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结算页常跳出“再付25立减10”,本质是用小钱钓大鱼。已经选好的东西立刻结账,多余的一分不掏。省钱的底线是:不为了优惠创造需求。
每天睁眼就是还款日,孩子的补习费靠信用卡等。
所谓中年危机,不过就是“没钱”两个字横在面前,连叹气都要算时间成本。
可日子总得过,债也得还。
我把自己按在餐桌上,逐笔拆流水,砍掉一切“看起来不贵”的小额支出,才发现:
省钱不是抠门,而是把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未来一点点赎回来。
手机结算页常跳出“再付25立减10”,本质是用小钱钓大鱼。已经选好的东西立刻结账,多余的一分不掏。省钱的底线是:不为了优惠创造需求。
直播间话术、首页推荐全在刺激即时多巴胺。把商品先放购物车,三天后还惦记,再回去看价格、看评价、看使用场景。八成热度会自行熄火,钱包也跟着降火。
亲戚、同事、好友的推销,统一用“家里已有安排”挡回去。面子是别人的,账单是自己的。不掏钱不解释,节省的不只是钱,还有后续每年续费的心累。
健身卡、破壁机、小码裙,全是假想中自律的道具。先连续徒手锻炼30天,再谈设备;先坚持早起喝白水一个月,再谈养生电器。做到哪一步,再花哪一步的钱。
打开银行App,拉六个月流水,用颜色标记:固定支出、弹性支出、莫名其妙支出。一眼就知道哪部分可以砍。数字比记忆更诚实,看完自然知道下一步动哪刀。
开一张没有网银、没有短信提醒的二类卡,发薪日立刻转20%进去。密码写在纸上锁抽屉,不到急诊住院、房租断供不准动。先存后花,余额数字才会滚雪球。
地铁刷短视频也是两小时,剪简单视频、做线上问答、写头条文章也是两小时。同样120分钟,后者能换成几十到几百块。先选离自己技能最近的小项目,用业余时间换现金流,比省菜钱快得多。
不懂的股票、虚拟币、高息理财,一律当诈骗处理。真要让钱生钱,先去把国债、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说明书逐字读完,再决定要不要试水。守住本金,收益低也是正收益。
负债不是终点,而是起跑线。把以上八条写成便签贴在冰箱门,每守住一次冲动就画个√。√越多,账户上的负号越短。生活不会突然变好,但数字可以。
来源:努力生活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