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4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去年冬天的甲流“高峰期”,不少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打得措手不及。
有家长连夜排队买退烧药,有公司一天请假一半员工,有人刚痊愈又复阳……一时间,板蓝根、布洛芬、奥司他韦成了“硬通货”。
可真的靠这些“抢手药”就能解决甲流问题吗?真相可能让你意外:板蓝根对甲流几乎无效,布洛芬只是对症处理,奥司他韦也并非万能。更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做对那几件基础却决定成败的事。
甲流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要想真正躲过它的“魔爪”,这5件事,一个都不能少。
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和普通感冒不同,来得猛、传播快、症状重。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甲流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包括:高热(超过38℃)、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极度乏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经手接触污染物传播。一个喷嚏、一次握手,一个电梯按钮,可能就成了“转运站”。
不要小看这类病毒,它曾在2009年引发全球大流行,数十万人死亡。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应对体系,关键是——别掉以轻心。
一看到“流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喝板蓝根。但事实上,板蓝根连病毒都杀不了,更谈不上预防。
板蓝根提取自中药“板蓝根”,主要成分是靛蓝苷、靛玉红等,具备一定抗菌消炎作用。但对于病毒性疾病,尤其是流感病毒,它几乎没有针对性作用。
至于布洛芬,它的作用是退烧、缓解头痛,并不具有抗病毒功能。也就是说,它治的是“烧”,不是“病”。
而被寄予厚望的奥司他韦,也不是“万能钥匙”。它必须在感染后48小时内使用,才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一旦错过黄金用药期,再吃也没什么用了。
所以比起疯狂囤药,不如提前做好防护,别让病毒钻空子。
甲流病毒变异快,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可能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每年都会预测当季流行毒株,并根据预测研发流感疫苗。
国家卫健委建议,每年秋冬季节前(9-11月)完成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疫苗并非百分百防感染,但可以明显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就像戴安全带,不一定避免车祸,但能保命。
甲流病毒喜欢密闭、潮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办公室空调不停、教室冬天不开窗,这种环境最适合病毒传播。
建议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尤其是在家中出现发热患者时,及时通风能有效降低家庭聚集感染的风险。
洗手和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病毒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病毒可能残留在门把手、手机、电梯按钮上。用脏手揉眼睛、摸口鼻,就是自投罗网。
洗手要规范:流动水+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记得清洁指缝和指甲缝。
在人多密闭场所,尤其是医院、公交车、商场等,坚持戴口罩,不仅防甲流,也防其他呼吸道病毒。
甲流来得急,不少人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硬抗几天,结果高烧不退,甚至引发肺炎。
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慢病患者,一旦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务必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医生可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症状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自行服药或盲目“扛一扛”。
说到底,能不能扛住甲流,拼的是免疫力。
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都会削弱免疫系统。一个人免疫力差,哪怕接种了疫苗,也可能中招。
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规律作息:每天睡足7小时,避免熬夜。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C、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鸡蛋、瘦肉。
适量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增强身体抵抗力。
免疫力强的人,不容易被感染,即使感染,症状也更轻、恢复更快。
很多人一听“流感”,就觉得不过是感冒升级版。但甲流不是简单的发烧咳嗽,它在某些人群中可能导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冬季流感季节,全国报告流感样病例超千万例,其中甲型流感为主,占比超过85%。
每年的流感相关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来自没有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
所以别再侥幸心理,也别一味迷信药物。真正保护我们的,是科学的认知+正确的行动。
甲流季节,别光想着囤药,更别寄希望于“灵丹妙药”。真正有效的,是你每天坚持做的这5件事。
别等发烧了才后悔,做好预防,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2023年9月发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第52周.
[3] 世界卫生组织(WHO).《Seasonal influenza factsheet》.2023年更新.
[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流感诊疗指南(2023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中医科普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