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就出发3》一开播,王安宇的镜头几乎霸占了整个屏幕。你看胡先煦和范丞丞,那本该轮番抢戏的小鲜肉们,现在更像是背景板,偶尔冒个泡都被淹没在他那股光芒里。说真的,这节目到底是综艺还是“王安宇个人秀”?别急,我给你慢慢拆。还记得第一期沈腾那句半开玩笑的话吗?当时听着挺逗,可谁能想到这竟然成了真事儿?真人秀嘛,本来就是要大家各显神通、互相撞出火花的。但这一季,就像导演组拿起聚光灯,只盯着一个点——对,就是那个名字叫王安宇的人。这背后,是剪辑师手滑?想象一下那个PK环节,堪称嘴炮版“泥潭大乱斗”,场面炸裂到不行
《现在就出发3》一开播,王安宇的镜头几乎霸占了整个屏幕。
你看胡先煦和范丞丞,那本该轮番抢戏的小鲜肉们,现在更像是背景板,偶尔冒个泡都被淹没在他那股光芒里。
说真的,这节目到底是综艺还是“王安宇个人秀”?
别急,我给你慢慢拆。
还记得第一期沈腾那句半开玩笑的话吗?
他说:“王安宇咖位上来了,连范丞丞和胡先煦都得礼让三分。”
当时听着挺逗,可谁能想到这竟然成了真事儿?
真人秀嘛,本来就是要大家各显神通、互相撞出火花的。
但这一季,就像导演组拿起聚光灯,只盯着一个点——对,就是那个名字叫王安宇的人。
这背后,是剪辑师手滑?
还是导演偷偷写好了剧本?
想象一下那个PK环节,堪称嘴炮版“泥潭大乱斗”,场面炸裂到不行,对方喊破喉咙非让王安宇上阵不可,一下子把其他成员推到了边缘。
团队游戏应该是一锅热闹纷呈的大杂烩,可现在却变成了一人独角戏。
观众原本期待的是多样性,但最后只能盯着同一张脸看——难怪有人开始打哈欠。
黄景瑜新加入,也没撼动他的地位,这尴尬程度简直可以用“微妙”两个字形容。
我忍不住联想到去年某爆款综艺,也是类似套路:某明星霸屏狂魔,把整档节目压缩成单线剧情,其余嘉宾仿佛摆设,引发粉丝大战。
“星太亮,会不会反而掩盖满天星辰?”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琢磨。
话又说回来,不否认王安宇确实有料。
他敢讲敢抛梗,自带段子机属性,还会机智回应,让人忍俊不禁。
但正因为这样,一个人的魅力太强烈,也容易让内容失衡。
有点像烧菜放盐,你以为加一点提味儿,多了就全咸掉。
一档好的综艺,需要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而不是靠一颗超级明星撑门面。
沈腾那些调侃,有时候不像朋友间随意打趣,更像幕后安排的一招包装术,用所谓捧杀制造热点和话题。
但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这种明显偏袒只会激化粉丝矛盾。
一边吹捧偶像无敌风骚,一边抱怨资源浪费,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明星背后都有铁杆支持者,他们渴望公平曝光,而不是沦为配角或消失在剪辑室黑洞中。
还有白敬亭给王安宇做捧哏的那段,看似默契十足,但细细品味又觉得蹊跷——两人猜词速度快得令人怀疑提前拿答案吧!
虽然提升了节目流畅度,却削弱了即兴感。
有网友吐槽:“以前《现在就出发》是真实无脚本,现在倒更像排练充分的话剧。”
这变化透露制作团队面对收视压力不得已使出的险棋,同时暴露出现代综艺追求效果胜过真实性的普遍困境。
最近专门为王安宇设计的新游戏,比如跳舞、服装搭配、“你画我猜”,完全发挥他的特长,却也限制其他成员展现自我的机会。
如果换作黄景瑜这样的硬汉,多些体力竞技,说不定还能活跃氛围。
目前这种“一条龙服务式”的编排,只怕最终造成阵容割裂,好戏基本靠他苦撑,大伙只能干瞪眼。
不仅影响观看体验,还可能拖累整体口碑积累。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现在就出发3》的情况折射出演艺圈常见毛病:巨星资源集中+缺乏创新=短期拉升数据但埋隐患。
在信息爆炸年代,同质化玩法极易引起审美疲劳。
而如果继续固守“小金库”模式,为大牌敞开绿灯,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对平台生态乃至所有参与者都是伤害。
想想前几年某顶级男团新专辑上线,全网刷屏效应迅速退潮,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有人辩解,“既然观众喜欢看,那满足需求有什么错?”
市场逻辑没错,一个焦点人物轻松造势确实方便快捷。
不过忽略均衡发展,无异于用塑料花拼凑春天,没有生气勃勃。
真正吸睛的是多元合作与火花迸溅,而非单枪匹马。
如年底即将上线的新一期《奔跑吧》,邀请更多素人与明星共同竞技,就试图打破传统格局,以求焕发生命力。
往回翻过去几季,《现在就出发》圈粉不少,很大原因是它纯粹自然、不刻意雕琢的人情味儿。
然而如今清新气息被人为操控遮盖,不止降低观感,还逐渐蚕食品牌价值。
我甚至怀疑,如果导演组真心想救场,该大胆放权,让每位嘉宾自由表达,加码不可预测挑战,否则永远只是台上一厢情愿唱独角戏罢了。
未来如何走,是找平衡还是越陷越深,全凭他们自己选路。
不过说到底,比这些华丽辞藻,我更关心荧幕上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够真实,因为只有公正展示每个人丰富立体的一面,我们才能产生共鸣。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呢?
当然乐意看到他们跌跌撞撞,在泥潭摸爬滚打,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奇迹。
那么,你怎么看镜头分配才算合理呢?
欢迎留言聊聊,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大主角!
来源:鸽子综艺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