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不做四个检查,得了癌症都不知道,6个部位花再多钱都要检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3:46 1

摘要:每年体检,很多人都是走个过场。血压、血脂、B超一过,拿着报告说“没事”,心里就踏实了。可真没事吗?有些病,尤其是癌症,前期根本没啥感觉,不查就真发现不了。等到症状明显,往往已经不早了。体检不是形式,它可能决定人这一辈子是不是能躲过一场大病。

每年体检,很多人都是走个过场。血压、血脂、B超一过,拿着报告说“没事”,心里就踏实了。可真没事吗?有些病,尤其是癌症,前期根本没啥感觉,不查就真发现不了。等到症状明显,往往已经不早了。体检不是形式,它可能决定人这一辈子是不是能躲过一场大病。

有些检查说贵不贵,但就是不舍得做。结果等到病情明显了,花几十倍的钱都晚了。有四项检查,体检里不能省,绝不能省。还有六个部位,不管你多“健康”,哪怕花再多钱,也得查清楚。命重要,别到时候后悔。

很多人觉得自己胃口正常,没胃病史,也不抽烟喝酒,胃癌离自己很远。但胃癌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在40岁以后,几乎没有人能拍着胸脯说“我胃绝对没问题”。

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的金标准。不做胃镜,就像闭着眼走夜路,前面有没有坑,全靠运气。早期胃癌大多没症状,等表现出来,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那时候治疗不仅花钱,还受罪,最重要的是,治愈率一下子就掉下去了。

如果家里有胃癌史、或者常年胃酸胃胀、长期吃腌制食物,这类人群更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过程虽然不舒服,但十分钟的难受,可能换来十年的安心。

你问问身边人,有几个没听说过“肺结节”?这不是因为大家得病多了,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低剂量螺旋CT了。这个检查能在几毫米的时候就发现肺部异常,哪怕是早期肺癌,也能一眼看出来。

X光片在肺癌筛查里几乎没什么用,尤其是早期微小病灶,根本拍不出来。想靠X光查肺癌,不如买彩票中奖来得靠谱。

肺癌早期没什么典型症状,咳嗽、胸闷、乏力这些表现,很多人都当感冒处理了。真正发现的时候,有时已经转移。低剂量CT,是体检中最值得花钱加项的检查之一。就算没症状,也建议40岁之后每年查一次。

结直肠癌这些年发病率蹭蹭往上涨,年轻人也不少见。早期没有什么特别的征兆,最多就是排便不规律、便血,但很多人都不当回事,以为是痔疮。

肠镜检查虽然让人听着就发怵,但一个小息肉在镜头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顺手就给你摘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几乎可以完全治愈。可如果等它长成癌,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家里有肠癌史的,或者有慢性肠炎、经常便血、便秘的人,千万别拖。做一次肠镜,查清楚了,比你每天吃多少保健品都管用。

宫颈癌是可以通过筛查预防的癌症,只要定期做TCT和HPV检测,问题都能早发现。可现实中,很多女性图省事,几年不查一回。等到身体有不舒服了才去医院,往往已经是癌前病变甚至更严重的阶段。

TCT+HPV这套组合拳,很便宜,也不复杂。查一次,能提前发现病变,提前干预。比起等癌症来了再动手术、放化疗,不知道省了多少罪。

尤其是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0岁以后更要规律检查。别觉得自己年轻,癌症不会找上门,现在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真不分你是不是“老年人”。

有些部位,出了问题就是大事,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得查。肝脏就是其中之一。肝癌被称为“沉默杀手”,等到你感到不舒服,可能已经晚了。做个肝功能、肝脏彩超,甚至加个甲胎蛋白检查,不贵,但值。

胰腺更不用说,胰腺癌的死亡率高得吓人,发现时几乎都不能手术。虽然没有特别好的筛查手段,但彩超、CT、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提高警觉性,尤其是家族有病史的,查一查是必须的。

前列腺(男性)和乳腺(女性)也都不能忽视。前列腺增生、炎症、癌变,年纪大了几乎是“标配”;而乳腺肿块、钙化点这些,做个钼靶或者彩超就能看见,查了心里踏实。

还有一个不能忘的,就是甲状腺。现在甲状腺结节已经非常常见,虽然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彩超检查无创无痛,能早期发现变化。

最后一个是脑部。很多人查体从不查脑,但脑血管病变、脑瘤这些,没症状的时候就能悄悄长着。做个脑部核磁或者CT检查,不是矫情,是对自己负责。

体检这事,说白了,不是为了“查出病”,而是确认自己能不能安心生活。没问题,踏实;有问题,早点处理。别怕查出问题,怕的是该查的时候没查。

每年花个几百、上千块做体检,说贵其实真不贵。和动辄十几二十万的癌症治疗费比,体检费像是买保险,花得值。

别拿生命去赌运气。年纪轻不是理由,身体好不是借口。真正聪明的人,是在健康的时候就开始防病。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小萌,刘建军.胃癌的早期筛查与诊疗策略.中国肿瘤临床,2021,48(4):210-215.

[2]张红,陈雪梅.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2):3056-3059.

[3]王丽,赵晓峰.宫颈癌筛查新进展与实践建议.中国妇幼保健,2022,37(6):1234-1237.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