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京电影节上,白百何那句“还能这么操作”说得模模糊糊的,像是扔进水里的石子,引起阵阵涟漪。网络上的网友们抓住这个线索,纷纷大胆猜测,把矛头指向了剧组演员王传君拿下的“最佳男演员”奖,关于“奖内定”的传闻也迅速在圈里传开了。有些网友提出了几个疑点:担任东京电影节评委的导演文晏,与另外两位评委交情挺深,作为导演,也可能受到资本的压力。而且,也有人觉得,王传君在这部大女主电影中的戏份不到40分钟,却能够夺得影帝,实在让人觉得不太合理。这些猜测越传越烈,把文晏、王传君,还有《罗目》剧组的导演和制片人都拖出来骂,贴
东京电影节上,白百何那句“还能这么操作”说得模模糊糊的,像是扔进水里的石子,引起阵阵涟漪。网络上的网友们抓住这个线索,纷纷大胆猜测,把矛头指向了剧组演员王传君拿下的“最佳男演员”奖,关于“奖内定”的传闻也迅速在圈里传开了。
有些网友提出了几个疑点:担任东京电影节评委的导演文晏,与另外两位评委交情挺深,作为导演,也可能受到资本的压力。而且,也有人觉得,王传君在这部大女主电影中的戏份不到40分钟,却能够夺得影帝,实在让人觉得不太合理。这些猜测越传越烈,把文晏、王传君,还有《罗目》剧组的导演和制片人都拖出来骂,贴上了“资本操作”“破坏公平”的标签。
原本王传君应该在这一刻享受获奖带来的荣耀和职业高光,没想到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弄得尴尬不已。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喜悦,反而要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的团队一直保持沉默,没做任何辩解。而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白百何,在舆论逐渐发酵到一定程度后,终于打破沉默,以“吃瓜群众”的姿态与网上的传言划清界限,表示这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
话锋一转,白百何开始点名批评自己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不仅被剧组排除在颁奖典礼之外,还提及自己曾在导演“卖惨”的时候主动帮忙救场,结果却被辜负了这一番好意。她亲自出面在公众面前批评剧组,这样的举动让不少网友都觉得她是怒火中烧,才会不顾颜面当面对质。多数人都觉得,剧组是在“过河拆桥”,王传君虽然没有牵扯进去,也算无辜,但白百何的遭遇更令人同情,甚至有人建议她应该向那些被误导的当事人道个歉。
剧组官方回应说,获得奖项的主要团队成员当时并不在东京。
面对白百何公开的指控以及网友的激烈批评,《罗目》剧组的相关人士终于站出来说明情况,还原了事情的核心细节,传闻也随之被揭穿了。
剧组工作人员透露,东京电影节有一套明确的流程:一旦获奖名单确定,就会第一时间通知得奖者,没获奖的参与者可以选择提前离开,以免耽误后续安排。这次电影节期间,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张律和最佳男演员王传君,在获奖名单公布前,都没有留在东京——王传君和制片人彭瑾计划4号返回东京,而导演张律要等到5号才能到达。据说“其他人出发前被召回参加颁奖典礼”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工作人员特别说明,白百何的团队早在3号晚上就确认收到了“白百何未获奖,电影拿下两项大奖”的通知,她的经纪人还曾向剧组表达祝贺,根本不存在“隐瞒获奖消息”的情况。至于有人指责“故意不让白百何参加闭幕式”,剧组也予以否认,表示从头到尾都没有禁止她出席,如果她愿意留下,剧组会尽全力配合,安排好相关的行程。
尽管剧组的解释很有条理,细节也挺丰富,但还是有一些网友坚信白百何的话,觉得剧组是在“避重就轻”,试图为自己找借口。就在双方各执一词、公众议论不休时,白百何工作室在11月9日又发了一条声明,想进一歩证明“剧组不公平”,但没想到公布的时间线和聊天记录截图与剧组之前讲的内容完全一致,直接演变成“自曝铁证”的场景。
过去合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比如在釜山电影节上出现的“沟通障碍”,就成了一个挺明显的“难题”。
随着事情逐渐发酵,之前的一些细节也被翻出来,白百何在工作协调中的做事风格,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有内部人士爆料,这次东京电影节上的“沟通冲突”,并不是孤例,早在釜山电影节的时段,类似的状况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那阵子,《罗目》这部电影拿了釜山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这份团队的集体荣誉,本应该大家一起分享。剧组好几次联系白百何,反反复复问她是不是愿意去领奖,需要她确认了再交参与名单。可是,白百何的回答却是“不对接工作,请联系经纪人”,把沟通的事全丢给了经纪人,自己不搭理。
这次东京电影节,《罗目》获奖的两个奖项都和白百何没啥关系,算是个人和导演的荣耀。剧组按之前沟通的习惯,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她的经纪人,还说可以提前回国。没料到,这一做法又惹得白百何不高兴了。她在控诉中表示,剧组不主动跟她沟通,是对她的不尊重,这和她之前说的“不对接工作”完全不搭调。
一方面说要工作通过经纪人对接,一边又抱怨剧组不跟她直接沟通;一边强调“无论谁得奖都要一起庆祝”,一边又因为自己没拿奖,拒绝参加集体的荣誉见证。这些反复矛盾的做法,让网友们开始重新琢磨白百何的心思,不少人发现,这事儿的真根源,也许就是她“没获奖”后情绪的一次宣泄。
工作室曝光的详情,直接把之前的说法和我方提供的证据给拆穿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真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白百何工作室公布的回应,本来是想帮白百何澄清控诉,没想到反倒变成了“打脸”的关键证据。工作室上传的聊天截图显示,3号晚上19点24分,制片人彭女士告诉白百何的经纪人,“未拿奖”,建议4号可以回国;到20点06分,剧组还明确说电影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奖,经纪人马上回复“恭喜”。
这个细节直接把剧组的话给证实了——白百何的团队早就知道获奖的事儿,并不是“被隐藏”起来的。而且,工作室在声明里说白百何团队“等剧组后续安排,却没收到闭幕式通知,只知道回国”,其实和聊天记录里的内容也不吻合。按照电影节的惯例,没有获奖的演员不用非得出席闭幕式,剧组说“可以回国”也是正常的流程,不是什么“故意排除”哦。
更让网友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工作室试图通过强调“其他团队被留下参加闭幕式”来证明白百何遭遇不公平,可偏偏忽略了“其他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也拿了奖”这个关键点。获奖的主创得留下领奖、参加后续的事情都合情合理,没获奖的白百何却要享受一样的待遇,这说不过去吧,显得没有道理。
另外,一个跟王传君关系挺不错的圈内人,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言外之意的说辞:“不回应不是因为怕被欺负,只是为了剧组整体利益,不过记仇那是肯定的。” 这段话间接表明了王传君团队心里的不满,也从侧面反映出白百何的作为对剧组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网友的看法开始转变了:最没礼貌的,反而是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很体面的人。
真相一点点亮了起来,网友们的态度也跟着大变样。之前还同情白百何遭遇的网友们,慢慢意识到自己被她的情绪带偏了。这场看似“受害者维权”的事,其实根本就是她因为没拿奖,闹出的不合理行为。
网友们把事情的逻辑梳理得挺清楚:制片人因为时间紧,给白百何打了好多次电话沟通,她却一句“联系经纪人”就故意回避;等剧组按照她的要求联系经纪人后,她又抱怨“没有和自己沟通”;至于奖项,其实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剧组也早就通知了结果,这所谓的“公平受损”不过是她为了发泄情绪自己找的借口。
不少人都觉得,白百何在这件事里老是强调“体面”,但其实最不体面的人反倒是她自己。作为演员,没拿奖其实挺正常的,要么自我反省,要么坦然面对结果,可她偏偏用模糊的说辞误导公众,导致无辜的同组演员和剧组被网络攻击,而且事后一点儿道歉都没有,反倒还想靠“体面收尾”来撇清关系。
原本质量还不错的《罗目》,因为这次风波一下子罩上了一层阴影。网友们的焦点从影片本身转移到了这场八卦争执里,“去影院看剧情,不如吃瓜更过瘾”这句调侃,折射出事件对影片口碑带来的影响。白百何原本想着靠控诉博取同情、争取权益,但最终因为自己的一些矛盾发言和工作室的“神操作”,把自己的人气彻底搞砸,成了网友口中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例子。
现在,这场吵奖事件还在不停地发酵,白百何那“受害者”形象已经彻底崩溃,反倒变成了“难相处”“高傲”“没职业素养”的负面标签。她一边喊着“体面收场”的口号,但面对一堆确凿的证据,那份气势就显得无比薄弱,没有啥说服力。
来源:好奇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