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纺织科技新风向:从“会呼吸”的布料到“能思考”的织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1:29 1

摘要:当“穿得暖”早已不成问题,人们开始追求穿得更舒适、更环保甚至更健康。更高品质的需求背后是技术在支撑,那么如今的纺织技术究竟“进化”到何种程度?在不久前2025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举办之际,记者走进“国际纺都”柯桥,在一经一纬之间,探寻中国纺织产业

图为由牛仔布料拼接而成的城市俯瞰图。

当“穿得暖”早已不成问题,人们开始追求穿得更舒适、更环保甚至更健康。更高品质的需求背后是技术在支撑,那么如今的纺织技术究竟“进化”到何种程度?在不久前2025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举办之际,记者走进“国际纺都”柯桥,在一经一纬之间,探寻中国纺织产业的科技新风向。

材料科学、功能面料、智能系统、绿色印染……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预见未来”纺织科创展上,记者看到中国纺织业以创新为经、以市场为纬织出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会呼吸”的布料更贴心

在现场,记者触摸到一块“会呼吸”的布料——这是武汉纺织大学基于纤维材料的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热湿舒适智能调节聚酯纤维面料。

据记者了解,纺织专业是武汉纺织大学的强势学科,该校曾研发出“织物版”五星红旗和“石头版”五星红旗,与探测器一同登上月球。此次其带来的面料依旧“科技范”满满。

“由该面料制成的衣物会更‘懂’人体。”团队成员梅涛介绍,这种智能纤维可根据外界温度、湿度变化,自动调节织物孔隙结构。当人体出汗发热时,纤维自动张开“毛孔”,加快散热;而在干冷环境中则“闭合”保温。测试显示,穿着这种面料制成的T恤奔跑一公里后,其表面温度比普通棉T恤低约3.8℃,比商业速干T恤低约1.2℃。

据梅涛介绍,目前,这一材料已实现产业化,被李宁、乔丹、361°、斯凯奇等品牌采用。此外,该科研团队还开发出纳米纤维基高效液体过滤材料及分离元件,突破了国外垄断,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电子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

谈及设计理念,梅涛表示,“我们致力于让科技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穿得更舒适、更健康。”

“开挂”的电子织物更智能

当纺织材料与电子科技融合,面料仿佛“开了挂”。在青岛大学健康与防护智能纺织品研究中心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一款外形普通的床垫,却暗藏“黑科技”——电子织物纺织技术。该团队已用这种技术生产了电子织物传感器、传感床垫、具身假人、鞋垫等。

“它能帮助使用者实时监测睡眠质量、自动调节支撑力度。”负责人田道鹏介绍,床垫内部嵌入了团队自主研发的柔性电子织物传感器,通过动态与静态模块结合,能做到毫米级捕捉人体压力分布、对睡眠者的动作进行分析、通过高精度算法生成整晚的睡眠报告等。床垫内置的气垫系统由132个独立气囊组成,可根据压力传感信号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响应时间小于2秒,保证受压部位压力≤32mmHg。

田道鹏表示,未来这项技术还将延伸至AI机器人“电子皮肤”研发和智能驾驶舱等前沿场景,推动智能纺织材料向更广泛领域应用。

升级的印染技术更“绿”

在印染领域,科技创新正成为绿色转型的“关键变量”。

广东溢维环境科技公司市场经理谭湘瑶向记者介绍了湙可染TM非水介质无水染色技术。这项技术历经十余年攻关,是全球首个实现生物质纺织材料无水染色及工业化应用的技术。其创新点在于,采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使染料利用率从传统的60%左右提升至97%;染色着色环节水耗下降100%;染色全流程用水量减少95%;化学品使用量下降73%。同时,通过循环回用实现废水近零排放。据悉,李宁、HAZZYS、播 broadcast等品牌已推出应用该技术的可持续系列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此外,溢维环境展出的靛蓝在线回用技术也成为展会焦点。牛仔面料自产生后便风靡世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染色过程却需耗费大量水资源。据介绍,这项技术可将牛仔染色废水中95%以上的靛蓝染料与水回收再利用,助力企业实现节水减排、降本增效。以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为例,应用该项技术后每年可回收靛蓝2600公斤、节水1.2万立方米。

从“会呼吸”的衣服到“能思考”的织物,再到“低排放”的印染技术,科技创新正在重塑传统织造的面貌。既可上九天揽月,亦能走遍世界,这是中国纺织以科技织就的新图景。正如梅涛所言:“来到展会现场,感受到科技、绿色、设计融合的澎湃动力,我们更加坚定要积极拥抱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

文|摄 记者 唐 瑞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