改图发起仅退款的惯犯来说,或许几笔的订单总价格达不到刑事标准,但却逃不过治安处罚。
这种行为已经涉嫌构成诈骗,消费者通过虚构事实来获取不正当利益显然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如果说金额达不到标准,那这就属于民事欺诈,商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就算涉案金额没有超过3000元,那也要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旦涉案金额超过3000元,那么根据其情节严重情况,就可能会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当然,想要整治这种乱象,仅靠法律来维护还是不够的,而且店家也会因此疲于奔命。
因此平台方就应该及时研发出一种专门用来识别AI作图的工具,以便于商家能够以最直观的程度来判别情况。
对于那种屡次上传AI假图的消费者,平台也应该设立出相应的黑名单,以免这些害群之马祸害更多商家,从而破坏掉本该健康正常的电商平台。
曾几何时,“薅羊毛”这个词本该是消费者们利用大促的各种消费券找到一个购买商品的最优解。
但是在AI盛行的当下,这个词却变成了某些不法分子非法获利的美化形容词,看来AI为人类带来的并不只有便利,还有许多伤害。
除了AI作图之外,那些利用AI套用公众人物五官进行直播获利的不法分子同样大有人在。
在未来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直播平台,都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来遏制这种乱象,不然最后被害惨的就不只是商家,甚至还会殃及很多无辜的消费者。
来源:青云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