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的夏天,江淮流域的雨就像漏了天。从六月底开始,瓢泼大雨没日没夜地下,长江水位节节攀升,我们安徽安庆下辖的陈家村,像颗悬在浪尖上的石子,随时可能被洪水吞没。
98年抗洪,我妈救了一个孕妇,她走前留下一张银行卡,说:大姐,18年后让你儿子拿着它去北京,能保他一世富贵
第一章 洪水滔天里的救命声
1998年的夏天,江淮流域的雨就像漏了天。从六月底开始,瓢泼大雨没日没夜地下,长江水位节节攀升,我们安徽安庆下辖的陈家村,像颗悬在浪尖上的石子,随时可能被洪水吞没。
我叫陈阳,那年五岁,记忆里全是湿漉漉的水汽和此起彼伏的警报声。我们村坐落在长江支流的河湾处,世代靠种地、捕鱼为生,房子大多是土坯混砖盖的,经不起洪水折腾。我爸陈德发是村里的民兵队长,从七月初就守在河堤上,几天几夜没回家,我妈王秀兰带着我,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把值钱的家当往高处的亲戚家搬,剩下的就用塑料布裹得严严实实,盼着雨能停,水能退。
七月十五日那天,雨下得更猛了,风裹挟着雨水,把村口的老槐树吹得东倒西歪。中午时分,河堤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破堤了!浑浊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顺着缺口汹涌而来,转眼间就漫过了村口的石板路,往村里冲。
“快跑啊!水上来了!”
“往村后的山岗上跑!”
村里炸开了锅,哭喊声、呼救声、家具碰撞的声音混在一起。我妈背起我,一手抓着一个装满衣物的蛇皮袋,跟着人群往村后跑。水涨得太快,没过脚踝,没过膝盖,冰凉的洪水带着泥沙,灌进我的裤腿,我吓得紧紧搂着我妈的脖子,不敢睁眼。
我妈体力不算好,平时在家连重活都很少干,但那天她像疯了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冲。就在快到山岗的时候,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微弱的呼救声,断断续续的,被风雨盖得几乎听不清。
“有人吗?救救我……救救我的孩子……”
我妈脚步一顿,回头往身后看。洪水已经漫到腰了,远处的几间土坯房正在倒塌,一个抱着树干的身影在洪水里沉浮,看着格外危险。
“秀兰,别管了!水太大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旁边的二婶拉了我妈一把,语气急切。
我妈咬着牙,眼神死死盯着那个身影:“那是个孕妇!你看她的肚子!”
我顺着我妈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个女人挺着鼓鼓的肚子,双手紧紧抱着树干,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冻得发紫,眼看就要抓不住了。我妈把我往二婶怀里一塞:“二嫂,帮我带陈阳去山岗,我去救她!”
“秀兰!你疯了!”二婶急得跳脚,“这么大的水,你去了也是送死!”
“她怀着孩子呢!两条人命啊!”我妈甩开二婶的手,转身就往洪水深处冲。她个子不高,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整个人都显得摇摇欲坠。我吓得大哭:“妈!妈!”
我妈没回头,只是朝着我喊:“阳阳乖,等着妈!”
她蹚着洪水,一步步靠近那个孕妇。洪水打着旋,好几次差点把她冲倒,她死死抓住身边的树枝、电线杆,艰难地往前挪。终于到了孕妇身边,我妈伸手去拉她:“妹子,抓紧我!”
孕妇虚弱地抬起头,眼里满是绝望和感激,她想伸手,却没力气。我妈见状,干脆扑过去,一只手抱住树干,另一只手死死拽住孕妇的胳膊:“坚持住!我带你出去!”
两个人在洪水里挣扎着,我妈用尽全身力气,把孕妇往山岗的方向拖。洪水越来越大,好几次都没过了她们的胸口,孕妇体力不支,几乎要晕过去,嘴里反复念叨:“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
“妹子,挺住!孩子会没事的!”我妈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给她打气。
不知道过了多久,在其他几个年轻村民的帮忙下,我妈终于把孕妇拖到了山岗上。刚一上岸,孕妇就晕了过去,我妈也瘫在地上,浑身湿透,嘴唇发青,头发上全是泥沙。我扑到我妈怀里,哭得撕心裂肺:“妈,我以为你不要我了!”
“傻孩子,妈怎么会不要你?”我妈抱着我,声音虚弱却温柔。
村里的医生赶紧过来给孕妇检查,摸了摸她的脉搏,又听了听胎心:“还好,大人孩子都没事,就是体力透支太严重,还有点低血糖,得赶紧补充营养。”
我妈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红糖拿出来,冲了一碗红糖水,一点点喂给孕妇。孕妇醒过来后,看着我妈,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大姐,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和我的孩子就都没了。”
“别说这话,谁遇到这种事都会伸手的。”我妈帮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和泥沙,“你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怎么就你一个人?”
孕妇叹了口气,说自己叫苏婉,是武汉人,本来跟着丈夫回安庆老家探亲,没想到遇到洪水,和丈夫失散了,她怀着七个月的身孕,跑不快,就被洪水困在了村里。
山岗上挤满了受灾的村民,大家挤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吃的喝的都很紧缺。我妈把自己的帐篷让了一半给苏婉,每天把分到的馒头、稀饭,先给苏婉吃,自己和我就喝点稀粥,啃点干粮。苏婉过意不去,想推辞,我妈就说:“你怀着孩子,得多吃点,不然孩子受不了。我和阳阳皮实,饿不着。”
我爸偶尔会从河堤上回来看看,带来一些防汛的消息,也带来一些救济粮。他看到苏婉,没多问,只是默默地把家里带来的腊肉、鸡蛋,都交给我妈,让她给苏婉补身体。我爸话不多,但心里善良,他知道我妈救了人,就全力支持。
苏婉在山岗上住了半个月,洪水慢慢退了,村里开始组织返乡重建。苏婉的丈夫也找到了山岗,他叫李伟,是个穿着西装、看起来很斯文的男人,见到苏婉,抱着她哭得像个孩子,又对着我妈连连磕头:“大姐,救命之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妈赶紧把他扶起来:“快起来,别这样,都是应该的。”
李伟给村里捐了不少物资,又单独给了我妈一笔钱,我妈坚决不收:“钱我们不能要,你们能平安团聚就好。”
李伟和苏婉拗不过我妈,只能作罢。临走那天,苏婉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塞到我妈手里,眼神很认真:“大姐,这张卡你收下,里面的钱不多,但你一定要替我保管好。18年后,让你儿子陈阳拿着它去北京找我,我能保他一世富贵。”
我妈愣住了,想把卡还回去:“妹子,这不行,我们救你不是为了钱。”
“大姐,这不是谢礼,是我给孩子的承诺。”苏婉紧紧握着我妈的手,“我知道你是好人,你的儿子也一定是个好孩子。18年后,陈阳刚好成年,让他来北京,我不会骗你。密码是陈阳的生日,19930215,你记好了。”
苏婉把卡号和她在北京的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一起交给我妈。她又摸了摸我的头,眼里满是慈爱:“阳阳,要好好学习,18年后,阿姨在北京等你。”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伟开车来接苏婉,车子发动的时候,苏婉从车窗里探出头,对着我妈喊:“大姐,一定要让陈阳来北京!千万别忘了!”
我妈站在路边,手里攥着那张银行卡和纸条,看着车子越来越远,心里五味杂陈。她不知道这张卡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一世富贵”是不是真的,但她看着苏婉真诚的眼神,还是把卡和纸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第二章 十八年的坚守与成长
洪水退去后,村里一片狼藉。土坯房倒了不少,田地也被泥沙覆盖,收成肯定好不了。我家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开始重建家园。我爸每天带着村民们修路、垫田、盖房子,我妈则在家里收拾残局,顺便种点蔬菜,补贴家用。
那张银行卡和纸条,被我妈藏在了樟木箱的底部,压在她的陪嫁衣服下面。她很少提起这件事,只是偶尔会拿出来看看,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我问过我妈,那张卡里有多少钱,苏婉阿姨是谁,我妈总是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洪水的记忆渐渐淡去,村里的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我爸依旧是村里的民兵队长,还是那样沉默寡言,却总是在村里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妈还是那样勤劳善良,每天操持家务,照顾我和后来出生的妹妹陈念。
我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妈没读过多少书,却总说:“阳阳,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家里条件不好,我穿的衣服都是亲戚家孩子穿剩下的,文具也是用到不能再用才换,但我妈从不让我受委屈,每天都会给我煮一个鸡蛋,让我带到学校吃。
我十岁那年,村里有人传言,说我妈救了个有钱的城里人,人家给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有好多钱。有邻居来问我妈:“秀兰,听说你手里有张银行卡,是不是真的?里面有多少钱啊?”
我妈笑着摇摇头:“哪有什么钱,就是人家的一点心意,我没好意思拒绝,就收着了。”
“那你怎么不用啊?家里条件这么困难,念念还要上学,你拿出来用啊!”邻居劝道。
我妈还是摇头:“那是给阳阳的,等他18岁了再说。”
有人说我妈傻,到手的钱不用;也有人说苏婉是骗子,那张卡里根本没钱。我也问过我妈:“妈,那张卡是不是真的有钱?我们为什么不用啊?”
我妈摸了摸我的头:“阳阳,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用。苏婉阿姨说了,18年后让你拿着它去北京,那就是给你的。我们现在虽然穷,但穷得有骨气,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问过,但心里却对那张银行卡和遥远的北京,充满了好奇。我开始努力学习,心里暗暗想:18年后,我一定要去北京看看,看看苏婉阿姨,看看那张卡到底能不能给我带来“一世富贵”。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县高离家远,我只能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我妈每次都会给我准备很多好吃的,把家里仅有的积蓄都塞给我,让我在学校里吃好点,别委屈自己。
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我来自农村,基础不如城里的学生,只能比别人更努力。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起床,去教室背书;晚上,宿舍熄灯后,我就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书。我妈知道我学习辛苦,每个月都会给我寄一些土特产,让我分给同学,也让我多交几个朋友。
高二那年,我爸在修村里的灌溉渠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摔断了腿。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我妈既要照顾我爸,又要种地、照顾妹妹,日子变得更加艰难。我想辍学回家,帮我妈分担压力,我妈却坚决不同意:“阳阳,你要是敢辍学,我就没你这个儿子!你爸的腿会好的,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我爸也躺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说:“阳阳,听你妈的话,好好读书。爸没事,过几个月就能下地了。”
看着我妈憔悴的面容和我爸受伤的腿,我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那段时间,我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干活,然后回家给我爸做饭、换药,再送妹妹上学,晚上还要熬夜纺线、做手工活,挣钱给我爸治病、给我交学费。她的头发渐渐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但她从来没在我面前抱怨过一句。
有一次,我回家拿生活费,看到我妈在偷偷抹眼泪。我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说没事。后来我才知道,我爸的医药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不少钱,她是在为钱发愁。我心里很难过,想起了那张银行卡。我跟我妈说:“妈,我们把苏婉阿姨给的那张卡拿出来用吧,先给爸治病。”
我妈沉默了很久,摇了摇头:“阳阳,不行。苏婉阿姨说了,这张卡是给你的,要等你18岁了才能用。我们不能失信于人。再说,你爸的病,我们可以再想办法。”
我知道我妈的脾气,她认定的事,很难改变。最后,还是村里的亲戚和乡亲们伸出了援手,凑了一笔钱,给我爸治好了腿。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我妈是个守信用、有骨气的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2011年,我18岁,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妈激动得哭了,她拉着我的手,说了一遍又一遍:“阳阳,你出息了!你终于考上大学了!”
我爸也很高兴,特意杀了一只鸡,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我妈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走进屋里,从樟木箱里拿出了那张银行卡和纸条。十八年了,银行卡已经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卡号还清晰可见;纸条也有些磨损,但苏婉的地址和密码还能辨认。
我妈把银行卡和纸条递给我,眼神很认真:“阳阳,你现在18岁了,该去北京看看了。这张卡,你拿着,去找苏婉阿姨。不管怎么样,都要谢谢人家当年的信任。”
我接过银行卡和纸条,心里百感交集。这张卡,承载了我妈十八年的坚守,也承载了我从小到大的好奇和期待。我不知道北京等待我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一世富贵”是不是真的,但我知道,我必须去一趟,完成我妈和苏婉阿姨的约定。
“妈,我去北京看看,如果苏婉阿姨真的能帮我,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将来让你和爸、妹妹过上好日子。”我说。
“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做个好人,就像你爸一样。”我妈摸了摸我的头,眼里满是不舍,“到了北京,要照顾好自己,遇到事情多想想,别轻易相信别人。”
我点了点头。大学开学前,我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我妈和我爸送我到火车站,我爸拍了拍我的肩膀:“阳阳,去了北京,好好干,别给家里丢脸。”
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父母,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知道,这一次去北京,不仅是为了那个十八年的约定,更是为了我的未来,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第三章 北京城里的迷茫与寻觅
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心里既兴奋又忐忑。火车一路向北,窗外的风景从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我不知道苏婉阿姨是不是还在那个地址,也不知道那张银行卡到底能不能用,更不知道“一世富贵”是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到了北京西站,已经是晚上了。出站口人山人海,灯光璀璨,和我们老家的小县城完全是两个世界。我背着一个双肩包,手里攥着那张银行卡和纸条,站在人群中,有些不知所措。我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地铁站,换乘了好几趟车,才到达朝阳区的那个小区。
小区看起来很高档,门口有保安站岗。我走到保安室,说明了来意:“师傅,我找苏婉女士,她住在这个小区里。”
保安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你找苏婉?你是谁?有预约吗?”
“我是她的朋友,从安徽来的,十八年前她让我来找她。”我拿出那张纸条,递给保安。
保安看了看纸条,又看了看我,说:“我们小区里确实有个叫苏婉的,但她好几年前就搬走了。我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搬走了?那你知道她搬到哪里去了吗?”
“不知道,我们小区里的人流动性很大,搬走了就联系不上了。”保安摇了摇头。
我站在小区门口,心里很失落。难道十八年的约定,就这样落空了?我不甘心,又问了几个小区里的居民,他们要么说不认识苏婉,要么说不知道她搬到哪里去了。
天色越来越暗,我只能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我身上带的钱不多,只能找了一个便宜的快捷酒店,住了下来。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那张银行卡,心里很迷茫。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寻找苏婉阿姨,还是直接回省城上大学?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个小区,还是没有找到苏婉阿姨的下落。我不甘心,又按照纸条上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电话里传来“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的提示音。我坐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很无助。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妈说的话:“遇到事情多想想,别轻易相信别人,但也别轻易放弃。”我决定,先在北京找份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苏婉阿姨。同时,我也联系了省城的大学,办理了延期报到的手续。
我在网上找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包吃包住,工资不高,但足够我维持生活。餐厅很忙,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但我还是坚持着。每天下班後,我都会拿着那张纸条,去各个小区、街道打听苏婉阿姨的下落,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有一次,我在餐厅遇到了一个常客,是个退休的老教授,姓王。他看我每天都在打听人,就问我:“小伙子,你在找什么人啊?这么着急。”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王教授。王教授听了,想了想说:“小伙子,你别着急。北京这么大,找人确实不容易。你可以试试去派出所问问,或者在网上发点寻人启事。另外,你手里的银行卡,或许可以去银行查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钱,能不能查到开户信息。”
王教授的话提醒了我。第二天,我请假去了银行,拿着那张银行卡,对柜员说:“您好,我想查一下这张卡里有没有钱,能不能查到开户信息。”
柜员接过银行卡,刷了一下,说:“先生,这张卡是一张信托银行卡,里面确实有资金,但需要本人持身份证才能查询具体金额和开户信息。而且,这张卡设置了特殊的使用条件,必须满足条件才能支取里面的资金。”
“特殊的使用条件?什么条件?”我连忙问。
“具体是什么条件,我也不知道,需要联系信托公司才能查询。”柜员说。
我又问了信托公司的联系方式,柜员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我打过去,说明了情况,信托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先生,这张信托卡是苏婉女士在1998年设立的,受益人为陈阳,使用条件是:受益人年满18周岁,完成大学学业,并且通过苏婉女士指定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品德、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目前,苏婉女士已经去世,评估工作由她的家人负责。”
听到苏婉阿姨已经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很悲痛。我没想到,那个在洪水里被我妈救下的孕妇,竟然已经不在了。但我也明白了,“一世富贵”并不是指直接给我钱,而是给我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
“那我怎么联系苏婉女士的家人?”我问。
“苏婉女士的丈夫李伟先生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帮你联系他。”工作人员说。
没过多久,李伟先生给我打来了电话。他的声音很温和,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他说他一直在等我,没想到我会这么快找到他。他约我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见到李伟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他看着我,眼里满是感慨:“陈阳,终于见到你了。你长得真像你妈妈,善良、朴实。”
“李叔叔,谢谢您还记得我。”我说。
“怎么会不记得?你妈妈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李伟先生叹了口气,“当年洪水退去后,你苏婉阿姨身体一直不好,生下孩子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五年前就去世了。她去世前,一直惦记着你,让我一定要找到你,履行她的承诺。”
“苏婉阿姨……她是个好人。”我哽咽着说。
“是啊,她是个善良的人。”李伟先生说,“当年她设立这张信托卡,就是想给你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知道你妈妈是个好人,她相信你也一定是个好孩子。‘一世富贵’不是指给你多少钱,而是给你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让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和幸福。”
李伟先生告诉我,苏婉阿姨当年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家里条件很好。她和李伟先生结婚后,一直想要个孩子,没想到遇到洪水,差点失去性命。被我妈救下后,她就下定决心,要好好报答我妈,给她的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陈阳,你现在考上了大学,很好。”李伟先生说,“我已经联系好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你可以转学到这里来,学费、生活费都由信托基金承担。毕业后,我也会给你推荐合适的工作。但我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品德、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辜负你妈妈和苏婉阿姨的期望。”
我看着李伟先生,心里充满了感激。我没想到,十八年的约定,竟然是这样的。我点了点头:“李叔叔,谢谢您。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好人,不辜负您和苏婉阿姨的期望。”
第四章 求学路上的磨砺与成长
转学手续办得很顺利,我转到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这所大学比我原来的大学好很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学习氛围也很浓厚。但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要么是学霸,要么是家境优越的富二代,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刚开始的时候,我很自卑。同学们聊的话题,我大多插不上话;他们用的电子产品、穿的衣服,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名牌;就连学习上,我也跟不上节奏,很多课程对我来说都很困难。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编程作业,我因为基础不好,做了好几天都没做出来。看着同学们都顺利完成了作业,我心里很着急,也很失落。我甚至想过放弃,回到原来的大学。
就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李伟先生给我打了电话,邀请我去他家吃饭。他家住在一个高档小区里,装修得很豪华。李伟先生的儿子李浩然,比我小两岁,也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学的是金融专业。
吃饭的时候,李伟先生看出了我的心事:“陈阳,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了?”
我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了他。李伟先生听了,笑着说:“陈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来自农村,虽然基础不如别人,但你比别人更努力、更坚韧。这是你的优势。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赶上别人。”
李浩然也说:“陈阳哥,别担心,以后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我,我帮你。”
李伟先生的鼓励和李浩然的热情,让我心里暖暖的。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去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周末的时候,我也泡在图书馆里,恶补基础知识。
李浩然经常帮我补习功课,我们也慢慢成了好朋友。他虽然家境优越,但一点都不骄傲,很谦虚、很善良。他带我去逛北京的景点,吃北京的特色小吃,让我慢慢适应了北京的生活。
除了学习,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加入了志愿者协会,经常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每次做义工,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孩子们天真的脸庞,我心里都很满足。我知道,这是苏婉阿姨和我妈希望我做的,做一个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大学期间,我每年都会回家看望我妈和我爸。每次回家,我都会给他们带很多北京的特产,给他们讲我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我妈看到我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心里很开心。她总是说:“阳阳,你能有今天,多亏了苏婉阿姨和李叔叔。你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妈,我知道。”我说,“我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番事业,不仅要报答李叔叔,还要回报家乡,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
我爸也很为我骄傲,他说:“阳阳,你现在是我们村的骄傲。以后不管你飞多高、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不能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我点了点头。我知道,我能有今天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苏婉阿姨的信任,更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
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了这个比赛,我和队友们熬夜奋战了好几个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比赛结果出来后,我们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心里很激动。我知道,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也是苏婉阿姨和李叔叔给我机会的结果。
李伟先生和李浩然也来参加了颁奖典礼。看到我获奖,李伟先生很开心:“陈阳,好样的!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
“李叔叔,谢谢您。”我说,“如果不是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李伟先生说,“你很优秀,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大学毕业後,在李伟先生的推荐下,我进入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每天都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做起,慢慢晋升为项目主管、部门经理。
工作几年后,我有了一定的积蓄。我在老家给我爸妈盖了一栋新房子,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还资助了村里的几个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我知道,这是我对父母、对家乡、对苏婉阿姨最好的回报。
第五章 富贵的真谛与善良的传承
2018年,我25岁,已经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总监,年薪百万。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把我妈和我爸、妹妹都接到了北京。看着父母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心里很满足。
有一天,李伟先生邀请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他拿出一个盒子,递给我:“陈阳,这是苏婉当年留给你的东西,现在交给你。”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个日记本。信是苏婉阿姨写给我的,上面写着:
“陈阳,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1998年的洪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遇到了你的妈妈——我生命中的贵人。你妈妈是个善良、朴实的人,她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我和我的孩子。我无以为报,只能给你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所说的‘一世富贵’,并不是指金钱和地位,而是指内心的富足和幸福。我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做一个有品德、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希望你能珍惜生活,感恩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希望你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保持初心,不忘本,做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最后,我想对你说,谢谢你的妈妈,谢谢你。愿你一生平安、幸福、富贵。”
看完信,我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世富贵”的真谛。富贵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善良、坚韧和感恩,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去创造价值。
日记本里记录了苏婉阿姨当年被救后的感受,记录了她对我妈的感激,记录了她对我的期望。看着日记本里娟秀的字迹,我仿佛看到了苏婉阿姨温柔的笑容。
“陈阳,苏婉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善良、有担当的人。”李伟先生说,“你做到了。你不仅自己取得了成功,还不忘回报家乡,帮助别人。苏婉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
“李叔叔,谢谢您。”我说,“我会永远记住苏婉阿姨的话,永远保持初心,做一个善良、有担当的人。”
我妈也流下了眼泪:“苏婉妹子,谢谢你。你放心,阳阳不会让你失望的。”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不仅努力工作,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我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资助农村的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还经常回到老家,看望村里的乡亲们,帮助村里发展产业,让村民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我和李浩然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我们一起创业,一起做公益,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我们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不仅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还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
2023年,我30岁。这一年,我结婚了,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她善良、温柔,支持我的事业和公益事业。我们的婚礼很简单,但很温馨。李伟先生和李浩然都来参加了我们的婚礼。
婚礼上,我看着我的妻子、我的父母、我的妹妹,看着李伟先生和李浩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我想起了1998年的那场洪水,想起了我妈在洪水里救人的身影,想起了苏婉阿姨留下的那张银行卡和那封信。
我知道,我的人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幸福,离不开我妈的善良,离不开苏婉阿姨的信任,离不开李伟先生的帮助。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善良的力量,让我懂得了感恩的意义,让我找到了“一世富贵”的真谛。
婚礼结束后,我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陈家村。村里的变化很大,新修的公路通到了村口,村里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养老院,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看到这些变化,我心里很开心。
我和妻子一起去了当年我妈救苏婉阿姨的地方。那里已经修起了一座防洪大坝,再也不用担心洪水的侵袭。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感慨万千。
“老公,这里就是你妈妈救人的地方吗?”妻子问。
“嗯。”我说,“十八年前,我妈在这里救了苏婉阿姨,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你妈妈真伟大。”妻子说。
“是啊,她是我这辈子最敬佩的人。”我说,“她教会了我善良,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坚持。这些品质,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防洪大坝上,温暖而美好。我知道,“一世富贵”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会带着这份善良和感恩,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会把这份善良传承下去,让我的孩子也成为一个善良、有担当、懂得感恩的人。
十八年的约定,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富贵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富足和幸福,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去创造价值。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妈在洪水里的那一次伸手,源于苏婉阿姨的那一份信任。这份善良和信任,将会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来源:小蔚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