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全网客流环比上升!2025年三季度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报告出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3:00 1

摘要:当天全网轨交客流仅848万人次,同比前一周三下降28.3%,其中平峰时段进站客流普遍下降2成及以上,11时至15时下降约4成,但早高峰7:00-9:00降幅仅14%左右,因此本次台风对通勤客流的影响相对有限。…

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发布2025年三季度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报告。2025年三季度全网轨道交通共计运送乘客9.6亿人次,日均客流1044万人次,环比上升1.2%,同比微降0.01%,客运强度1.20万人次/公里·日。本季度客流排行前五的站点是哪些?漫展、书展、演唱会、上海国际光影节、中秋国庆假期等对本市轨交客流产生了哪些影响?台风“竹节草”等恶劣天气对轨交客流影响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三季度日均客流1044万人次,环比上升1.2%,同比微降0.01%。其中,休息日日均客流746万人次,环比上升1.4%,同比上升3.4%。

三季度2号线、1号线和9号线日均客流依然位列前三,37%的线路客流同比上升;15号线、17号线客流同比涨幅较高,分别为6.3%、7.0%;机场联络线日均客流4.62万人次,环比上升8.2%。

本季度进出站客流同比上涨的站点占24%(含5个新增站)。客流排行前五的站点分别为南京东路、虹桥火车站、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陆家嘴。除重要交通枢纽外,客流同比显著上升的站点包括南京西路(二季度新增“路易号”地标)、淞虹路(去年三季度末新增宜家荟聚)、东方体育中心(前滩)、曲阜路(大悦城)等。

2025年前三季度工作日早高峰客流同比2024年,居住相对密集区域进站客流最大的五个站点仍是泗泾、九亭、佘山、莘庄、曹路;另外,淀山湖大道、上海松江站、漕盈路、景西路等进站客流增量排名居前。

早高峰岗位相对密集区域出站客流方面,陆家嘴、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漕河泾开发区等站工作日早高峰出站客流排行前五,西岑(青浦华为)、龙耀路(徐汇滨江)、康恒路(运营近一年)等站客流增量排名居前。

中秋国庆期间全网轨交日均客流707万人次,同比下降0.26%。对比2024年国庆7天,10月2日至4日轨交客流未超去年同期,8天日均客流同比有0.26%的微幅差距。假期最高客流日出现在10月1日,全天客流760万人次,而10月6日为相对低谷,全天客流仅615万人次。

市区各主要景区商圈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国际光影节”对于徐汇滨江区域的客流拉动作用,龙耀路站日均客流达4.1万人次,同比增长9成。而去年的热门地标区域如双子山、宜家荟聚、武康路等今年则客流平稳。

中秋国庆期间各枢纽相关轨交站点客流出现分化,虹桥火车站及上海火车站同比下降。因铁路调图,轨交上海南站、上海松江站客流同比大幅上升,上海火车站同比下降。虹桥火车站铁路到发客流同比创新高,但由于机场联络线的分流,轨交虹桥火车站客流以下降为主,但返程阶段同比降幅收窄至6.1%;受机场联络线引流及民航到发客流增长影响,虹桥2号航站楼轨交客流同比显著增长超5成。浦东机场轨交客流同比显著增长超3成。

轨交上海松江站三季度走势依旧稳步向上,10月1日创下5.4万人次客流纪录(刷新5月1日4.7万人次的客流纪录)。从下图也能明显看到,相较于虹桥、南站等通勤大站,暑运对于客源单一的上海松江站,客流提振效果更为显著。

受台风“竹节草”影响,7月底轨道交通客流出现显著低谷,当日平峰时段进站客流大幅下降,但通勤客流影响较小。“竹节草”7月30日影响上海,下午登陆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级。当天全网轨交客流仅848万人次,同比前一周三下降28.3%,其中平峰时段进站客流普遍下降2成及以上,11时至15时下降约4成,但早高峰7:00-9:00降幅仅14%左右,因此本次台风对通勤客流的影响相对有限。

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三季度日均客流升至4.62万人次,较二季度的4.27万人次上升8.2%,涨幅收窄。其中工作日日均客流4.71万人次(环比增9.0%),休息日日均客流4.38万人次(环比增5.1%)。而客流峰值在10月8日被再次刷新,达6.8万人次。

部分平峰时段与高峰时段的客流差距已缩小。通过与二季度客流数据相比,周一早间时段(8:00-9:00)通勤客流叠加枢纽出行,小时客流上升17.5%,远高于其他时段。各平峰时段走势分化,但增幅和降幅都有限,客流趋于稳定。中秋国庆返程高峰,10月7日至8日,全天进站客流量均要显著高于假期前几日,详见下图:

虹桥与浦东机场枢纽间直达率从二季度24.8%小幅下降至23.8%,中秋国庆假期10月4日的枢纽间直达率达到28.5%,远高于节前9月30日的19.5%及返程高峰10月8日的20.2%。线路其余站点中,中春路、康桥东进出站客流涨幅较高,分别达到11.9%、6.6%。景洪路站7月5日起算法调整,新增换乘客流,日均换乘约2790人次(10/1峰值达4413人次),该站进出站客流则相应下降约3成。

三季度体育赛事、场馆演出、大型会展等活动进入高峰,周边轨交站点客流持续增加。大型演唱会方面,因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自8月17日至24日上海体育场周边部分区域、道路实施了临时交通管控措施。期间,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三站合计单日进出站客流最高近18万人次(8/20周三,叠加通勤客流),较常态(下图棕色均线为8/4-8/8均值7.85万人次)增长130%。详见下图:

8月23日(周六)演出活动达到高潮,体育场周边三站全天进出站客流合计达17.2万人次,约为前一个常态周六的2.5倍;轨交出站客流高峰早早出现在16时-17时(2.1万人次),并持续至19:00,过早的人群聚集也对场馆周边道路和公共区域造成了持续、巨大的客流压力。演唱会结束后的散场进站客流高峰出现在22时-23时,也晚于一般演唱会。其中上海游泳馆(11号线)仍发挥主力作用,小时散场客流超1万人次。其他大型演唱会,例如9月初五月天的演唱会,同样对上海体育场周边交通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季度场馆、会展相关轨交站点客流走势见下图。

进入暑假,本市多个大型动漫会展、书展,吸引大量本市及外省来沪游客前往。BilibiliWorld举办时间为7月11日至7月13日,轨交国家会展中心站日均进出站客流达14.5万人次,较去年展期(2024/7/12-7/14)大幅上升18.9%,7月11日达峰值客流16.1万人次,高于今年车展期间13.7万人次的峰值。ChinaJoy举办时间为8月1日至8月4日,而其所在的新国际博览中心周边的花木路站,日均客流飙升至6.2万人次,同比去年会展期间(2024/7/26-7/29)微幅上升0.6%。此外,复兴岛首次举办REDLAND漫展,原本相对冷清的轨交复兴岛站客流显著上升,漫展3天该站进出站客流均突破了3万人次,约为休息日水平的10倍,不过由于该站客流基数较低,整体运行平稳,详见下图:

上海书展于8月13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期间静安寺站日均进出站21.8万人次(同比2024书展8/14-8/20,上升2.7%),较常态客流上涨26.6%(工作日对应上涨15.9%,休息日对应上涨48.3%),周六8月16日静安寺站全天进出站客流23万人次,全网排名第4,对于静安寺这样的大基数站点,存在一定的客流压力。

而暑假期间大量的展会,也是吸引外地游客来沪的理由,通过分析虹桥枢纽相关轨交站点与暑假会展相关站点的OD关系,可以发现BilibiliWorld对于外省市观展客流的吸引力相对较高,而其他展会的受众面则相对本土

顶级光影艺术与网红效应的叠加,重塑轨交客流特征——工作日出现休闲客流高峰、休息日出现“晚高峰”。上海国际光影节9月19日开幕,徐汇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为主会场。从周边的轨交站点夜间客流变化来看,龙耀路站客流波动最大,而云锦路、龙华中路影响较小。

龙耀路站9月19日(周五)当日晚(19:00-0:00)进出站客流即升至2.12万人次,较一般工作日上升61.8%;9月20日(周六)晚间客流达到1.67万人次,较常态休息日上升117%;国庆假期因光影节热度的持续,客流维持高位,10月1日晚间进出站客流达1.78万人次。观察当晚进出站分时客流走势,出站到达客流的高峰在17时-19时期间,而19:00后进站返程客流开始递增,并于20时-21时达到高峰,小时进站客流4423人次,详见下图: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