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漫短剧是以动画形式制作的短剧,通常融合漫画、动态画面和表情包动画等元素,结合脚本与配音呈现。其每集时长通常控制在几分钟内,以精练叙事满足碎片化娱乐需求,常见于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分发渠道。动漫短剧是伴随着AI发展的产物,分为AIGC短剧(AI生产的短剧)、传统动
报告导读:
动漫短剧是以动画形式制作的短剧,通常融合漫画、动态画面和表情包动画等元素,结合脚本与配音呈现。其每集时长通常控制在几分钟内,以精练叙事满足碎片化娱乐需求,常见于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分发渠道。动漫短剧是伴随着AI发展的产物,分为AIGC短剧(AI生产的短剧)、传统动态漫画类(将平面漫画动态化)以及表情包漫剧(由“熊猫头”等表情包形成的漫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在平台政策与行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动漫短剧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各大视频平台通过专项扶持计划、IP资源开放和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布局,为内容创作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动漫短剧凭借其独特的数字化制作优势展现出巨大潜力:一方面,作品具备强大的IP衍生能力,且以Z世代为主的核心受众占比超过60%,为市场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全流程数字化生产模式有效突破了天气、场地和演员档期等传统限制,结合AI技术在剧本生成、分镜设计和后期制作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这些优势使得动漫短剧在制作周期和成本控制上逐渐比肩真人短剧,成为微短剧市场的重要增量。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00亿元。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已形成多元主体竞合发展的市场格局,主要由内容平台、技术开发商与专业制作机构三类核心力量共同驱动。综合型数字阅读企业依托其IP储备与内容分发生态,在IP转化与跨媒介运营上构建起核心优势;科技公司则凭借人工智能生成、引擎动画等交互技术,为行业提供创新的内容生产工具与解决方案;而垂直领域的内容工作室则专注于特定动画风格或细分题材的深度开发,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稳定的内容输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中国动漫短剧行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杭州水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时刻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灵矩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瓜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郑州奇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友和卓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昌优瑞动漫有限公司等。其中,2025年上半年,中文在线产出AI动漫短剧超百部,单部成本显著降低;2025年7月份,网易羚羊官方微信发布漫剧代投招募公告,正式宣告入局动漫短剧代投领域。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动漫短剧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6-2032年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动漫短剧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动漫短剧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相关概述:动漫短剧是以动画形式制作的短剧,通常融合漫画、动态画面和表情包动画等元素,结合脚本与配音呈现。其每集时长通常控制在几分钟内,以精练叙事满足碎片化娱乐需求,常见于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分发渠道。动漫短剧是伴随着AI发展的产物,分为AIGC短剧(AI生产的短剧)、传统动态漫画类(将平面漫画动态化)以及表情包漫剧(由“熊猫头”等表情包形成的漫画作品)等多种形式。
行业相关政策: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针对微短剧行业的扶持与规范政策,为动漫短剧的创作与传播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例如,2025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致力融合古今,赋予微短剧艺术以非遗特色、增强其文化内涵,让非遗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焕发出新生机、促进其活态传承,着力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非遗题材微短剧作品,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2025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2025年“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过100部,广西微短剧产业总收入超过50亿元,推出一批现象级微短剧作品,带动打造一批现象级景点(景区),擦亮广西文旅品牌,带动旅游消费增长,推动“微短剧+文旅”生态全面升级。
产业链核心节点:从产业链来看,动漫短剧产业链已逐步形成涵盖上游IP与内容创意、中游制作与技术支撑、下游播出与多元变现的完整生态。上游主要包括动漫IP的获取与孵化,涵盖原创漫画、网文小说改编、自有IP开发及签约作者创作等内容源头;中游聚焦于动漫短剧的专项制作,涉及剧本策划、动画制作、后期特效等环节,由专业动画公司及制作团队负责实现内容从创意到成品的转化;下游则覆盖多渠道的内容分发与IP价值延伸,包括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及垂直类短剧App上播出,并通过衍生品开发、形象授权、游戏化合作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构建起从内容创作到市场运营的闭环体系。
市场规模:在平台政策与行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动漫短剧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各大视频平台通过专项扶持计划、IP资源开放和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布局,为内容创作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动漫短剧凭借其独特的数字化制作优势展现出巨大潜力:一方面,作品具备强大的IP衍生能力,且以Z世代为主的核心受众占比超过60%,为市场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全流程数字化生产模式有效突破了天气、场地和演员档期等传统限制,结合AI技术在剧本生成、分镜设计和后期制作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这些优势使得动漫短剧在制作周期和成本控制上逐渐比肩真人短剧,成为微短剧市场的重要增量。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00亿元。
2025年6-8月在投动态动漫短剧数量及播放增量:从市场供需两端来看,动漫短剧行业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供给端方面,2025年6-8月在投动态动漫短剧数量持续攀升,8月达到1802部,环比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需求侧同样表现活跃,动态动漫短剧播放增量同步持续增长,其中8月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播放总量已突破95亿次。
2025年8月中国1802部在投动漫短剧累计播放量占比:从2025年8月1802部在投动态动漫短剧的播放量分布来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其中播放量突破1亿次的头部作品仅8部,占比0.4%;达到5000万次以上的作品46部,占比2.6%;超过1000万次的作品213部,占比12%;而约有64%的作品累计播放量不足100万次。
2025年6-8月TOP100剧目动态动漫短剧播放增量:动态动漫短剧市场的流量集中化趋势日益显著。2025年6月至8月期间,播放量TOP100的头部作品持续贡献了市场绝大部分流量,且其市场份额呈现逐月提升的态势。以8月数据为例,当月TOP100作品的播放增量达到21.11亿次,在全月总播放增量中的占比超过80%,充分显示出优质内容资源正在加速向头部作品聚集。
企业格局: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已形成多元主体竞合发展的市场格局,主要由内容平台、技术开发商与专业制作机构三类核心力量共同驱动。综合型数字阅读企业依托其IP储备与内容分发生态,在IP转化与跨媒介运营上构建起核心优势;科技公司则凭借人工智能生成、引擎动画等交互技术,为行业提供创新的内容生产工具与解决方案;而垂直领域的内容工作室则专注于特定动画风格或细分题材的深度开发,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稳定的内容输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中国动漫短剧行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杭州水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时刻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灵矩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瓜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郑州奇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友和卓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昌优瑞动漫有限公司等。其中,2025年上半年,中文在线产出AI动漫短剧超百部,单部成本显著降低;2025年7月份,网易羚羊官方微信发布漫剧代投招募公告,正式宣告入局动漫短剧代投领域。
面临的风险:(1)动漫短剧行业需警惕技术同质化带来的创新危机。当前大量作品过度依赖相似的动态漫画、三维建模等技术呈现方式,导致视觉风格趋同化严重。部分制作方为快速抢占市场,盲目跟风热门题材和表现形式,缺乏对角色塑造、剧情结构的深度挖掘;(2)内容低俗化倾向正侵蚀动漫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根基。为追逐短期流量红利,部分作品刻意加入低俗笑点、暴力场景或打擦边球的情感描写,虽能快速吸引眼球,却严重损害了动漫短剧的艺术品格与社会形象。
市场趋势:(1)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将迎来创作题材的多元化升级。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单一的热血冒险类题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未来作品将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非遗技艺等,并与现代科幻、悬疑推理等类型进行跨界创新;(2)技术应用将向智能化与沉浸式体验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剧本创作、分镜生成、动作捕捉等环节发挥更大作用,大幅提升制作效率并降低创作门槛。虚拟制作技术的普及使实时渲染与现场拍摄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具想象力的视觉场景;(3)商业模式将呈现生态化与社交化特征。平台将突破单一的广告和订阅收入模式,构建起涵盖内容付费、虚拟商品、数字藏品、线下实景娱乐的多元变现体系。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2026-2032年中国动漫短剧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基于最新、最全的中国产业链数据,融合权威官方统计、深度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通过严格的智能处理和独家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高度可靠、透明且可追溯。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市场地位证明、专精特新申报、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企业排行、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