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不是段子,是2024年春天发生在4S店里最真实的一幕:一位原本打算订理想L7的中年男人,听完销售把风神L8的座椅、屏幕、油耗、价格全部报完,当场改刷卡,临走只丢下一句——“我又不傻。
“15万的车,把30万理想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这句话不是段子,是2024年春天发生在4S店里最真实的一幕:一位原本打算订理想L7的中年男人,听完销售把风神L8的座椅、屏幕、油耗、价格全部报完,当场改刷卡,临走只丢下一句——“我又不傻。
”
把镜头拉回两分钟前。
销售没玩话术,直接掏出手机,打开中汽中心后台,2.4L/100km的实测油耗数字挂在屏幕上,旁边是理想L7同路段跑出来的7.8L。
再点开续航榜单,2245km的综合续航把理想L7的1315km甩出整整一条长安街。
男人盯着数字,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节奏越来越慢,最后停住——那是心里算盘打完的声音。
他抬头问:“座椅真和理想一样软?
”销售没接话,只把前排副驾放倒,再按下第二排右侧的“老板键”,靠背缓缓躺平,腿托升起,记忆棉回弹的声音轻得像叹气。
男人坐进去,十秒后,车门“咔哒”一声关上,交易落锤。
很多人以为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其实才刚刚开始。
东风在2023年12月给L8推了第一次OTA,露营模式升级,一键锁车、外放电、空调恒温、冰箱联动,四步并作一步。
别小看这个功能,它把“带电出门”的门槛降到了爷爷奶奶也会用——屏幕上只出现一个大按钮,写着“我要过夜”,按下去,整车就进入露营状态。2024年1月,后排ISOFIX接口装了传感器,儿童座椅没卡到位,中控直接弹红色提示,还配了“嘀——”长音,音量72分贝,刚好盖过小孩哭闹,却吵不到睡觉的婴儿。2月,AR-HUD直接标配,60英寸投影,导航箭头贴在真实车道上,老司机都说“像有人在地上画线”。3月,第四代马赫电混上线,电机效率拉到97.6%,亏电油耗再降8%,换算成钱,每公里油费比地铁票还便宜两毛。
东风把升级做成连续剧,每月一集,集集都打在家庭用户的痛点上。
有人算过一笔细账:理想L7 Max落地34万,风神L8 Ultra落地17万,差价17万,按一年跑2万公里、92号油价7.8元计算,17万能加10943升汽油,够L8再跑4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1圈。
换句话说,买L7多花的钱,足够让L8跑到报废还有剩。
账算到这一步,品牌光环开始褪色,剩下的全是柴米油盐。
市场用销量说话。
上市90天,L8卖出1.5万辆,平均每天167台,生产排班从单班变双班,工厂门口拉车的板车夜里十一点还在排队。92%的车主满意度里,点赞最高的不是油耗,也不是屏幕,而是“后排航空小桌板”——一块塑料板,承重3公斤,孩子写作业、老婆化妆、老人放药盒,全在这块板上完成。
理想L7没有,问界M7没有,比亚迪唐也没有。
东风把“小”字做到极致,反而撬动了“大”市场。
有人挑刺:自动驾驶只有L2,没有激光雷达。
东风的工程师很干脆,把测试车拉到武汉三环,打开NOA导航辅助,让媒体坐在后排直播。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系统自己上下匝道、变道超车、识别施工锥桶,一次接管都没有。
工程师说:“L2是法规名字,能力早就溢出了,只是不拿激光雷达当噱头。
”一句话,把技术争议打成性价比优势。
服务也在加码。2024年,东风宣布新增300家专属网点,50公里半径内必有售后,保养一次30分钟搞定,超时免单。
车主在APP里下单,系统像点外卖一样派单,维修师傅上门取车,保养完洗干净送回来,老人不用挤地铁,年轻人不用请假。
传统车企一旦学会新势力“宠用户”的套路,合资和豪华品牌的护城河瞬间塌方。
写到这里,再看开头那句“把理想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其实不够准确——风神L8根本没打算和谁打架,它只是把30万级别的体验拆成零件,再按15万的价格重新组装,顺手把油耗砍到2字头,把续航拉到2245公里,把OTA做成月度更新。
用户不是被营销打动,是被“省下来的十几万”和“多出来的1000公里”硬生生抽走了品牌信仰。
理想还在讲“移动的家”,东风直接递上一把钥匙,说:“家就在这,你开不走,但可以开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
最后,留一道只有一句话的算术题:同样拖家带口,同样沙发冰箱大彩电,一边是34万,一边是13万(补贴后),差出来的21万,你是愿意捐给品牌溢价,还是愿意存进孩子教育基金?
答案不写在文章里,写在每个人下一次走进4S店的心跳里。
来源:清闲的画板FKwWz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