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9年12月11日,在台北的一间屋子里,有人发现62岁的郑介民躺在地上不动了,官方宣称他是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但在葬礼上郑介民的妻子柯漱芳当着众人说道,是蒋介石害死了郑介民,这句话并不是她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而是她藏在心里很久才讲出口的。
1959年12月11日,在台北的一间屋子里,有人发现62岁的郑介民躺在地上不动了,官方宣称他是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但在葬礼上郑介民的妻子柯漱芳当着众人说道,是蒋介石害死了郑介民,这句话并不是她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而是她藏在心里很久才讲出口的。
郑介民不是靠枪炮谋生的特务,郑介民在黄埔军校二期学习过,还专门到苏联研究共产主义运作方式,郑介民回到中国后为蒋介石提供建议,主要做反共情报工作,他这人不依靠武力手段而靠智谋取胜,比如1936年郑介民用40万港币收买陈济棠手下的空军部队,导致对方放弃作战,福建发生事变时,郑介民破译电报并策反军官,帮助蒋介石迅速解决问题,郑介民还撰写了一本《军事情报学》的书,教人分析情报方法,提出“三分搜集、七分分析”的观点,连蒋介石也给郑介民颁发了勋章。
但他能力太强反而带来麻烦,戴笠在世时,郑介民担任副职负责谋划却不掌握实权,戴笠在1946年去世后,蒋介石让郑介民担任代理局长职务,结果郑介民压不住那些资深下属,他想裁减一万人员,说是节省开支、平息舆论,却惹恼了整个特务系统。毛人凤借机动手,利用马汉三贪污事件反过来攻击郑介民,还鼓动家属在郑介民的寿宴上闹事,让蒋介石丢了面子,蒋介石原本就不太信任郑介民,认为郑介民与美国方面来往过密,担心郑介民另有打算。
1947年,军统改名为保密局实际权力全部交给毛人凤,到了1948年,郑介民被调去担任国防部次长,不再负责特务工作,也没有掌握实权,表面上是升职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核心圈。
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重新起用郑介民,安排他担任国安局首任局长,主要目的是借郑介民牵制毛人凤的势力,郑介民确实做出成绩,重建情报网络,还推动一项针对大陆的渗透行动,成效相当显著。但情况在1959年发生变化,郑介民的弟弟郑挺锋移居美国,这件事本身影响不大,但在当时显得特别敏感,因为台湾刚发生“台湾共和党案”,蒋介石认定这是有人与美国勾结意图推翻政权,而郑介民曾私下打听案件调查进度,这个举动触犯了蒋介石的忌讳。
12月7日那天,郑介民由于对“共和党案”的处理方式说了几句实话,被蒋介石当面斥责了一顿,四天后他就去世了,他妻子说的那句“是蒋介石杀的”,并不是随口乱讲,郑介民知道的事情太多,牵扯得也太深,已经成了政治上的拖累,如果郑介民不死,蒋家那些人心里就踏实不下来,后来人们在蒋介石的日记里看到他写的关于郑介民的一段话,日记里写着”如果郑介民不死,他就要去美国了"。
他在情报领域算是个讲究理论的人,总强调方法和策略,不像其他人那样依赖暴力或者靠关系做事,但国民党到了台湾以后,越来越不相信那些有本事的人,一个人越有能力,他们就越提防,郑介民就是这样的例子,他曾经为这个体制打下基础,最后却被这个体制给清除掉,郑介民写的书现在还有人用,但他自己早就被处理掉了。
这件事过后,情报圈的人都看清楚了,在蒋家看来,忠诚比本事重要,听话比聪明有用,谁要是太有自己想法,或者和外面走得太近,早晚会被处理掉,郑介民不是头一个被收拾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倒了,后面还有人在等着看风向。
来源:天涯剑客孤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