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蚂蚁AI助手灵光:闪应用时代来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3:26 1

摘要:如果不是那条突然刷屏的宣传视频,我差点没发现蚂蚁悄悄做了个新东西。

如果不是那条突然刷屏的宣传视频,我差点没发现蚂蚁悄悄做了个新东西。

灵光,你第一次听这两个字,大概率会以为它是一种玄学App,或者某种修行工具。

但点开之后,会发现这个命名倒也精准,它确实是想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像灵光一闪那样。

整个App的设计风格,跟蚂蚁以往的产品完全不是一路气质。

深色背景、偏冷的氛围感、小范围渐变、克制的按钮,对话框简洁到有点不像国内产品。

这种干净的审美在视频里呈现得更明显:搜索、视觉、交互、生成……

背景做成了一个动态的功能展示,

但没有刻意做成“全家桶”,反而像一个轻飘飘的工具包,等你需要的时候再一件件拿出来。

我试着跟它聊了聊,体验可以分成几个瞬间来讲。

第一个瞬间,叫开眼。

是它抓住现实世界的那一刻。

随便拍一张照片,比如你桌子上没来得及收的六神花露水和游戏主机。

灵光会第一时间把这张图拆成三个物品,接着给你解释什么是花露水,它的功效是什么,适合什么场景,甚至还能衍生出“可以直接涂皮肤吗”“有什么成分”这样的追问入口。

它不像是“识物”,更像是把一位懂点化学、懂点生活经验的朋友塞到了相机里。

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你拍的是极其日常的垃圾图,它给你的是极其不日常的解释力度。

第二个瞬间是“闪应用”。

这是灵光最有野心的部分。

你只要给一句指令,它就能在后台迅速组合一个小程序,并自动运行。图里的五子棋对战、魔方训练、钢琴模拟、梦境分析师、命运问答……

所有这些不是“示例”,而是它真能现场拼出来的体验模板。

当它突然变成“云养猫平台”的那一刻,我才明白闪应用不是噱头,是真的好玩的生产力工具。

你可以和做好的小橙猫应用互动,小猫会跟着你的互动不断变化心情,吃东西、玩耍、清洁,每一次点按它都会给你生成一条成长记录。

甚至在你不看手机的时候,它还会主动给你发通知提醒你:灵光小猫吃的很香!

你会意识到它不是单纯做一个宠物卡片,而是试图把“陪伴型小模型”做成一个完整人格系统。

这种方向,跟现在的主流大模型不太一样,To C的不再是Chat,而是API。

你会突然意识到:AI应用不再是独立App,而是AI在你面前“临时搭建”的功能。

以前我们下几十个 App 才能解决的事情,现在一个灵光全包了,而且还根据你的对话,动态进化。

第三个瞬间,叫对话。

我问它PS5 Pro和Xbox Series X买哪个更好,它不仅直接联网,还把三四十个来源装进一个逻辑清晰的回答里,配了图、做了参数柱状图,甚至给出一句话总结:看极致画质选 PS5 Pro,看性价比和订阅服务选 Xbox。

灵光在这个部分的表现,太强了。

很多AI应用,你要求它做图配中字都会有乱码。

灵光却不是单纯帮你查资料,而是在自主真实地“加工”信息,让你省掉两小时逛论坛的功夫。

整个App没有堆给你过多能力,它反而努力让一切“不被看到”:

识物很好用,但藏在拍照里;

应用很丰富,但藏在卡片里;

搜索很强,但默认开着,不用你选;

小模型很聪明,但只有在你需要陪伴时才出现。

灵光试图把AI转化为直观反馈,我问它,“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弯曲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很学术,但我问的不专业。

灵光也精准Get到了我的意思,居然制作了动画给我解释。

想起来之前的问题也都配有图片和数据模型。

这是灵光的特色,也是AI应用的方向:抓住我们的“灵光一闪”

Agent从代码变成数据图和应用,我们会觉得AI真的好用了。

通过闪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开发流程,把AI变成生产力。

那这还是闪应用的入口吗?

这是新AI时代的入口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名字取得很好。灵光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状态:

当你要拍照,它帮你认物;

当你要玩,它给你生成小游戏;

当你要问,它替你读完网络;

当你孤独,它给你养只猫。

它不是“一个App”,而是“许多轻盈瞬间的集合”。

在这个意义上,灵光确实配得上自己的名字。(转载自AI普瑞斯)

来源:鞭牛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