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宣讲 让全会精神更“走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1:49 1

摘要:基层宣讲作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纽带,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政策传递的“先行者”,要用心用情用力搭建起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群众的 “连心桥”,在 “载体出新”、“表达出新”、“实践出新”中破解理论宣讲“落地难”问题,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入

基层宣讲作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纽带,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政策传递的“先行者”,要用心用情用力搭建起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群众的 “连心桥”,在 “载体出新”、“表达出新”、“实践出新”中破解理论宣讲“落地难”问题,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在基层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载体 “出新”中展“千里江山图一卷”的特色景,让全会精神“入人心”。随着各地宣讲活动逐步推进,一场场有新意、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宣讲场景,既打破了传统宣讲的刻板印象,也为理论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没有人愿意听 “照本宣科”的说教,更难对 “单向灌输” 的宣讲产生兴趣,尤其是基层群众,他们更青睐有参与感的互动、有生活味的场景、有情感共鸣的交流。因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突破 “思维定式”,跳出 “会议室宣讲” 的固有模式,整合各类宣讲资源,以群众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创新打造灵活多样的宣讲阵地。无论是社区广场上的 “你问我答” 互动、田间地头的 “小故事宣讲”,还是线上平台的 “云端直播解读”,或是融入歌舞、小品等文艺形式的宣讲活动,都能让 “抽象理论” 变成 “生动表达”,真正在形式 “出新”中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在表达“出新” 中传“乡音乡情话家常”的本土味,让全会精神“暖人心”。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涵盖国家发展、民生保障、改革创新等多个领域,要让不同群体准确理解精神内涵,找准 “群众需求”与 “宣讲内容”的结合点是关键。如果宣讲内容脱离群众生活,满是 “专业术语”“生硬表述”,不符合基层群众的认知习惯和实际需求,就难以引发情感共鸣,容易陷入 “讲者卖力、听者乏味” 的尴尬局面。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针对不同受众精准调整内容:面对老年人,多讲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民生政策;面对青年群体,多谈就业支持、创业扶持等发展机遇;面对农户,多聊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等现实话题。用 “大白话” 解读 “大政策”,用 “家常话” 传递 “大精神”,把 “书面语”转化为 “知心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 “烟火气”“乡土味”,真正在内容“出新”中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温暖群众心坎。

在实践“出新”中掀“撸起袖子加油干” 的实干风,让全会精神 “聚人心”。“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最终目的是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凝聚基层群众的奋斗力量,共同推进 “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落地见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既要做 “学精神、悟内涵” 的先行者,更要做 “践精神、抓落实” 的带头人,把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日常工作,主动当好群众的 “店小二”“勤务员”,在解决群众难题、办好民生实事中赢得信任。同时,要通过宣讲讲清发展蓝图、讲透政策红利,在回顾发展成就、展望美好未来中点燃群众的奋斗热情,引导群众把对精神的理解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家乡发展的实际行动,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仅 “入脑入心”,更能 “见行见效”,真正在效果“出新”中凝聚起共赴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王海燕)

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