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定教育系统锚定“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战略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创新实施“1530工程”(即,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帮扶培养5名保定校长学员、30名教师学员。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由1位名校长和10位名师组成,以点
阜平县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齐彩民 摄
保定市乐凯小学孩子们体验“气球吸纸片”实验。保定市乐凯小学 供图
保定市第十五届中小学(青少年)运动会。齐彩民 摄
□牛琪
保定教育系统锚定“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战略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创新实施“1530工程”(即,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帮扶培养5名保定校长学员、30名教师学员。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由1位名校长和10位名师组成,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基础教育水平)为引领,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绘就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获批4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建成校内劳动基地1745个、国家级研学基地4个;新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0所、城市一类幼儿园127所;5所学校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国家和省、市级优秀模范教师487人……
“十四五”以来,保定教育系统锚定“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战略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创新实施“1530工程”(即,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帮扶培养5名保定校长学员、30名教师学员。1个名校长导师团队由1位名校长和10位名师组成,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基础教育水平)为引领,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
守正创新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思政铸魂、家校社协同、五育并举”的育人生态,育人成效显著。
思政教育润心育德。优质思政课数量五年翻番,420节入选省级精品课,17篇案例入选省级资源库。推动“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2023年“马兰花开遍太行山”响彻全国,文化自信持续根植青少年心田。
五育并举促进全面成长。实名制建立312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信息库,累计培训教师近3万名。建成校内劳动基地1745个、国家级研学基地4个,累计培训劳动教育骨干教师269人。全省第一届科技运动会中,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一名。体育课开课率100%,五年来,累计举办体育比赛6300余场,保定一中女子足球队2023年获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亚军。
专门教育补齐育人短板。成立保定市春雨学校,创新推行“1358”矫治教育体系,首批行为偏差学生改善率达90%,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防护墙”。
锐意改革提升基础教育品质
锚定普及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多样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1530工程”,成功获批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科学教育示范区,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大步跨越。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积极创建省级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0所、城市一类幼儿园127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1.5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省定标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义务教育均衡破局。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组建教育集团232个,覆盖学校1598所,集团化办学率达77.6%;主动对接京津优质名校300余所,借力赋能本地办学水平提升。率先推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全面保障教育公平;在全省优先落地“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午休“躺睡工程”,精准回应学生成长需求;成立河北省首家孤独症专门学校——保定市融星实验学校,补齐特殊教育短板。
高中教育特色突围。本科及特招上线总人数、上线率实现持续增长。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落地见效,2025年取得五大学科竞赛16个省级一等奖。保定中学、保定三中西校区相继建成投用,新增学位近6000个,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4所县中进入部属高校帮扶名单。5所学校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省级特色高中,推动学校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型。
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样板
坚持以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类型教育、特色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
关键办学能力量质齐升。“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61亿元实施中职达标工程,职教园区“三校一基地”项目建成投用。全市职业院校获一类国家级大赛奖励55项、省级大赛奖励1311项,夺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4项,实现了世赛金奖零的突破。
产教融合立法先行。在全省率先出台《保定市产教融合激励政策》,启动了《保定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程序。累计认定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3家,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7家,居全省第三位。
技能人才创新培育。打造兼具特色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新生态,全国首创市域职教“组团出海”,为中资企业就地培养技能人才打通路径。在全省率先开展“1+N”高职下沉县域办学。获批全省唯一职普融通试点和“县域职教中心错位发展”试点。
内涵驱动支持高等教育提升
高校恪守践行“育人为本、质量优先、创新驱动”理念,学科改革纵深推进、科研攻关多点突破,发展成效卓著。
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各高校累计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66门,涵盖文、理、工、农、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华北电力大学顺利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河北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华北电力大学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并成功转设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北大学首次以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个。河北农业大学科研项目15次打破小麦玉米高产纪录,为河北省粮食连年丰产提供有力支撑。
梯次培养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聚力深耕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培养、管理、保障机制,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教师梯队。
师德师风建设秉承育人初心。五年来,选树各级师德先进典型2065人次,国家和省、市级优秀模范教师487人,1人荣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5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所学校获全国先进集体。
教师队伍全链条补充培养。五年来,全市共招聘教师13524人,753名高层次教师通过选聘进入教师队伍,优化了年龄与学历结构。深入推进“1530工程”,1182名学员走进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全国专家近千人次精心指导,培训教师68万余人次。
教师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乡镇补贴、确保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通过“为教师亮灯”等形式,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生态。
强化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以强化资金保障、夯实基建支撑、守牢安全防线为抓手,筑牢教育发展的民生底线。
基础建设攻坚扩容。五年来,投入超80亿元改善教育民生基础设施,实施新改扩建学校160余所,投入27亿元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
安全治理筑牢多维屏障。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实施多层次网格化管控模式,夯实“双控”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改革,全力打造“阳光食堂、放心食堂、健康食堂”。
五年来,保定教育锚定“协同聚能、改革破冰、质量立名”的实践路径,以资源整合撬动格局重塑,以改革突破驱动理念升级,成功实现从“短板突出”到“区域标杆”的跨越式发展,绘就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