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顶级怪咖回归,这部R级大片预定“年度十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2:22 1

摘要:最近,一则令人不安的新闻冲上热搜——“小鹏机器人IRON被质疑是真人假扮”。

最近,一则令人不安的新闻冲上热搜——“小鹏机器人IRON被质疑是真人假扮”

机器人IRON的走路姿态高度拟人,猫步扭胯、手臂自然摆动,恐怖谷效应拉满。

人类离“成为造物主”又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科幻影迷看到这一幕有没有想起什么?

巧的是,几乎在小鹏机器人发布的同时,上映了一部科幻电影,简直是对现实的寓言。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最新力作《弗兰肯斯坦》无疑是近期最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呈现了一个被科幻电影讲了无数次,却依旧深刻的主题——当我们可以创造、改造生命时,我们的道德责任是什么?

这个主题可以延伸到今天的基因编辑、人工智能(AI)、仿生机器人等所有前沿科技领域。

人类对“造物”的执着是福是祸?看完这部电影,或许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弗兰肯斯坦

Frankenstein

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 吉尔莫·德尔·托罗

主演: 奥斯卡·伊萨克 / 雅各布·艾洛蒂 /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 米娅·高斯 / 费利克斯·卡默雷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墨西哥 / 美国

语言: 英语 / 丹麦语

上映日期: 2025-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25-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25-10-17(美国) / 2025-11-07(美国网络)

片长: 149分钟

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担当本片的导演兼编剧。

喜爱科幻、奇幻或怪物类电影的人,一定对这位“顶级怪咖”的作品如数家珍。

《潘神的迷宫》《水形物语》(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地狱男爵》《环太平洋》《匹诺曹》(奥斯卡最佳动画片)……

德尔·托罗以独特的怪物美学黑暗童话风格著称,他喜欢在作品中探讨善与恶的模糊界限、孩童视角、战争的残酷,并常常将奇幻元素融入现实或历史背景中。

因为对电影中的“非人角色”有着独特的爱与理解,他被誉为“怪物之父”

托罗痴迷于怪物,并致力于为丑陋的怪物赋予美丽的灵魂。

他曾说:“有人信仰耶稣,而我找到了弗兰肯斯坦。我活着,表达,不至于疯掉的原因,全是怪物。”

在他眼中,怪物是人类内心冲突与情感的映射。

因此,他镜头下的怪物,如《水形物语》的人鱼,往往比人类更具人性,更值得同情。

《水形物语》剧照

德尔·托罗自幼是环球影业经典怪物电影的超级粉丝,特别是《弗兰肯斯坦》

他多次表示,“造物”(The Creature)是他心目中最能体现孤独与悲剧的形象。

为了将这部他最爱的小说搬上银幕,托罗筹备了近20年

他认为,很多改编版本都将“造物”简化为无脑的杀戮机器,而他希望忠实回归玛丽·雪莱的原著,展现他被世界抛弃的智慧和人性

《弗兰肯斯坦》(1931)剧照

据说这部电影的选角过程十分曲折,尤其是“造物”(科学怪人)这一关键角色难觅人选,最终由澳大利亚演员雅各布·艾洛迪饰演。

艾洛迪曾凭借 HBO 剧集《亢奋》中的内德·雅各布斯一角获得广泛关注。

196cm的高挑身材和独特的忧郁气质,赋予了“造物”威严而孤独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德尔·托罗坚持使用实体特效而非CG,艾洛迪每天都要经历长达10到11小时的特效化妆。

但他从未抱怨过,而是以巨大的耐心和配合,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一代“科学怪人”。

核心角色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由奥斯卡·伊萨克饰演。

他以内敛、深刻且充满强大张力的表演风格著称,游走于艺术剧情片(《醉乡民谣》《机械姬》)和史诗科幻大片(《沙丘》《星球大战》)之间。

伊萨克的表演风格非常适合维克多这种智慧超群,却在道德上彻底失败的角色。

米娅·高斯在片中饰演伊丽莎白,她不仅是维克多弟弟的未婚妻,还与怪物产生了特殊的联系,是推动剧情和深化主题的关键人物。

不惜成本的极致哥特美学是这部电影的另一大看点。

托罗的电影世界通常哥特风浓郁,充满了华丽又阴郁的视觉设计。

这次,他的哥特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坚持实景拍摄实践特效,19世纪暗黑世界的质感触手可及,比CGI效果有分量得多。

布景、灯光、服装,每一个细节都美得像油画,充满了华丽的腐朽感。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欧洲。

年轻且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沉浸在对科学和生命奥秘的狂热探索中,他的目标是突破生死的界限,赋予无生命的物质以灵魂

他耗费数年心血,在一个废弃塔楼建立的实验室里,用从战场上收集来的士兵尸体部件拼凑出一具高大的“怪物”,并借助雷电的力量将其激活。

然而,当他看到这个巨型、扭曲、由缝合的皮肉构成的生物时,维克多感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恐惧和厌恶

他彻底被自己的创造物吓坏了,他的科学野心瞬间被道德责任的恐惧所取代。

刚活过来的怪物像婴儿一样懵懂。

维克多最初试图教导他,但因为怪物学得慢而很快失去耐心,甚至对其进行辱骂和殴打。

伊丽莎白以善意接近并尝试与怪物沟通时,维克多的恐惧和嫉妒达到了顶点。

最终,他选择放火焚烧塔楼,企图将怪物彻底毁灭……

托罗这次对《弗兰肯斯坦》的改编相当大胆,他没有重复之前的版本,而是用标志性的“怪物美学”重新解读这个经典故事。

他的作品向来喜欢颠覆传统,在他看来,怪物往往是被排斥者和孤独灵魂的化身。

他总是给予怪物极大的同情——无论是《水形物语》中的鱼人,《地狱男爵》中的红魔,还是《潘神的迷宫》中的 Faun……

而真正的邪恶则常常潜藏在人类的傲慢与自私之下。

《弗兰肯斯坦》的原著,诞生于一次著名的“鬼故事创作竞赛”

1816年夏天,年仅18岁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她的诗人爱人珀西·比希·雪莱,以及著名诗人拜伦勋爵和拜伦的私人医生波利多里一起,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别墅度假。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决定每人创作一个鬼故事,读给大家听。

波利多里后来创作了《吸血鬼》,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现代吸血鬼故事。

而玛丽从噩梦中获得灵感,创作了《弗兰肯斯坦》。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能写出如此深刻、充满哲学思辨,并开创了科幻小说先河的作品,这本身就堪称奇迹。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

《弗兰肯斯坦》是一个工具反噬主人的经典寓言,两百年来一直被不断改编,是电影史上被改编次数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因为它提出的问题至今依然尖锐:当我们创造出一个拥有意识的生命(比如今天的AI机器人或基因技术),我们对它负有什么样的道德责任?

这部电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的傲慢与偏见。

片中涉及的“科学傲慢”与当下的现实呼应,也算相当应景了。

如果我们未来的AI达到类似人类的自我意识、情感和痛苦感知能力时,我们是否应该赋予它们生存权、不受虐待的权利、甚至公民身份?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警示我们:拒绝承认一个有感知生命的权利,将导致它的反抗。

艾洛迪饰演的怪物造型,被认为与电影《普罗米修斯》中的“工程师”相似,这可能并非巧合。

因为《弗兰肯斯坦》的原著还有一个副标题,叫《现代普罗米修斯》,影片或许借此致敬了这一点。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从宙斯那里偷火给人类的泰坦神,因僭越神的权力而受到被鹰啄食肝脏的惩罚。

玛丽·雪莱将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比作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暗喻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僭越和随之而来的惩罚。

《弗兰肯斯坦》无疑是吉尔莫·德尔·托罗视觉美学的巅峰之作,它超越了传统恐怖片的范畴,回归了玛丽·雪莱原著的哥特式悲剧,是哥特迷和托罗迷都不可错过的佳作。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一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孤独与爱,科学与道德的哥特史诗。

影片结束时,你或许也会为片中的这个怪物感到心碎,发出灵魂的拷问: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本文作者:RAMA

来源:豆瓣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