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家安全智库研究人员撰文指出,北京已经证明,它能够比美国更快地从 CAD 设计图过渡到原型机再到试飞,就像歼-20 一样,歼-20 在首次飞行后仅六年就投入使用。相比之下,美国的 F-22 从 YF 原型机到投入使用花了 15 年时间。
信息来源:https://nationalsecurityjournal.org/americas-ngad-f-47-fighter-is-three-to-four-years-behind-china/
美国国家安全智库研究人员撰文指出,北京已经证明,它能够比美国更快地从 CAD 设计图过渡到原型机再到试飞,就像歼-20 一样,歼-20 在首次飞行后仅六年就投入使用。相比之下,美国的 F-22 从 YF 原型机到投入使用花了 15 年时间。
约翰逊认为,由于国防工业劳动力萎缩和长期资金短缺,美国有可能将下一代空中优势拱手让给更加灵活的中国。
据军事观察网站报道,即将卸任的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将军于 11 月 12 日表示,波音 F-47 第六代战斗机将于 2028 年进行首次飞行。
正如该在线杂志所指出的那样,“这是迄今为止官方对该战斗机项目飞行时间表最明确的公开表态。”
图中所示为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平台的图形渲染图。渲染图重点展示了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47。NGAD平台将带来致命的下一代技术,以确保联合部队在任何冲突中都拥有空中优势。(美国空军图片)
最初,美国空军官员曾预测 F-47 的首次飞行将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任期结束前进行,而特朗普的任期将于 2029 年 1 月 20 日就职典礼日正式结束。
由于多个重大空军项目资金严重短缺,导致该项目整体进展放缓。
然而,资金短缺的情况发生在两款不同的中国第六代战斗机(分别被称为成都J-36和沈阳J-50/XD)出现在中国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的视频之前。
J-50战斗机图片来自X
这些“非官方”视频在航空爱好者互联网账户上分享(可能并非巧合),时间是2024年12月24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始人毛泽东诞辰24周年之际。
如果 F-47 的首飞真的如计划在 2028 年发生,那么美国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进度仍将比中国同类项目落后三到四年。
如果F-47项目的飞行测试再有任何延误,只会让美国在与中国设计团队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的差距上进一步拉大。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正在证明,他们完成从 CAD 概念到原型再到飞行测试的周期,速度比美国快得多。
“这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所说的‘快速原型制作’的一种新定义,”一位曾担任美国高级军事官员、为美国项目提供咨询的人士说道。
对美国空军来说不幸的是,中国在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超越美国工业的显著能力。美国的YF-22和YF-23原型机在1990年进行了飞行比拼,但第五代F-22直到2005年才正式服役。
博物馆展出的YF-23A“黑寡妇II”无人机。图片由《国家安全杂志》于2025年8月19日拍摄。
相比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2011 年试飞了第一架第五代喷气式飞机,但直到六年后才在解放军空军中投入使用。
如果这种模式重演,北京最早将在10年前就拥有可作战的第六代战斗机,而美国则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中国歼-36战斗机
来自中国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原型和设计验证阶段的进展速度甚至更快。
此外,两款飞机的不同原型机的出现表明,设计验证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这些在短短 10 个月内对原型设计所做的这些更改,被评估为朝着批量生产取得的进展,或者至少是朝着较低的初始生产速度取得的进展,并被认为是“加速的”。
然而,以歼-20为例,可以认为,虽然歼-20在首次“正式”飞行后仅几年就投入使用,但该飞机在几年内仍处于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歼-20战斗机生产过程中安装了三种不同的发动机,直到2023年,最初为其设计的WS-15峨眉发动机才最终亮相。
但即便如此,美国空军相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劣势依然日益加剧。目前,美国空军的机队规模估计约为5000架,是其78年历史上规模最小的。
但更有可能拉开美国和中国之间距离的,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现有劳动力一直在萎缩这一事实。
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目前主要国防承包商的员工人数只有40多年前的一半到三分之一。
-36战斗机艺术家渲染图(来自X截图)
一位退休的美国国防工业高管表示:“除非国防领域的就业前景比现在更有吸引力,否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保障,人事管理也必须再次变得明智且与时俱进。”
“我们国防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能把‘多元、公平和包容宣言’背得滚瓜烂熟,却对如何安排美国员工到国外工作一窍不通,反而想把所有职位都外包给当地人,这肯定有问题,”他继续说道。“我们依靠海外销售来实现国防生产的规模经济,但就像我们现在做的其他所有事情一样,这项工作也被外包了。”
鲁本·F·约翰逊拥有36年分析和报道外国武器系统、国防技术和国际武器出口政策的经验。他是卡西米尔·普拉斯基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也是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幸存者。他曾在美国国防工业担任外国技术分析师多年,之后担任美国国防部、海军部、空军部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的顾问。2022年至2023年,他凭借国防报道连续两年获奖。他拥有德堡大学的学士学位和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硕士学位,专攻苏联和俄罗斯研究。他现居华沙。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