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航天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业态。自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以来,中国太空旅游行业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积累和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2021年,《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支持太空旅游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达325万元,同比增
报告导读:
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航天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业态。自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以来,中国太空旅游行业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积累和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2021年,《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支持太空旅游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达325万元,同比增长5.52%。技术创新推动了太空旅游的商业化进程,如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火箭和深蓝航天的亚轨道运载器,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未来,太空旅游将向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多元化群体渗透和商业模式创新方向发展,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成长,助力中国成为全球太空旅游的重要参与者。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太空旅游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6-2032年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太空旅游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太空旅游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行业发展阶段: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历经三阶段发展:2003-2015年起步探索期,以神舟五号(2003年,杨利伟首飞)、神舟七号(2008年,翟志刚出舱)、天宫一号(2011年)及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为标志,奠定载人航天技术基础并开启商业航天元年;2016-2023年积累期,天宫二号(2016年)验证空间站技术,2021年《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提太空旅游支持,2022年亚轨道运载器实现重复使用飞行;2024年至今快速发展,深蓝航天预售2027年亚轨道船票(100万元/张,2张秒售罄)、穿越者计划2028年商业亚轨道飞行、中科宇航“力箭一号”四次成功发射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共同推动中国太空旅游从技术探索向商业化运营跨越。
行业发展有利因素:近年来,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支持太空旅游发展,2024年《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太空旅游,形成新的产品服务形态。其次,技术创新推动了太空旅游的商业化进程,如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火箭和深蓝航天的亚轨道运载器,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此外,太空旅游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高净值人群、科技爱好者、探险家和网红主播等多元群体,成为初期市场的重要支撑。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太空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航天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业态。
产业链核心节点:太空旅游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高净值人群、科技爱好者、探险家和网红主播等多元群体,成为初期市场的重要支撑。高净值人群看重其稀缺性与象征意义,视其为高端社交资本与社会地位的体现,定制化服务如专属训练计划、个性化太空影像拍摄等,可为其打造高端社交“名片”。科技爱好者痴迷于航天技术创新,渴望亲身体验前沿科技,将太空之旅视为见证科技巅峰的圆梦之旅。探险家追求极限挑战与自我实现,太空俯瞰地球的成就感极具吸引力。网红主播则看重太空旅游的高曝光与视觉冲击力,失重体验和宇宙景观拍摄为内容创作开辟新蓝海,在互联网市场中流量变现潜力巨大。随着产业发展,企业和组织、文化娱乐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将成为重要客户群体。因此,太空旅游发展需充分考虑多元消费群体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期望。
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航天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业态。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全面建成和运营中国空间站,并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以提升航天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此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1月,《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太空旅游,形成新的产品服务形态,拓展商业航天活动领域。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24年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5万元,同比增长5.52%。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不断进步,太空旅游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这不仅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力地推动了其商业化进程。
竞争情况:近年来,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技术研发和航天器制造领域,中科宇航和深蓝航天等企业表现突出。中科宇航凭借其“力箭一号”火箭的连续成功发射,展示了强大的运载能力和技术实力,计划2027年进行太空旅行飞行器的首飞,2028年开始载人太空旅游。深蓝航天则通过亚轨道运载器的重复使用飞行,推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创新,其2024年在淘宝直播间预售的亚轨道载人旅行船票瞬间售罄,显示出市场对其技术的高度认可。在太空旅游运营服务方面,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和航宇微等企业也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北京穿越者计划2028年实现首次商业载人亚轨道飞行,并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合作布局产业,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太空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高净值客户。
行业壁垒:对消费者而言,太空旅游仍然有着较高的消费者进入门槛:一是经济门槛,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亚轨道旅行船票高达数十万美元;而近地轨道旅行价格更是达到千万美元以上;此外,还可能包括高昂的保险费、培训费、定制航天服、税费等一系列隐藏成本。二是生理与健康门槛,与航天员筛选类似,太空旅游乘客需通过严格筛选和训练才能适应极端环境,包括无严重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骨密度、离心机耐受、抗辐射暴露和肌肉萎缩等筛选条件,对于高龄乘客则需要额外体能与心理评估,确保在太空中的生理健康。三是时间投入门槛,主要体现在训练周期长、发射窗口受限、任务耗时久等环节,若是选择长时间近地轨道停留,则需更长的训练和恢复时间以对抗肌肉萎缩。基于以上,从训练到发射,需多次往返发射场配合测试,时间成本远超传统旅行。
市场趋势:未来,太空旅游行业将呈现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多元化群体渗透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趋势。技术创新将推动太空旅游从“贵族专属”向“中产可及”转型,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和“轻量化+智能化”生命保障系统将显著降低成本。太空旅游将从高净值人群向多元化群体渗透。商业模式将从“单次票务”向“生态运营”升级,形成“发射-体验-衍生”全链条消费闭环。此外,国家政策将持续释放红利,产业链将实现垂直整合,国际合作将深化,太空旅游将与文旅、AI、5G等产业融合,成为全球太空旅游核心增长极。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2026-2032年中国太空旅游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基于最新、最全的中国产业链数据,融合权威官方统计、深度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通过严格的智能处理和独家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高度可靠、透明且可追溯。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市场地位证明、专精特新申报、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企业排行、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