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广播公司(BBC)因纪录片恶意剪辑陷入成立以来的严重信任危机,两位高管接连辞职仍难息事宁人,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其“只道歉不担责”的表态,坚持索赔10亿至50亿美元。
最近,跨洋纠纷正在重塑西方媒体与政治的博弈格局。
英国广播公司(BBC)因纪录片恶意剪辑陷入成立以来的严重信任危机,两位高管接连辞职仍难息事宁人,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其“只道歉不担责”的表态,坚持索赔10亿至50亿美元。
而这都因2024年10月,BBC一段被“移花接木”的演讲片段。那会儿美国大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刺激的味道。最终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特朗普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重返白宫。
就在这当口,BBC的王牌栏目《全景》适时地推出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特朗普:第二次机会?》。这名字听着就有点儿意味深长,而内容更是直指2021年1月6日震惊世界的国会山骚乱事件。
按理说,作为一家有公信力的媒体,制作这样的纪录片,本应客观公正,还原真相。可偏偏BBC这次玩儿了一手“神剪辑”,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们把特朗普当天在演讲中说的“和平、爱国地让声音被听到”这句话,硬生生跟一小时后谈选举时那句“全力战斗”拼接在了一起。
这还没完,紧接着,画面就直接切到了暴乱分子冲击国会的火爆场面。这一通操作下来,不明就里的人一看,可不就觉得是特朗普在煽动暴力吗?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移花接木”啊!
你说,这事儿做得也太不地道了!连BBC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当时,BBC的前顾问迈克尔·普雷斯科特就气不过,写了一份内部备忘录,实名举报这种剪辑行为,还警告说这会开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结果你猜怎么着?BBC的高层领导们,竟然轻描淡写地一句“行业常规操作”,就把这事儿给打发了!真是让人无语。要不是这份备忘录后来意外泄露,被媒体曝光,恐怕这事儿还得被他们蒙混过去。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备忘录一曝光,那可真是乱了套!英国国内舆论哗然一片,连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都站出来痛斥BBC“丢人现眼”,保守党更是直接指责BBC这操作简直是“制度性偏见”的体现,要求彻查到底。这下好了,BBC这块“客观公正”的金字招牌,可算是碎了一地。
你想想,一个拥有百年历史、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媒体机构,竟然能做出这种混淆视听、操纵舆论的事儿,这简直是自毁长城!信任这东西,一旦坍塌,那可真是山呼海啸,势不可挡。
果然,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BBC的高层也顶不住了。就在去年11月9日,BBC的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部门的CEO德博拉·特尼斯,竟然同一天宣布辞职!这在BBC十多年的历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俩人在声明里倒也承认了对这事儿负有“最终责任”,但内部知情人士却透露,其实早在5月份的时候,管理层就已经收到过相关警告了,可他们偏偏就是不当回事,一直拖着不处理,直到事情闹大了才被迫回应。这种“拖延癌”晚期患者的表现,更让这危机雪上加霜。
眼瞅着火越烧越旺,BBC主席萨米尔·沙阿赶紧出来救火。他又是给白宫写信,表示“真诚遗憾”,又是跑到议会听证会上,把这剪辑行为定性为“误判”。可问题是,他一边道歉,一边却又坚称报道不构成诽谤,拒绝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你听听,这叫什么“道歉”?这分明就是“道歉只道一半,责任坚决不担”嘛!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可真是把特朗普给彻底激怒了。
于是乎,就在11月14日,特朗普站在白宫南草坪上,当着全世界的镜头,斩钉截铁地宣布:下周他将正式起诉BBC,索赔金额高达10亿到50亿美元!他掷地有声地说道:“他们承认了作弊,我必须这么做。” 这话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特朗普这人吧,大家也都知道,他那脾气,那风格,向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加倍奉还”。现在他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BBC这一手简直就是往他脸上扇巴掌。他可不会咽下这口气。对特朗普来说,这不仅是要维护自己的名誉,更是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硬信号:我特朗普,绝不是好欺负的!谁想拿假新闻来泼我脏水,那就等着吃官司吧!这一招,不仅能巩固他那些铁杆支持者的心,更能让那些试图通过媒体手段来攻击他的人掂量掂量。
而白宫新闻秘书更是一针见血,直接把BBC的纪录片定义为“100%的假新闻”。你想想看,这事儿可不仅仅是媒体和政客之间的口水仗了,它甚至影响到了美英这两个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更何况,BBC现在正跟英国政府谈着未来的资金支持问题呢,在这个节骨眼上爆出这么大的信任危机,以后的日子恐怕会更加艰难。
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这所谓的“新闻自由”,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BBC作为一家百年公立媒体,一直标榜着“客观公正”,却在关键的政治事件报道中,通过这种卑劣的剪辑手段来操纵舆论。而且,这还不是他们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
远的不说,2007年的“皇冠门”事件,他们就曾通过颠倒镜头顺序,制造出女王“愤而离场”的假象。现在呢,从巴以冲突报道被指偏颇,到政治人物演讲被恶意剪辑,这家老牌媒体的公信力,简直就像漏气的轮胎,正在一点点地瘪下去,透支得一塌糊涂。
各位老铁,你琢磨琢磨,当媒体可以随意拼接镜头、扭曲事实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还能相信什么呢?那些所谓的“新闻自由”,究竟是真相的守护者,还是某些势力用来博弈、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这事儿,真是细思极恐啊!
目前,BBC还没对特朗普的索赔要求做出正面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旷日持久的法律大战是板上钉钉了。可无论这场官司最终结果如何,这“剪辑门”事件,已经给全球的媒体行业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线!
任何以意识形态偏见或者政治目的为导向,去操纵新闻、扭曲事实的行为,最终都会遭到公众的唾弃。一家百年媒体的信任,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一次拙劣的剪辑就能瞬间崩塌,而要想重建这份信任,那可不是一次敷衍了事的道歉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时间和行动,更是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真正坚守。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